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500万,真可谓寸土寸金。这里汇聚了我国众多的金融和科技产业,这也意味着上海的土地资源非常紧张,难以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业,包括酿酒厂在内的许多工厂要么搬到了外地,要么迁至郊区。
上海,这座梦想之城,承载了无数人的奋斗故事。从青葱岁月到两鬓斑白,许多人在这里拼搏,只为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如今,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500万,真可谓寸土寸金。这里汇聚了我国众多的金融和科技产业,这也意味着上海的土地资源非常紧张,难以腾出足够的空间来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业,包括酿酒厂在内的许多工厂要么搬到了外地,要么迁至郊区。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国营酒厂,负责当地的白酒供应。然而,在上海这样一个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却没有一家本地酒厂能够独当一面。这就给外地白酒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因此,在这里真正考验的是经销商的能力。
由于市场的高度活跃,上海的酒桌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不仅茅台备受欢迎,连经常被人吐槽的歪嘴也有一席之地。
上海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商务活动频繁,对白酒的需求量大,尤其是在商务场合中,像茅台、五粮液这样的高端产品市场需求尤为旺盛。
此外,上海也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很多居民是从外地前来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度高,这使得即使是那些被老酒友批评的歪嘴,在上海也有不错的销量表现。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均衡的酒水市场,无论是白酒、黄酒、洋酒还是啤酒,在上海都有着稳定的表现,没有哪一类特别突出,也没有哪一类拖后腿。
除了茅台和歪嘴之外,当地人也很喜欢另外四款白酒,每一种喝起来都很不错。
在七八十年代的老上海人心里,七宝大曲就是那个年代的“白酒顶流”。那时候喝酒就认它这一款,就像现在山西人喝白酒非汾酒不喝一样,是真有感情的。
如果你现在问老一辈的上海人以前喝什么酒,他们印象最深的多半就是这款了。它是兼香型白酒,还拿过“上海优质白酒”的奖,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地方好酒,是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这是由上海酿酒厂出品的一款白酒,在80年代特别火。和七宝大曲不同,熊猫牌乙级大曲更受一些体力劳动者、手艺人喜欢,因为它价格实在——一瓶只要一块一毛钱。
口感上有点像高度数的二锅头,酒劲足,入口冲,下肚就像一道火线直往下蹿,相当猛烈。那时候一天干完活儿,来一小口,疲劳好像真的能缓解不少,特别受欢迎。
说到酱香型白酒,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茅台。但其实,在茅台之外,还有一款“黑马”酒也特别值得一看,它就是来自茅台镇的——国康1935。
这款酒的酿造团队可不简单,其中最核心的人物是大师范应华,他以前在顶尖酱香酒厂里干了几十年,是实打实的老一代酿酒专家。这款酒就是在他的把关下,用优质的糯高粱和小麦酿出来的,原料跟茅台基本一个路子,产地、水质也都一脉相承。
这款酒走的是正宗的坤沙工艺路线,整个酿造过程要花上整整一年时间,不能急、不能赶。新酒出来后还得放在窖里“静养”五年,让酒体更柔和、更协调。最后的勾调环节更是讲究,用的是10年以上的老酒,加上存放了5年的基酒,上百次反复调配,才有了最终这口好味道。
倒上一杯,酒体清澈透亮,酱香味非常冲鼻子,浓郁又正。细细一品,粮香、酒香混合在一起,层次感很明显。入口绵柔顺滑,虽然是高度数,却不烧嗓子,反而很圆润。焦香中还能喝出点果香,回味悠长,真是越喝越上头。
说它是正宗老茅香风味一点都不夸张。几百块的价格,却有着媲美大牌的品质,性价比真的太高了!
别看老上海人钱包鼓,其实他们喝酒挺讲究实际的,不一定是贵的就爱喝。那些价格亲民、味道又不错的白酒,反而更容易上桌,比如这款“神仙大曲”。
这是上海本地的老牌子,酒厂是1958年建的,主要做浓香型白酒。这款酒香味浓,入口顺,喝起来有点甜,感觉挺柔和的,关键是价格实在,老百姓喝得起,也爱喝。在当年可是餐桌上的“常客”。现在确实是少见了,老一代老饕餮也依然喜欢,不光是为了情怀,也是为了支持本地的老厂家。
你还知道上海人平时爱喝啥酒?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一起交流交流!
来源:九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