摘要:前些时日,偶然看到刘少青老师的美文《芋园寻梦》,知晓在蓝田县普化镇景新村北侧,藏有一处名为“芋园”的网红农舍。听闻这座农舍造型新颖别致,集游乐休闲功能于一体,别具一番风情。更听闻园主柳东霞女士热情好客,令人倍感亲切。这对于我这样热爱旅游,却因平日忙碌无暇进行长
在芋园
遇见乡村振兴的诗意与担当
文/王西霞
前些时日,偶然看到刘少青老师的美文《芋园寻梦》,知晓在蓝田县普化镇景新村北侧,藏有一处名为“芋园”的网红农舍。听闻这座农舍造型新颖别致,集游乐休闲功能于一体,别具一番风情。更听闻园主柳东霞女士热情好客,令人倍感亲切。这对于我这样热爱旅游,却因平日忙碌无暇进行长途旅行的人而言,对“芋园”的向往之情愈发浓烈。
五一长假,对我来说,难得拥有充裕的闲暇时光。适逢摄影师任大哥邀请,于是,在五四青年节当日,我与一众姐妹欣然相约,共赴“芋园”。在这个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既能让身心彻底放松,享受惬意假期,又能体验劳动的乐趣,重温纯真质朴的农家生活。期许在这田园风光与农事体验中,让心灵永葆青春活力。
我们一行10人,分别乘坐3辆小车,她们到的较早,我们4人最后到达。说真的,导航说到达目的地,放眼一观,我还真的不敢相信这儿就是芋园农舍!沙土路、简易栅门、丛生小树围栏,规模也不大。进入栅门后左拐是简易停车场,右面是开放式凉亭,看着也不是很新颖,好在正中有一条被紫藤花蔓包裹着的沙土路,好似一条花廊道……。诶,这景象,和我心中的圣境,那真是天地之别啊!下车后,我硬着头皮给老任哥打电话,看是否跑错路了。不一会儿,任哥回电,正是这里。正说着,我的好学友妹妹,真的在花廊道的那头接我们来了。
嘿嘿,不知是老朋友见面冲淡了刚才的懊恼,还是花开惹人醉,漫步在这不足10米的花廊道中,幽幽的廊道显得格外清新、可爱,我好像有点喜欢这里了。好!既来之则安之,就随大家一起乐乐吧!
走过花廊,回头一瞥,那白色和粉色的蔷薇花开的正艳,绿色的蔓藤环绕其间,不时的伸手向大家招手致意,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喜悦的感觉。透过深幽的花廊道,蓝天、白云、栅门组成了一幅清新靓丽的图画。咦,这风景反着看还真不错耶!
徐步向前,放眼庭院,眼前一亮,感觉恍若步入了世外桃源。只见早到的姐妹已经换上了汉服,正在摆弄风姿,与花草树木、房舍棚栏等融为一体,静静的等待任哥和封老师抓拍呢。眼前的景致,让我有些陶醉,不由自主的吟歌一曲。
“芋园农舍春韵浓,花繁树碧映帘栊。青藤漫绕添新色,粉蕊半开藏秀容。姊妹欢歌情自醉,汉唐雅韵影相融。镜头定格惊鸿瞬,长忆韶光岁月匆。惊鸿一瞥心陶醉,人间难得几回逢。”
呵,真是不来不知道,来了好美妙!站在院落中央,我不禁感叹柳东霞夫妇的匠心独具。这里不仅远离喧嚣,空气清新,能让人身心愉悦。简朴的农舍,自然的修饰,质朴的装扮,更让人回味儿时的记忆和体验穿越时空的美妙。
这是一座颇具乡村特色的建筑。以红砖砌墙,质朴自然,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东边是一排东北风情的单面厦房,门窗、门帘、红灯笼、书法镜框等突显中式韵味;北边是一排开放的棚式休闲区域,下面放置着一排藤编桌椅,供游人品茗聊天。棚子的后面是看不到边的大沟,沟里被鸡舍鹅屋挡住了视线。你还别说,这鸡鹅相闻的叫声,还让这农庄显得别有韵味;西面一排中式风情的“丁”字形建筑,门窗框架为金属材质,呈现出简约的工业风质感,凹处建的有小池塘,给小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院落中央摆放着秋千、吊床、长椅等方便人们休憩、美拍,应时应景的季花含情脉脉,奋力绽放,用多彩的生命点缀着多彩的瞬间;大小不一的老式盆盆、瓮瓮、罐罐,盛放着流动的生命,错落有致的摆放在房前池边,与周围景致高度和谐,使人忘却烦恼,心情愉悦;更有一个实景大石磨供游者体验农事,真有石磨转转,转来桑麻的乐趣,转去往日的忧虑……;走过西面角,便是专为喜爱体验农事的游客设置的天堂,樱桃、草莓、蒜苗、青菜等时令果蔬应有尽有,让您尽情的享受摘采乐趣……呵!眼前这一切,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一种舒适、放松的乡村生活。
