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护士队伍 优化护理服务 新时代“白衣天使”有力托起“健康江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7:10 1

摘要:今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信息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全国注册护士数量以年均8%左右的幅度逐年增加。在“医疗大省”江苏,截至2024年12月,全省共有注册护士34.04万名,其中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2.9

今年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信息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全国注册护士数量以年均8%左右的幅度逐年增加。在“医疗大省”江苏,截至2024年12月,全省共有注册护士34.04万名,其中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2.99%,远超国家2027年25%的目标。江苏通过系统性培养、政策激励与模式创新,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新时代护士队伍,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精细的护理服务。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场景

锻造高能级护理人才梯队

护理队伍是卫生健康领域最大的职业群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博士护士”正成为江苏护理行业的一道新风景。在传统认知中,护士往往被视为单纯的临床照护者,而现在,越来越多高学历护士用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扎实的理论学习,在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她们既精通临床护理技能,又具备深厚的科研素养,在护理学科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护理人员核对分发药物(南京紫金医院供图)

南京大学护理学研究所所长、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陈璐是江苏省首位临床护理学博士,从本硕连读到2013年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在二十年间完成了“护理小白”的专业跨越,重新定义了护士的价值边界。她的经历里,既有“扎根临床发现问题”的务实,也有“跨学科搞科研”的突破,更有“让护理有尊严有温度”的执着。“我希望让越来越多的年轻护士相信——护理,可以是一门科学,可以是一种创新,更可以是一份照亮生命的事业。”陈璐表示。

作为学术型护理学博士生导师,陈璐正以“摆渡人”的身份架起护理传承的桥梁。“培养会思考的护士,建设有根基的学科,这是护理人的双重使命。”她至今保留着带教老师手写的术后监测指南,而如今她革新护理教育范式,将病房变为“移动课堂”——要求学生带着真实病例设计课题,开创“双导师制”,每位研究生都配有临床医师作为科研搭档,促进护理从“经验技艺”向“科学创新”的范式革新。她培养的学生,正带着“护理不仅是临床技能,更是需要科学思维支撑的学科体系”的理念走向全国。她启动着护理学科的“筑基工程”,带领团队构建护理数据库,将护理经验转化为可量化验证的科学模型。当大家使用她研发的智能评估系统时,屏幕上跳动的不仅是患者生命体征数据,更是一代护理人从经验传承到科学创新的进化图谱。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工作场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供图)

构建精准触达型护理新生态

每一天,江苏有30多万名护士,在病房间奔波往返。临床护士平均每月轮值4至6个夜班,在急诊抢救室,她们与死神赛跑;在患者家中,她们用专业陪伴;在重症病房,她们严谨照护……面对百姓“急难愁盼”的护理服务,江苏正进一步加大供给,全方位对接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在常州,有这样一支由执业护士和护理专家组成、网上预约即可就近匹配“互联网护理团队”。近日,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接到一位产后18天宝妈的求助。宝妈卢女士因右侧乳房硬结肿胀、哺乳困难,急需专业指导。入户后,护士评估卢女士双乳充盈但右乳外侧和上侧存在硬结,虽排乳通畅,但因哺乳姿势不当、新生儿含接不佳导致肿胀疼痛。随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卢女士顺利哺乳,乳房的胀痛感也明显缓解。

常州已实现“上门护理”

(江苏省卫健委供图)

目前,常州已建成全市统一的“常享护理”应用支撑系统,实现线上预约、审核接单、上门服务、多渠道支付、护理记录、耗材使用、医废处理等服务全过程的在线监督管理。同时已制定并下发《常州市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首批13家医疗机构入驻“常享护理”平台,上线护理人员664名,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37项。

打造协同共进技能提升体系

护士是距离患者最近、接触时间最长的专业人员,“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好”护士们为疾病的治愈康复发挥重要作用。围绕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江苏持续推动护士队伍技能精进,护理服务能力提升。截至目前,江苏共有23个专业72家省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9家实习基地,累计培养省级专科护士9316名。

日前,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高玲、护士长田春英带领科室医护同仁,驱动移动查房车来到患者床旁。高清视频的另一边,是200多公里以外的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医护专家,这是医院护理“云网端”立体帮扶网络的生动一幕。

江苏省人民医院基层孵化工作坊

(江苏省卫健委供图)

作为《江苏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首批示范单位和江苏省孵化中心重点建设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构建起了“人才培育+技术输出+管理赋能”的三维帮扶体系,近5年来帮扶网络覆盖省内外90余家医疗机构。医院选派护理专家团队,向宿迁、溧阳、克州、重庆、睢宁等地分院或医联体单位派驻30余人次,开展长期(5年)或短期(3个月)驻点帮扶。每年接受来自全国各省市500余人次专业进修,覆盖云南、甘肃、贵州、青海等10余个中西部省份。

近两年,江苏省人民医院还开展心血管、胸外科、普外科等10余场跨区域MDT护理云查房,通过实时移动摄像、现场查房,直播覆盖重庆、宿迁、溧阳等分院及医联体单位,累计万人次实现“云端进修”,突破时空壁垒,进一步提高区域护理人员病情评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让帮扶更有针对性,医院还实施“一院一策”式精准化帮扶,积极组织护理专家开展各类查房、质控管理、科研及教学培训,共同参与各类竞赛,累计开展下沉式帮扶百余场,覆盖分院及医联体内30多家医疗机构。创新推行护理科研导师制,实现科研产出效能阶梯式提升。

“为突破护士职业发展‘天花板’,江苏建立分层分类培养体系,即新入职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夯实基础,专科护士依托基地强化专业技能,护理管理者侧重综合能力提升。”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宏介绍。同时,全省推动建立以临床护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及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的护士评价机制,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

据了解,2020年以来,江苏先后印发了《江苏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江苏省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优化护理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积极推动落实《护士条例》、持续推进医疗机构护理垂直管理和扁平化管理改革(给医院护理管理充分自主权)、率先实施护士岗位管理(能级管理)、率先建立护士岗位及专科护士培训制度、积极探索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互联网+护理服务”、免陪照护服务等)等一系列措施,持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发展,不断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让江苏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提灯天使”闪闪发亮,“健康江苏”熠熠生辉。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