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巴战争曾一度升级,但最终通过政治谈判实现降温。双方都明白进一步的冲突只会招致更大的损失,因此选择了理性的对话。同样,中美在关税问题上经过长期磨合,最终同意相互取消91%的关税,为未来的合作铺平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却选择用警告示威的方式,来宣示其立场。
面朝台湾海峡,11辆海马斯连射33枚火箭炮,解放军战机围台反制
印巴战争曾一度升级,但最终通过政治谈判实现降温。双方都明白进一步的冲突只会招致更大的损失,因此选择了理性的对话。同样,中美在关税问题上经过长期磨合,最终同意相互取消91%的关税,为未来的合作铺平道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却选择用警告示威的方式,来宣示其立场。
(台湾11辆海马斯火箭炮就位,计划共发射33枚火箭炮)
1、面朝台湾海峡,连射33枚海马斯火箭弹
据环球网报道,这是台湾首次面朝海峡进行“海马斯”火箭炮的实弹射击,而在地点选择上,格外耐人寻味。
报道称,台湾将11辆海马斯火箭炮拉到屏东县九鹏基地,按照计划,会总共射击33枚火箭炮。
这里向来是台湾导弹研发及演训基地,所以被外界视为台湾“神秘单位”之一。据悉,就连内部人员进入都要锁手机,2001年时,台湾还在美国协助下,在这里进行了“爱国者”防空系统的试射。
此次试射还未开始,台湾就高调宣传,甚至特地邀请媒体参观,一副志在必得的姿态。
其实,“海马斯”火箭炮大家都不陌生,一度在俄乌战场上发挥重大作用。资料显示,其拥有300公里的攻击能力,台湾此次试射,无非就是想对外界传递一种加强防御的信号。
然而,从实战角度看,这种诉求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在面对大陆强大的军事力量时,台军所谓的技术优势和战术革新其实并未在实地演习中显现出来,相反遭遇了尴尬的信号异常以及战备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
(台湾之前向美国采购了29套海马斯,叫嚣该系统可以组织解放军登陆舰队登岛)
2、台湾叫嚣专打解放军舰队
分析来看,海马斯火箭炮虽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但在面对大陆先进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时,几乎没有胜算可言。后者不仅射程达1000公里,更重要的是其超10马赫的速度,使得拦截变得异常困难。
此外,大陆空警-500预警机协同歼-16战机的作战模式,已在印巴冲突等国际舞台上多次证明其优越的打击精确度和毁伤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孤注一掷强调的“专打解放军登陆舰队”能力,真的能够为其带来足够的安全感吗?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事实上,就算抛开“海马斯”性能不谈,单就试射结果来看,台湾向达成的目的也无比艰难。
报道称,“海马斯”试射过程中,两度出现讯号异常现象,最终导致射击暂停。这样的一幕让不少人怀疑其为防务预算所支付的巨额费用,是否真正达到了提升战斗力的效果,更有岛内网友嘲讽这不过是一场烧钱的“烟火秀”。
(台湾试射海马斯之际,大陆舰机三面围台,30余架次出现在台岛附近)
3、大陆舰机三面围台,同时发射一枚火箭
不仅如此,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解放军舰机“三面围台”,给台当局来了一当头棒喝。
中评社消息称,台湾最新侦查发现。短短24小时内,共发现31架次大陆军机活动,其中有30架次越过所谓的“海峡中线”,进入台湾北部和西南空域。
此外,有25架次大陆军的主、辅战机及无人机绕飞台湾中部空域,其中有24架次逾越“中线”;另外还有6架次大陆军的主、辅战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
更重要的是,台湾还发现大陆方面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枚运载火箭,该火箭于凌晨2时9分飞越了台湾的防空识别区(ADIZ),进入西太平洋。
对此,台湾基地指挥中心瞬间陷入一片慌乱,最终紧急叫停此次试射活动。同时动用任务机、舰艇以及岸置飞弹系统来实施严密监控,并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
(国台办不止一次警告台湾,倚靠美国只会害了自己)
4、示好美国换取支持?外交部有言在先
不难看出,台湾的“烟火秀”与大陆的重磅回应,就是一场不对称较量。
过去一段时间里,除试射海马斯火箭炮外,台湾还计划将防务预算提升到GDP的3%,这一举动更多地被解读为向美方示好,通过巨额军购来换取美国更坚定的支持。
然而,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广受质疑。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军售商,在台海议题上始终游走于战略模糊的边缘,也许台湾的“主动求买”并不能换来所期待的“保护伞”。
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对于台湾的这一系列动作表现出明晰的反应。不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势力干涉。而对于台湾增加防务预算、扩大军购的行为,外交部早已有言在先,即“依赖美国只会害台湾”,并警告台当局停止挑衅行径。
总之,希望台湾能够明白,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单纯依赖他国支持而不自强,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来源:孟彦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