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爸爸妈妈学会了网购…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7:29 1

摘要:住友@热二的妈妈偶然在网上刷到并购买了一个搪瓷盆。从那之后系统就像知道她的心思一样,悄悄地给她推荐更多“年代感十足”的商品,结果妈妈又下单了其他的。

这些年,老一辈加入网购大军,震惊了不少小辈们。

不知不觉家里多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东西。但最可怕的不是这些,而是:

算法根据喜好源源不断地推送,主播们的套路越来越离谱,老人一天天越来越沉迷,购物车越来越满。

最终,小辈们不禁发问:到底是哪个孙子教会了我妈网购?!

住友@热二的妈妈偶然在网上刷到并购买了一个搪瓷盆。从那之后系统就像知道她的心思一样,悄悄地给她推荐更多“年代感十足”的商品,结果妈妈又下单了其他的。

复古玫红色的绣花床单;

带小花边的绣花枕套;

小金鱼半帘;

居然还有周杰伦的复古手机壳!

很多网友看到都说认出了自家同款床单,这些复古物品的颜值说实话,并不算多高,大部分是小时候家里常见的东西。会让妈妈们觉得有熟悉的感觉。

问题是,系统太厉害,实在太了解她们的喜好,根本停不下来,每次推荐都准确得害怕,下单的速度也是蹭蹭往上走。

2,金银珠宝

住友@苏东皮的爸爸最近迷上了看带货直播,结果一不小心买回了好多珠宝首饰。看着一堆“金银珠宝”,还怎么劝都劝不动。

确实,现在很多老年人都迷上了看直播。直播间里的珠宝一闪一闪,好像真的就是便宜又高档,经不住诱惑下单是分分钟的事。

问题是,这些所谓的“珠宝”到手一看,根本不值那个价。一打开包装,那咔咔的塑料声震耳欲聋,看着是闪闪发亮,手感却一言难尽。

许多充满异味的塑料首饰,甚至可能对健康有害。而且那些所谓的蜜蜡,根本没有什么质感,摸起来竟然有种化学塑料的感觉。

结果就是买回一堆没用的东西,而且他们永远觉得自己不会被骗,每次劝阻反而变得更加固执。

3,蕾丝装饰

住友@响G的婆婆学会了网购后,家里的购物清单简直没完没了。每样东西几乎都有个“量身定制的小裙子”。

小冰柜上套了一个紫色的蕾丝边罩子

马桶上也有专属的蕾丝小罩子

“less is more”上也挂上了紫色蕾丝边。

不得不说,爸爸妈妈辈的审美有时候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们不太理解年轻人推崇的极简风格,可能觉得“less is more”显得过于冷淡,反而更喜欢加点花边、做些装饰,让家里显得温暖一些。

可能也是因为老一辈对防尘有着强烈的执念,觉得在家里所有物件上加点小装饰的同时,还能防灰保护家具。

4,保健养生

不光是日常用品,还有各种保健品!

不少爸爸妈妈们喜欢刷各种健康直播、短视频,看到营养补品的推荐就停不下来。可这时候,很多无良商家就趁机私信他们,一顿安利:吃了这些保健品,能治疗各种病,甚至说以后身体永远不会生病。这种胡乱忽悠的宣传真的是让人头大。

结果,迷迷糊糊的就买了很多,这些“网上搜不到的三无产品”,说不定连厂家是谁都不清楚。
花钱倒是小事,但如果这些产品真的危害到健康,那可就麻烦大了。

5,鲍参翅肚

说到父母网购,他们有时会买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食材,像鱼翅、鲍鱼、海参之类的。但实际上,很多这些所谓低价的“珍贵食材”背后,其实充满了套路,甚至可能是劣质或假冒的。

有些直播带货中的话术和套路,确实让人无语:“这是世界首富落难家里转卖的藏品,错过就没有了”。这种制造紧迫感和稀缺感,往往让父母难以抗拒,着急忙慌就下单了,结果买回来的东西,不仅价格虚高,质量也远不如预期。

父母买这些东西,多半是出于弥补过去物质贫乏的遗憾,有的是被这个食材宣传的神奇疗效所吸引。他们自己往往没有意识到被骗了,还认为自己捡到了便宜。

7、网购甜食

本来买点甜食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有些看似便宜的零食品质真的难以保证。
而且价格便宜,爸爸妈妈很容易就买多了,不知不觉的家里就是一箱箱月饼、糖果,都可以留到过年吃了。

这些零食看起来很划算,但往往没想到的是,过度消费甜食对健康的危害。高糖的食品,不仅是糖尿病的潜在隐患,这些食品也及经常伴随着反式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的健康也有危害。

爸爸妈妈可以偶尔吃点零食,但要警惕过量,长期吃过多的甜食无疑给健康埋下了隐患,有时候真的需要限制他们下单的手速了。

8、买菜买太多

现在不光有各种买菜APP,很多爸爸妈妈也越来越习惯通过网购平台买菜,可问题是,他们常常不管家里有没有菜,直接就往家买一大堆。

有时候,买得一堆的蔬菜、肉,往往吃不完就放进冰箱,可是,食材容易变质、坏掉, 反而浪费了不少钱。

更麻烦的是,有些蔬菜从网上买回来,新鲜度不如菜市场里的, 吃了容易闹肚子,反而得不偿失。

虽然网上买菜方便,但还是要控制好购买量,避免一时冲动买了太多,不然就浪费了钱,又影响了健康。

9、古迹字画

住友@草莓很甜说老公的爷爷特别喜欢字画,而且这几年网购开始买了很多字画。 每次都提醒爷爷这些画可能是假的,劝他不要再在直播间买了,可爷爷不光不听还生气了。

不少网友也表示,自己家里有类似的情况。看到这些买来的字画,有的真的是一眼就能看出是假货,但家人始终坚持自己买的是真品,认为自己“捡到宝了”。

直播时主播的宣传过于夸张,甚至冒充专家说什么“故宫一件我一件”,类似的话术让很多老年人更相信自己买到了珍品。

10、真真假假的酒

住友@小暖.C说家里人最近迷上了网购各种酒,买得多了,家里几乎都快堆满了,有些酒甚至连包装都没有拆开。

有些卖白酒的商家打着正品的名号,实则是酒精勾兑水,香精调味,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酿造工艺。

还有不少商家针对老年人推出了药酒骗局,宣传词五花八门,什么“活血化瘀、延年益寿”的疗效,听起来非常诱人,但其实很多都是虚假宣传,有的甚至通过从线上引流到线下的方式,让他们冲动下单购买。

爸爸妈妈往往有时很难抵住诱惑,出于对健康的焦虑,有时候就盲目下单。结果,这些所谓的“神奇药酒”不仅没有预期中的疗效,反而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看着父母一天天沉迷网购,虽然心里着急,劝了又劝,却始终无济于事。明知道那些商品背后有套路,每次提醒,结果不仅没能改变什么。这种无奈的心情,恐怕很多子女深有体会。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默默关注,尽量提醒,却又不敢太强硬,有时候心里真的充满了无奈。你们的父母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购物习惯?是否也有同样的烦恼呢?

来源:新住-美好居住看新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