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驼铃悠扬的莫河红色教育基地,海西州人民检察院青年干警通过实地参观、沉浸研讨,在驼场创业史中感悟薪火相传的奋斗精神。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驼工“开路精神”里汲取奋进力量,更激励着新时代检察青年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实践担当。
学有所思 · 学有所得 · 行有所悟
2·0·2·5
在驼铃悠扬的莫河红色教育基地,海西州人民检察院青年干警通过实地参观、沉浸研讨,在驼场创业史中感悟薪火相传的奋斗精神。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在驼工“开路精神”里汲取奋进力量,更激励着新时代检察青年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实践担当。
综合业务部法警支队长 李万军
5月7日我怀着崇敬与好奇,我踏入了漠河驼场,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地方。一走进,仿佛穿越时空,被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年代。
在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下,我了解到漠河驼场的前身是中共中央西北局组建的“西藏运输总队”。建国初期,在物资匮乏、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驼场的先辈们临危受命。3000多名驼工和23000多峰骆驼组成的运输队,耗时一年多,为驻藏部队送去了400万斤粮食 ,解决了部队和工作人员生活保障的燃眉之急。1954年,1200余名驼工又在慕生忠将军的带领下,不畏艰难险阻,历时17个月零4天,贯通了青藏公路,之后转制为国营青海省柴达木骆驼场,继续为柴达木盆地勘探队提供保障设备物资。
漫步在陈列馆,一件件充满年代感的物件和书信静静陈列着,它们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那段历史。一面破旧的五星红旗,那是第一面完成青藏线往返的旗帜,虽历经风雨、颜色褪去,但在我眼中却无比鲜艳,它见证了驼工们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一个驼铃,曾多次佩戴在进藏头驼身上,清脆的铃声仿佛穿越时空,让我听到了驼队在戈壁滩上艰难前行的脚步声。还有那些破旧的衣物、简陋的工具,无一不让我感受到驼工们工作环境的恶劣和条件的艰苦。
驼工们的故事深深震撼着我。他们走戈壁、闯碱滩、跨深沟、翻沙丘、越冰河,每一步都充满危险与挑战。在那个物资匮乏、通讯简陋的年代,他们不仅要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时刻警惕野兽匪盗。最艰苦的时候,驼队每行走几百米就有数峰骆驼倒下,以至于骆驼的白骨成了后来人的路标。但即便如此,他们从未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
参观完漠河驼场,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驼工们不畏荒原戈壁、不怕雪山沼泽、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老驼工”精神,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在如今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虽然我们不再面临那样艰难的任务,但“老驼工”精神永不过时。它激励着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在工作中,要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老驼工”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政治部宣传教育科副科长 孙晓娟
赶在35周岁之前,参加了由院青年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五四青年节莫河驼场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活动。当我站在莫河驼场历史陈列馆前,驼工们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如春雷般直击心灵,在检察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份精神遗产弥足珍贵。
在青藏公路建设史料前驻足,驼队战士响应党的号召,七个月打通天路的奇迹不断拷问着作为幸运地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红利的90后的我,如果是我,是否可以?展馆里泛黄的《进藏日记》字迹依稀可见,驼工们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以坚毅、顽强和奉献的精神践行着使命。他们为援藏固藏、修筑青藏公路、资源勘探开发以及发展农垦经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驼工们用生命诠释忠诚,“红旗插到拉萨”的誓言让我感受到了一心向党的初心温度。
参观次日,参加研学的青年干警和刘富梅检察长在瀚海书院围坐成团,交流所学所思所感,刘富梅检察长以切身经历向大家诠释了一个从事法律工作三十载的共产党员的赤诚以及她对青春的理解感悟,大家深受触动。近几年,“躺平”“内卷”成为时髦新词,青春似乎变得有些“沉重”,一些年轻同志身心疲惫,梦想已经凋零、激情不再燃烧。“成长的烦恼”固然可以理解,但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我们作为青年干部,正处于干事创业的大好年纪,应该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不做无所事事的过客或麻木不仁的看客,坚定信仰、怀揣梦想,进一步理清思路、苦练本领、勇于担当,在最该奋斗的年龄积蓄远航的动力和搏击的能量,以积极入世的精神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70年前,驼工们用摇铃摇醒荒原,70年后我们当以青春之我回应时代召唤,将个人奋斗融入海西发展及法治中国建设的壮阔征程。作为检察宣传工作者,我将把红色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像驼工守护红旗一样捍卫法律尊严,传承驼工用脚步丈量高原的意志,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挖掘检察故事,做好经验总结的“笔杆子”,成为民意反馈的“传声筒”,用有温度的文字、有深度的报道、有力度的传播,让驼工精神在新时代检察宣传工作中焕发新的光彩。
办公室 张启梅
当我走进承载着“青藏高原第一驼队”历史记忆的土地,在泛黄的文献、斑驳的旧址中触摸先辈足迹,特别是那面并不完整的五星红旗,让我深受震撼与启迪。莫河驼场的历史,是一部英雄史诗。驼工们用顽强毅力征服自然困境,诠释了“缺氧不缺精神”的高原品格。驼队支援边疆、巩固国防,他们用生命守护物资安全,彰显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我想,我们应该接过“接力棒”,让传统与时代同频,把研学感悟转化为履职动力,在传承中坚守初心,在创新中勇担使命,让“检察蓝”成为高原上最耀眼的守护色。一是争做凝心铸魂排头兵,铸就赤诚青春。青年干警要始终坚守政治立场,时刻把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贯穿始终,以驼场精神为指引,以专业和热忱回应群众期盼,让检察服务更贴民心、更有温度。二是争做护航大局排头兵,淬炼法治青春。青年干警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在中心大局中找到努力方向,让青春绽放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广阔天地中。三是争做干事创业排头兵,激扬奋进青春。从事工作近9年,我深刻领悟到奋斗不只是口号,而是落在高质量履行好每一项职责中。要将“吃苦”视为成长的“必修课”,努力锤炼本领、夯实内功,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成长打牢青春根基。四是争做亲清有为排头兵,书写无悔青春。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对我们青年干警作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我将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持续涵养清风正气,不负组织培养,也不负时代韶华。
第六检察部 白玉雯
在莫河驼场这片镌刻着红色基因的热土上,三代驼工用七十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书写了一部“艰苦创业,使命必达”的壮丽篇章。作为青年检察干警,此次研学让我深刻感受到“驼场精神”与检察公益诉讼职责的深层共鸣,更加坚定了以法治力量守护公共利益的初心与担当。
从驼场精神中汲取“为国为民”的信仰力量。驼工们爬冰卧雪修筑青藏公路、舍生忘死保障边疆物资运输,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品格。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同样承载着“国之大者”,守护绿水青山、捍卫英烈荣光、保障食品安全,每一项职责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以驼场先辈为镜,将对党忠诚融入司法为民实践,在办案中始终站稳“公共利益代表”的政治立场。
在实干担当中传承“坚韧不拔”的奋斗基因。面对戈壁荒漠的极端环境,驼工们以“骆驼”般的坚韧开垦出生命绿洲。当前公益诉讼面临线索发现难等挑战,更需要发扬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我们要以“数字检察”赋能线索筛查,畅通与行政机关的协作渠道凝聚公益保护合力,在办理“硬骨头”案件中磨砺本领,让每一起案件成为守护公共利益的生动实践。
七十载驼铃声声,传递着不朽的精神火炬。作为新时代检察人,我们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把驼场精神转化成为守护公益的检察实践,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柴达木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