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分析的关键着眼点是什么,多视角协同分析的实施路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7:19 1

摘要:企业运营中,库存管理常陷入多方矛盾困境:财务担忧资金占用,仓库抱怨空间不足、拣货混乱,销售急缺热销货品,而管理者面对庞大库存数据却无法解释缺货根源。这种管理乱象源于对库存缺乏系统化分析,导致库存既未能保障供应,又成为资金与仓储的双重负担。

企业运营中,库存管理常陷入多方矛盾困境:财务担忧资金占用,仓库抱怨空间不足、拣货混乱,销售急缺热销货品,而管理者面对庞大库存数据却无法解释缺货根源。这种管理乱象源于对库存缺乏系统化分析,导致库存既未能保障供应,又成为资金与仓储的双重负担。

其实这些矛盾的背后,归根到底是库存没分析清楚、没人看得明白、也没人真正管得住。

库存不是静态数字,而是企业“人、货、钱”背后运营质量的放大镜。

不分析库存,企业就是闭着眼开车; 分析不对库存,就等于方向盘装反了。

这篇文章,我就来跟大家唠唠——怎么把库存分析这件事做成“对生意有用”的动作,而不是“看完就散会”的报表。

一、库存不是“看一眼数量”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多维度的管理指标

很多老板或者业务主管,一提库存分析,就说一句话:“现在库存是多少?”

兄弟,这就像你去医院说:“我现在体重多少?”体重是一个数据,但不能代表你健不健康。库存也是,数量多不一定是坏事,少也不一定是好事,得看放哪儿、是啥货、值多少钱、动不动得了>>>进销存系统

所以你要记住,库存分析是一个多维度的事,不是单纯看“有多少”。

具体来说,常见的三个核心维度是:

财务看“库存价值”:压了多少钱、占用了多少现金流;

仓库看“库存结构”:哪些是好卖的?哪些是滞销的?哪些在占地方?

销售看“动销节奏”:哪类货动得快?哪些库存跟不上热销节奏?

二、财务的视角:库存不是堆货,是压在地上的“现金”

咱们先说财务这个视角。

在财务眼里,库存不是什么“资产”,而是“被绑住的资金”。比如你公司账上1千万的库存,那对财务来说,就是这1千万暂时不能用来还债、投资、发工资。

财务最关注的问题:

库存周转率 比如1年周转6次,说明你每2个月把库存换一轮; 如果只有2次,那就是半年都没动一次,资金效率太低。

库存金额变化趋势 是不是一直在增长?库存越来越多,但销售没起来,警惕“资金黑洞”。

呆滞库存占比 有些货一年都没动一次,虽然账面有“货”,但其实已经不值钱了; 财务还得每年做跌价准备,影响利润报表。

安全库存 VS 实际库存差距 财务会盯着有没有浪费,比如你设了安全库存1000件,现在实际压了5000件,那就太夸张了。

财务看库存的核心观点:

“库存越高,现金流压力越大;库存动得慢,利润账面好看但现金死掉。”

所以你别怪财务老说“别补了”,他们不是不支持业务,而是从资金流角度要稳住风险。

三、仓库的视角:库存不是多少,而是“堆得合理不合理”

轮到仓库看库存,他们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

他们不太关心你这个货值多少钱,他们关心的是:

放哪儿?会不会压住别的货?

怎么出库?怎么盘点?是不是老出错?

哪些货进进出出很频繁,哪些一放就是半年?

仓库最关注的问题:

ABC分类管理 A类货:高频、高价值、高流转,放在出入方便的位置; C类货:动得少、利润低的,就别占核心库位了。

库位利用率 很多仓库表面堆得满,实际有效利用率不到60%,说明堆得乱、规划差。

库存准确率 系统显示有100个,结果找了半天才发现实际就50个,这种误差一多,仓库压力就大了。

盘点异常和报废率 货有没有丢?有没有过期?有没有变质?

仓库看库存的核心观点:

“库存太乱,效率就低;结构不合理,不是货不够,是找不到。”

所以仓库常说“别补货补得这么杂,没地方放”、“这款货你不卖我也得搬十次”。

他们不是不支持业务,是太清楚“堆得乱=出错多=工作重”。

四、销售的视角:库存不是金额,而是“能不能跟上客户节奏”

再来看销售怎么理解库存。

销售最讨厌的事是什么?客户要货,自己没货。明明订单来了,系统告诉你“缺货”,这时候销售直接上火。

销售最关心的问题:

热销品有没有?备货够不够? 客户喜欢的款、常卖的型号,是不是库存永远不足?

新品上市前库存够不够铺?营销节奏能不能匹配? 有的公司营销部一宣传,新品订单冲上来,但仓库还在等第一批货。

爆品断货导致客户流失 一旦热卖款卖断了,客户就去找别人,销售会直接损失信任和回头客。

长尾品压货太多,拖累整体毛利 有时候SKU太多,铺货太广,结果“动的就几款”,其他的压了仓库、压了资金还没人管。

销售看库存的核心观点:

“库存不是看多少,而是要有‘对的货’,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渠道’。”

销售永远在说:“这个款补多点、那个款根本没人买、你那堆C品谁安排进去的?”

不是不讲道理,是他们盯的是“客户在一线要什么”。

五、如何用进销存系统做好库存分析?

