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临汾 书香启新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6:28 1

摘要:晨光中的汾河畔,书页翻动声与鸟鸣合奏成诗;正午的图书馆,咖啡香与墨香交织出都市人的精神驿站;夜幕下的乡村书屋里,技术手册上的笔迹映照着乡村振兴的智慧火花……如今在临汾,从城市到乡村,全民阅读正以万千姿态融入日常生活,书写着“书香临汾”的生动注脚。

最是书香能致远,文化临汾气象新。

晨光中的汾河畔,书页翻动声与鸟鸣合奏成诗;正午的图书馆,咖啡香与墨香交织出都市人的精神驿站;夜幕下的乡村书屋里,技术手册上的笔迹映照着乡村振兴的智慧火花……如今在临汾,从城市到乡村,全民阅读正以万千姿态融入日常生活,书写着“书香临汾”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把“书香临汾”建设作为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途径,持续深耕文化土壤,不断创新传播路径,构建常态化阅读分享机制,有效培育和维护阅读生态,打造特色阅读品牌,迅速掀起临汾全民阅读的热潮,为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高位推动构建全民阅读长效机制

“以前看书都是自己闷头看,现在走到哪儿都能看到读书的人。”教师王艳参加完“文明涵育·书香临汾”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后,对城市的变化深有感触。她的感受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全民阅读的顶层设计与长效投入。

以王艳常去的“折桂园城市书房”为例,这里不仅拥有经典名著与热门畅销书,还配备了自助借还机、电子阅读屏等智能设备。“借书还书只需几十秒,特别方便。还能参加读书会、亲子阅读活动,阅读成了邻里交流的新方式。”王艳一边翻阅《平凡的世界》,一边赞叹道。这样的书房,正是临汾市构建全民阅读网络的缩影。目前全市已建成93个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包括1个市级总馆、17个县级分馆、59个市直属分馆、11个流通服务站,以及3个24小时智慧城市书房和2个阳光公益书吧),形成“市—县—乡—村”四级阅读服务体系,覆盖城区与乡镇,打造“15分钟阅读圈”,让市民触手可及“精神粮仓”。

“阅读不仅丰富了个人的精神世界,也让整座城市更有文化底蕴。”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数字化管理,全市实现图书馆通借通还,市民足不出户即可线上预约书籍;各级阅读空间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非遗体验等活动,让阅读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从基础设施到智慧服务,从个体习惯到城市基因,临汾市正以系统化的长效机制,让书香从“小众情怀”升华为“全民风尚”。

全域联动打造立体化阅读矩阵

如何让阅读服务惠及更多群体?临汾的答案是:打造覆盖城乡的立体化阅读矩阵。

在市区,16个“职工读书角”成为职场人的“精神加油站”。银行工作的张女士在“职工新华读书角”翻阅最新的金融杂志,工厂技术员老王下班后查阅专业书籍,几位教师则聚在角落交流教育类读物的心得。“读书角不仅提供纸质书,还能扫码获取电子资源,参与线上读书会。”市总工会副主席庞红珍介绍。智能化服务让职场人在忙碌中也能“充电蓄能”。

阅读的触角同样延伸至田间地头。作为“文明涵育·书香临汾”十大专项行动之一,农家书屋数字化改造让村民动动手指就能查阅种植技术、预借图书。洪洞县涧头村的张清香每天干完农活,都会到村里的“数字农家书屋”刷一刷电子书。“以前看书得去县里的图书馆,现在手机上就能看,我在上面学到了不少蔬菜种植知识,方便多哩!”市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则为偏远乡村送去实用书籍。阅读的春风,正悄然吹散城乡之间的知识鸿沟。

当经典阅读遇上地域文化,碰撞出的火花更显璀璨。

在蒲县“重读经典——走进赵树理、西戎山药蛋派文学作品”阅读分享赛决赛现场,一场沉浸式舞台剧《吕梁英雄传》让历史“活”了起来。舞台背景屏上,吕梁山脉层峦叠嶂,硝烟弥漫;雷石柱的怒吼、孟二愣的伤疤、急促的钟声与爆炸的回响,让观众仿佛置身那个血性与智慧交织的年代。散场时,有孩子仰头问家长:“我们课本里的地雷战,是不是就是这样?”

而在安泽县,舞台剧《行走的阅读课——〈劝学篇〉》则将经典诵读搬进山水实景。晨曦微露,荀子山云雾缭绕,数十名孩童身着汉服,跟随“荀子爷爷”手持竹简拾级而上。行至半山亭,琅琅书声在山间回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活动结束后,五年级学生李晓萌在日记里写道:“原来古文不是枯燥的背诵,荀子爷爷的‘跬步’就是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样的创新实践,正在全市遍地开花:侯马市“书韵新田”以晋国古都文化为脉络,组织亲子考古绘本共读、青铜纹样拓印;霍州“星霍惠智”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儿童探索兴趣;隰县“甜甜姐姐讲故事”用方言童谣、皮影戏演绎红色经典……目前,全市已培育“晋和”“翼起成长”“蔺阁丹香”等特色阅读品牌,惠及68万名儿童。

创新驱动激活全民阅读新活力

除了扩大覆盖面,临汾市更注重让阅读“活起来”。在临汾,全民阅读早已不是节日限定的“仪式”,而是浸润日常的文化呼吸。

走进翼城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一场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正引发跨越时空的共鸣。15名少先队员以沉浸式讲述激活历史记忆:赵浩天手中的《临汾战役纪实》翻动时簌簌作响,将观众带回烽火连天的岁月;常书菡含泪追忆烈士董光华牺牲前的家书,颤抖的声线让空气凝固……观众们起身鼓掌的剪影,成为活动最动人的注脚。

这样的创新实践,正是临汾市激活阅读能量的缩影。当红色经典通过“沉浸式诵读+融媒体直播”走进千家万户,当城市书房的规划蓝图与百姓期待同频共振——家住老旧小区的孙女士在直播留言区写道:“期待社区书房早日建成,让历史故事永续传扬!”这份期盼正逐步照进现实,按照系统规划,兼具数字服务与人文温度的“城市书房”将持续嵌入社区肌理,着力构建“转角遇见书”的“十五分钟”阅读圈。

从田野到课堂,阅读正浸润着城乡角落。农民通过市图书馆“云图有声”小程序在劳作间隙品味名著;孩子们将《唐诗三百首》编成跳绳歌谣;茶余饭后,“最近读了什么好书”成为新的谈资。

当一座城市把阅读写入基因,时光便有了文明的刻度。从《诗经》的古老吟唱到数字阅读的便捷体验,临汾用行动证明:阅读是文明传承的密码,更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随着书香持续浸润街巷,经典不断照亮生活,这座古城正以文化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