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车变旅游专列?海南救护车西藏狂飙警报惹众怒:视生命为儿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5:01 1

摘要:“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离奇的事!”西藏墨脱公路被称为“中国最美天路”,却因一辆挂着海南琼B牌照的救护车成了舆论风暴的中心。5月12日,一段视频引爆全网:一辆车身印有“经纬航空医疗急救站”的救护车,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反复拉响刺耳警报,逼迫前车让道。更离谱的是,这辆“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离奇的事!”西藏墨脱公路被称为“中国最美天路”,却因一辆挂着海南琼B牌照的救护车成了舆论风暴的中心。5月12日,一段视频引爆全网:一辆车身印有“经纬航空医疗急救站”的救护车,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反复拉响刺耳警报,逼迫前车让道。更离谱的是,这辆“生命之舟”竟停在雅鲁藏布大瀑布景区,车上人员穿着短裙、凉鞋下车拍照打卡,甚至与游客爆发激烈争吵。

据目击者张先生(化名)描述,这辆救护车最初被让行时,大家以为有紧急救援任务,但随后发现它多次停靠景点,“车上人拿着自拍杆拍短视频,比游客还悠闲”。当游客质问“没伤员凭什么拉警报”时,车上人员竟回呛:“归警察管,关你们屁事!”甚至有自称“抗震救灾英雄”的成员叫嚣:“我们当年救人时你们在哪儿?”

最终,愤怒的游客报警。墨脱警方迅速拦截车辆,发现该车警报器属于违法加装,当场拆除并罚款200元。经查,涉事救护车属于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公司,车上人员包括该公司西藏站负责人——一位曾参与地震救援的“老资历”。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瞬间被网友的怒火淹没:

“救护车鸣笛时,每一辆车让行都是对生命的敬畏。现在有人把这种信任当成插队工具,以后谁还敢让?”有网友的评论获得上万点赞。更有人讽刺:“穿短裙开救护车?下次是不是要穿比基尼去ICU?”

深扒涉事公司背景后,网友发现海南经纬主营高价航空医疗转运,单次费用平均50万元,甚至有过百万元案例。有人质疑:“一边收天价救援费,一边公车旅游,钱都花哪儿了?”还有人称该公司曾因高效转运重症患者上过新闻,如今却“自砸招牌”。

警方处罚被指“罚酒三杯”。也有网友吐槽:“违法成本太低!拆个警报器罚200块,和景区停车费差不多,难怪有人敢肆无忌惮。”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非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禁止使用警报器。涉事救护车的警报器竟是私自加装,暴露出车辆改装监管的严重漏洞。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民营急救机构为抢占市场,常通过非法改装提升“通行效率”。

海南经纬声称车辆用于医疗转运,但墨脱公路并非常规救援路线。有导游指出,该路段以旅游打卡为主,“救护车出现在这里,要么是接单送富豪游客,要么就是公费旅游”。更讽刺的是,该公司官网强调“24小时待命拯救生命”,但此次事件中连基本职业规范都未遵守。

西藏地广人稀,正规急救资源有限,民营机构常以“填补空白”为名开展业务。然而,缺乏统一调度和监管,导致部分企业将救护车变成“特权车”。此前就有爆料称,某些机构通过关系拿到特种车牌,专接富豪旅游团。

救护车警报器的每一次响起,都该是为生命争分夺秒。而这次事件中,刺耳的鸣笛声却成了践踏公共信任的噪音。若放任此类行为,社会对急救系统的敬畏将彻底崩塌——当真正的救护车呼啸而过时,人们可能会犹豫:“这次是不是又来旅游的?”

海南经纬作为专业救援机构,却纵容员工滥用职权。仅“调查处理”远远不够,必须公开涉事人员处理结果及内部整改措施。

事件发生于4月12日,直到网友曝光才引发调查。若没有舆论压力,涉事车辆是否会继续横行?建立急救车辆全周期监管系统已刻不容缓。

拆除警报器、罚款200元的处罚,与行为危害性严重不匹配。法律应提高特种车辆滥用权限的处罚标准,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

当救护车成为某些人观光的“开道工具”,践踏的不仅是交通规则,更是全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守护“生命通道”,需要法律亮剑、监管发力,更需要每一个机构与个人对职业底线的坚守。否则,今天被消费的是公众信任,明天被葬送的可能是无数急需救援的生命

来源:缅甸旅游攻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