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育新人 文化赋能促发展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7:31 1

摘要:从舜帝陵前的三维祭祀场景复原,到萍洲书院摩崖石刻的AR数字重生;从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的学术争鸣,到航空模拟舱内的标准化服务训练……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紧扣时代脉搏,以“文化赋能,产教共生”为发展主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精准发力,走

红网时刻新闻5月13日讯(通讯员 谢韶光 姚先林 张云芳)从舜帝陵前的三维祭祀场景复原,到萍洲书院摩崖石刻的AR数字重生;从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的学术争鸣,到航空模拟舱内的标准化服务训练……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紧扣时代脉搏,以“文化赋能,产教共生”为发展主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精准发力,走出一条扎根潇湘、文旅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专业升级 锚定产业前沿

在宁远紫霞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研究团队的师生们正用专业仪器测量钟乳石生长数据,岩壁上密布的测量标记见证着17次实地勘测成果;在花千谷·月湖湿地,生态旅游课堂搬进山水实景,学生们通过水质监测、植被普查为景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这种沉浸式教学不是简单的场景转换,而是专业体系的重构。”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黄渊基教授指着正在九嶷山开展GIS建模的学生说道。

面对文旅产业数字化浪潮,学院构建起覆盖智慧旅游、航空服务等领域的专业集群。2024年旅游管理专业正式获批为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航空服务与艺术专业通过湖南省新设专业办学合格评估。在按民航总局标准建设的模拟舱内,空乘专业学生日均训练达6课时,从客舱服务到应急撤离的49项操作流程均实现标准化考核。学院已经构建起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专业集群,实现从传统文旅专业向复合型专业体系的跨越,精准匹配湖南省“数字文旅”“航空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教学改革 锻造实战能力

在2024年湖南省大学生酒店管理商业策划创意大赛现场,该院学生开发的永州景区智慧化运营方案从127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包揽8项一等奖。获奖团队成员王同学表示,“方案中应用的游客流量预警系统,正是《智慧旅游系统设计》课程的实训成果。”

学院创新实施的“学训赛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与中惠旅、湖南航空等50余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将40%的专业课时转化为景区规划、航空服务等实战训练;开发的《茶艺与茶道》《永州旅游文化》2门省级一流课程,已融入省内12所高校教学体系;学生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36项,其设计的摩崖石刻保护方案被永州博物馆采纳应用。

校地共生 书写担当答卷

在永州市旅游发展大会期间,240名身着汉服的学子化身“柳子文化使者”,为零陵古城“元宇宙夜游潇湘”项目提供双语讲解服务,单日最高引导游客1.2万人次;学院组建的乡村振兴服务团队深入7个县区,为双牌县“和”文化节设计的慢直播系统累计获赞380万次,相关经验获《光明日报》整版报道……这些身影背后,是学院服务地方发展的深层逻辑。

近年来,学院主动融入地方文旅发展大局,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打造行走的传统文化交流课堂,“一带一路”中外学子九疑山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获《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为永州文旅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项目,累计服务地方超500人次,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向赋能;先后承办周敦颐遗迹遗址地政协协商协作会议、首届九疑派古琴琴学交流会、第五届湖南省大学生酒店管理商业策划创意大赛总决赛、湖南省周敦颐理学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等大型活动或赛事,推动永州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的强大动能,共同谱写着产教融合的时代乐章。

来源:红网·红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