正沉醉间,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柳东霞给大家端着自己用心用意熬制好的红茶热情迎上来。她身上有着东北人特有的直爽,指尖还沾着泥土,眼神却满是对这片土地的自豪。交谈中得知,这座充满巧思的农舍,是她用十五年心血浇筑的梦想。
2010年返乡创业时,柳东霞承包的30亩土地还是一片荒坡。她从搭建3000只土鸡的鸡舍起步,白天跟着老农学养殖,夜晚在台灯下啃专业书籍。2016年,她先后奔赴杨凌农业科技大学学习养鸡技术,钻研云拓科技网络营销,将散养土鸡和土鸡蛋通过电商卖到全国各地。如今占地30多亩的农场里,5000只土鸡在果林间踱步,6亩桃、柿、杏树果实累累,2亩采摘园里四季果蔬常青。
最让人钦佩的是她“带着乡亲一起富”的坚持。周边20多户村民在她手把手指导下办起养鸡场,她不仅免费提供鸡苗和技术,还帮忙打通销售渠道,让每户年均增收超万元。对3户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她直接安排到农场工作,教他们种植果蔬、经营民宿。“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的好。”她擦着额头的汗水笑道,身后正是她新改造的东北风情客房,窗棂上贴着喜庆的窗花。
疫情期间,柳东霞连夜装箱1万多元的土鸡蛋,驱车送到抗疫一线。这份心意带动了全村,村民们自发组成志愿队,为值守点送去物资。如今作为蓝田县农广校的帮扶导师,她每月带着学员到农场实操教学,从炖一锅地道的东北乱炖,到讲解民宿运营的“吸客秘诀”,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致富经”。
暮色渐浓,我们也把芋园的角角落落疯玩了个遍,一会儿是雍容典雅唐代仕女,一会儿是汉朝出塞侠女,一会儿又是现代提篮挖菜的小农夫……。围坐在庭院中藤编桌旁的我们,该和柳东霞夫妇说再见啦。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感谢任哥和封老师的辛勤付出。不远处的鸡场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与姐妹们的欢笑声交织成乡村最美的乐章。这座藏在蓝田深处的芋园,不仅是都市人追寻田园梦的驿站,更是一位创业者用十五年光阴浇筑的乡村振兴样本——它印证着,当个人奋斗的微光汇聚成炬,便能照亮新农村发展的前路;当创新与坚守扎根土地,传统村落就能焕发新生。柳东霞手中沾着的泥土,既是汗水的勋章,也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作者简介
王西霞,蓝田人,退休职工,网名:我若晨曦。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理事会成员,美篇《西安60后交流圈》主持人。酷爱旅游,用笔尖记录生活,用脚步考释景象。2022年开始写作,先后在《灞水两岸》、《乡土蓝田》、《在蓝田》等平台发表诗歌、散文、游记多篇。
来源:田园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