库存分析到底怎么做?说白了,核心不是“查库存有多少”,而是要搞清楚库存为什么这么多、存得对不对、动得快不快、影响大不大、怎么调整才合理。

下面我就用一套“6步法”实操流程,手把手教你怎么做库存分析,结合企业常见的进销存系统来落地执行,让你不仅能看、能查,更能用、能动。

第一步:建分类,把库存“切碎”

库存不是一堆“货”,而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库存分门别类切干净,这是后面所有分析的基础。

分类方式建议:

按用途分类:原材料 / 在制品 / 成品 / 辅料 / 配件 / 赠品 / 包材

按流速分类:快动品 / 慢动品 / 呆滞品 / 报废品

按产品线分类:品牌、事业部、产品系列等

按生命周期分类:新品 / 上升期 / 成熟期 / 衰退期

在进销存系统中:

设置产品分类编码,用字段(如category_code)支持多维度标签;

还能做批次+状态码(合格、冻结、在检、次品等)管理。

第二步:看结构,做出“货龄+金额”图

库存结构不是“有多少货”,而是“货堆在哪、存了多久、值多少钱”。

核心分析动作:

拉出每个SKU的入库时间、当前在库天数;

把在库天数分段:0-30天、31-90天、91-180天、180天以上;

统计每段内的库存金额与SKU数量,绘制“库存货龄结构图”。

图示例:

在进销存系统中:

用【库存明细表】或【货龄分析报表】拉出原始数据;

也直接套可视化仪表盘模板。

第三步:连销量,算出“动销率+断货率”

库存光看数量没用,还得结合销售数据才能“看得透”。

核心指标:

动销率 = 近30天销量 / 当前库存数量

SKU销售贡献度 = 单个SKU销售额 / 总销售额

断货频率 = 某SKU库存=0的天数 / 本周期总天数

分析目标:

高动销+低库存:加单、补货

高库存+低动销:促销、打包、淘汰

断货频繁SKU:建立“安全库存”机制

在进销存系统中:

报表模块中调取【销售出库记录】;

与【库存余额表】联表关联,用公式自动算动销率。

第四步:分等级,做ABC分类管理

不是所有库存都值得花同样精力处理,要学会抓大放小,聚焦关键少数。

ABC分类怎么做?

按销售金额排序(或库存金额 / 出库频率等维度)

累加百分比,分为: A类(前20%):重点跟踪、严控周转 B类(中间30%):标准控制 C类(后50%):清理为主、宽容管理

分类后能做什么?

A类品设置低库存预警;

C类品按季度清理一次;

采购预算向A/B类倾斜,提高整体周转。

在进销存系统中:

在系统设置不同SKU等级的“补货策略、采购审批权限”。

第五步:查异常,找出“压仓王”和“失控点”

库存分析的重点是找出那些“躲在角落里浪费资源”的SKU。

怎么查?

找“高金额+长期不动”的SKU → 财务视角

找“月销为0但库存很大”的SKU → 销售视角

找“入库批次太杂、难以管控”的SKU → 仓库视角

找“调拨频繁、经常出错”的SKU → 运营视角

建议动作:

单独建《库存异常清单》表

开库存例会时重点追踪

清理、打折、换品、联动促销、计提损失等,不能“拖着等死”

在进销存系统中:

设置【库存滞销预警】、【异常批次报警】等功能

第六步:输出策略,推动决策和动作

库存分析完了,不出结论、不做动作,那就是“光看不练”。

你需要做的是:根据数据输出“库存优化建议”并推动执行落地。

输出建议模板:

在进销存系统中:

配合流程型ERP(如简道云)设审批流程;

建立“库存分析→动作计划→责任跟进”的闭环流程;

或者与OA系统集成库存分析报告自动审批&提醒。

库存不是静态资产,它每天都在变动。

库存分析也不该是仓库一个部门的任务,它需要财务盯住钱、仓库盯住结构、销售盯住动销,系统把数据“连起来”,你才能真正做到:

少压货、不缺货、快动货

库存少一点,效率高一点,资金流快一点

别让库存成了“看得见、动不了、改不掉”的烫手山芋, 从现在开始,用系统做个聪明的“库存驾驶舱”,才是真正的降本增效之道。

库存分析常见问题解答

1. 分析维度类问题

:如何平衡财务、仓库、销售不同视角的库存分析需求?
:需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共享数据看板呈现库存周转率、库位利用率、动销率等核心指标,财务侧重资金占用优化,仓库聚焦空间与作业效率,销售关注货品供应及时性。同时,定期召开库存分析会议,以数据为依据协调采购、生产计划,例如对高价值滞销品,财务评估减值风险,仓库提出清仓方案,销售策划促销活动,实现多方诉求平衡。

2. 工具应用类问题

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系统,如何开展库存分析?
:可先用 Excel 搭建基础分析模型。按用途、流速等维度对库存分类,制作货龄统计表、动销率计算表;通过数据透视表生成库存结构占比、销售贡献度等可视化图表。同时,建立简易台账记录出入库数据,定期人工盘点校准。待业务规模扩大,逐步引入低代码平台(如简道云)或轻量级进销存系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报表生成。

3. 落地执行类问题

库存分析后提出的优化建议难以推进怎么办?
:需将分析结果转化为可执行的闭环管理。明确责任部门与完成节点,例如针对呆滞库存清理,由销售部制定促销方案,财务部核算成本,仓储部执行下架;利用项目管理工具(如钉钉、飞书)跟踪任务进度,设置超期预警;将库存优化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如设置库存周转率提升率、断货率下降率等指标,确保分析成果切实推动业务改善。

来源:博雅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