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常说 “桃花春色暖先开”,可冬桃从开花到结果,一路打破常规。别的桃子忙着在夏天成熟,它却慢悠悠地生长,直到 10 月才开始成熟,11 月中旬充分成熟,硬是等到冬天才上市。
说起桃子,大伙脑袋里是不是立马浮现出夏日里粉扑扑、水灵灵的模样?但冬桃绝对颠覆你对桃子的想象。
古人常说 “桃花春色暖先开”,可冬桃从开花到结果,一路打破常规。别的桃子忙着在夏天成熟,它却慢悠悠地生长,直到 10 月才开始成熟,11 月中旬充分成熟,硬是等到冬天才上市。
冬桃果实像个 “小灯笼”,圆形、两半对称,平均单果重 175 克,最大能到 378 克。青色底色配上阳面的粉红色,颜值超高!咬上一口,果肉乳黄色,又脆又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 16.1% 以上,这甜度,直接甜到心坎里。
而且桃子向来被誉为药中仙果,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重要药材之一。据记载,桃子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对肺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可就是这样好的冬桃,竟然白送都没人要。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阿旺镇,这里是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地广袤,土壤是富含机物质的红色土壤,海拔在2100米左右,特别适合冬桃种植。
2009年初,一位开货车搞运输的小伙敏锐地捕捉到冬桃的商机,毅然回到老家,投入50万元,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种植冬桃。可没想到,这些冬桃竟然白送都没人要。
他叫邵星文, 一开始,邵星文满心期待着丰收。2012年9月底,冬桃迎来成熟季,每棵桃树果实累累,一棵树上竟结了一千多个冬桃,他满心欢喜地以为要大赚一笔。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沉重一击,这些冬桃白送都没人要。
原来,冬桃树坐果后需要疏果来控制密度、提升品质,否则果子个头小、味道差。不懂这一技术的邵星文,第一年就亏了几十万。
邵星文没有被困难打倒。第二年,为了提升冬桃品质,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大部分好果子都摘掉,每棵桃树只留20%的冬桃。果与果之间必须间隔20厘米以上的距离,如果不够20公分,再好的果子也要疏掉。
他用形象的比喻解释:“一棵桃树能长1000个桃子,只留200个,就像一碗饭一个人吃才吃得饱,身体才长得好,三个人吃那就不够了。桃子也一样,果与果之间距离够了,品质才好,价格才高。”事实证明他是对的,2013年10月,他的冬桃个头大、品质好,卖出了好价钱,比市场价高出5元一斤,经销商还抢着买。
尝到甜头的邵星文没有满足于此,他要把次果也利用起来。同年11月,他在桃园里建了养殖场,养了150多只山羊。他用疏果摘掉的桃子喂羊,还让羊在桃园吃草,羊粪成了天然的热性肥料,肥沃了土地,进一步提升了冬桃的品质。那一年,他的冬桃亩产量超过3000斤,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就在邵星文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一下子摔了个大跟头。
2014年3月,邵星文投资五百多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可新种的桃树苗却全部死亡。原来是不良经销商用冷库冷藏的树苗糊弄他,等他发现时,经销商早已不见踪影,他一下子亏损了360万元,陷入人生谷底,身上连100元都拿不出来。
即便如此,他还是独自默默承受,坚持种冬桃。直到2019年5月,他终于还清欠款,这个时候他才把这段艰难的经历告诉妻子。
2020年,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冬桃种植规模扩大到1300亩。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种植面积大了,销路却成了难题。这时,妻子好朋友伸出了援手。她们创办了农特产品营销店,通过线上直播销售冬桃。2020年9月,一场直播就卖出了十吨冬桃,让大家又惊又喜。
同年国庆假期,邵星文又发现了新商机。他的冬桃种植基地距离当地的一寨风彝寨风景区不到5公里,游客众多。
于是,他在桃园开发出采摘区、游乐区,举办吃桃比赛、运桃接力赛等活动,还把山羊、冬桃酿的桃子酒搬上游客餐桌。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打响了冬桃品牌。2021年,邵星文的冬桃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带动了48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来源:阿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