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一年,这家房企亏损高达34亿,负债规模逼近1500亿,倘若这家房地产商倒下,背后将会有千千万万个河南家庭遭受连累。
文| 凭栏
编辑| 凭栏
继恒大、融创和碧桂园暴雷之后,河南又有一家房企债务告急。
2024年一年,这家房企亏损高达34亿,负债规模逼近1500亿,倘若这家房地产商倒下,背后将会有千千万万个河南家庭遭受连累。
这家房企是谁?如今面临怎样局面?
深耕河南,固守中原,这是建业房地产一直以来的发展路线,历经30年发展,建业逐渐成为河南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
创始人胡葆森出生于濮阳,他是郑大英语专业的高材生,1979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进出口公司,后来被公司派往香港工作。
在外贸行业打拼多年,胡葆森在香港见识到房地产行业的火爆,他辞职回到老家,毅然决然正式下海经商。
1992年,他拿出所有积蓄,跟河南建设银行、建业投资公司,共同创办河南建业地产。
但90年代河南省内的购房热情并不高,卖房遇冷,公司资金回笼困难,胡葆森陷入创业初期最艰难的时期。
为募集资金,他向购房者承诺“10年后退全款”,好在这个大胆的方法奏效,建业得以摆脱窘境。
1994年,国家要求金融机构退出实业经营,胡葆森抓住机会,买下了建业地产其他股东的股份,拥有了建业地产100%的股份,完全自主掌控建业的发展方向。
此后,建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但与别的房地产企业不同的是,当其他公司都在疯狂向外扩张的时候,胡葆森却选择坚守河南。
他以郑州为中心,逐渐辐射周边城市乡镇,一步一个脚印,成为河南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大哥。
2008年,建业在香港挂牌上市,即便后来发生金融危机,建业的发展依旧强势稳固。
那建业是如何跌落神坛的?它为何会走上亏损34亿,负债1500亿的惨败之路?
央广网报道,河南建业2024年度财报,收益约160亿,亏损高达34亿,对于这份成绩单,胡葆森也感到意外,他坦言:
“我们在30年来第一次出现亏损,但是这个亏损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2019年之前,建业靠着河南三四线城市,逐渐发展成省内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时候,达到12%,衍生服务建业物业,一度成为很多房地产争相合作的对象。
凭借实惠的价格与优质的服务,建业在河南市场站稳脚跟,2019年,年度合同销售金额达1011.50亿元,突破千亿大关。
建业的资产规模也在这年突破千亿,这一年的建业在房地产行业可谓是大放异彩。
唯有建业,超越建业,成为这家企业新的发展目标,但盛极必衰是发展规律,2020年,成为建业地产由盛转衰的拐点。
虽然销售额达到1026亿,再次达到千亿级别,但和2019年相比几乎没有增长,归母净利润、净利润、净利润率等关键指标,也呈现出全线下跌的态势。
2021年,在疫情与水灾的双重冲击,建业集团遭受重创,无奈之下,它向河南省政府求助,一份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披露当时建业经济损失规模已经达到50亿元。
自此之后,建业就走上了下坡路,销售额大幅缩水,资金链愈发紧张,旗下上万名员工面临裁员风险。
2023年,建业地产营收192亿,年度亏损达到31亿,屋漏偏逢连夜雨,业绩惨烈的情况下,它有一笔境外债券需要兑付。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建业,无奈之下只能违约,没有按时偿付这笔债券,危机彻底爆发。
当年过七旬的胡葆森出现在俞敏洪直播间的时候,他老人家面对烂尾质问时表示:
“能提前会提前,能按时会按时,即使拖延也会赔偿,这是做人的底线。”
其实背后的员工也好,房主也罢,谁都不希望建业倒下,只要建业还在,他们的工作和家就有希望。
2024年,建业地产依旧深陷亏损泥潭,亏损继续扩大,总负债已接近1500亿元。
想要翻身并不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建业还有救吗?
现在中国房地产行业,需求热度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高了,房地产市场下行,房子难卖,融资渠道关闭。
重重打击之下,建业陷入发展困境,但在房地产之外,建业还涉足其它领域,建业旗下拥有两个文旅项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文旅领域小有名气,成为地方新名片,它虽然有其一定盈利能力,但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建业困境。
建业物业板块也是建业盈利一大来源,不过对于债务来说,这些进账也都是杯水车薪。
为了自救,建业对内进行裁员、调整架构,对外尝试引入国资、出售资产等方式,但赚来的钱能否填补巨大窟窿,仍未可知。
河南建业地产的自救之路困难重重,但并非毫无希望。
深耕河南,多年积累的品牌口碑,若能利用好这些优势,实现销售回暖,提升盈利能力,或许能在政策托底下,逐步爬出泥潭,实现新生。
来源:凭栏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