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桑科技IPO迷雾:突击分红5.6亿流向海外疑避税近亿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8:23 1

摘要:汉桑(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桑科技”)于2025年4月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注册生效,标志着其IPO进程迈出关键一步。然而,其招股说明书暴露的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海外关税风险、突击分红及疑似避税等问题,引发市场广泛争议。在证监会与深交所严查“清仓式分红

撰文:毕峰;编辑:木心

汉桑(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桑科技”)于2025年4月1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注册生效,标志着其IPO进程迈出关键一步。然而,其招股说明书暴露的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海外关税风险、突击分红及疑似避税等问题,引发市场广泛争议。在证监会与深交所严查“清仓式分红”与“圈钱式IPO”的监管高压下,汉桑科技的上市动机与合规性备受考验。

单一客户重大依赖下的业绩陷阱

招股书显示,汉桑科技主营高端音频产品及AIoT技术解决方案,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9亿元、13.86亿元、10.31亿元和6.79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328万元、1.89亿元、1.38亿元和1.11亿元。然而,其对第一大客户Tonies GmbH的依赖度令人担忧。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对Tonies GmbH的销售收入占比从29.08%激增至52.87%,2024年上半年销售金额达3.59亿元,占营收过半。Toniebox儿童智能音箱作为单一型号产品,贡献了公司核心收入,凸显客户与产品结构的极端集中。

深交所回复函进一步揭示了Toniebox的出货量变化:2021年至2023年,Toniebox出货量分别为108.2万台、142.7万台和190万台,2024年上半年为57万台,金额从5723.4万欧元增至1.18亿欧元。尽管公司强调与Tonies GmbH合作超十年,开发第二代Toniebox预计2025年量产,声称合作“可持续且稳定”,但其对单一客户的依赖风险未被充分披露。Tonies GmbH财报明确表示,2024年起将加大亚洲以外采购力度,多元化供应商基础,以应对通胀与原材料价格波动。这直接威胁汉桑科技的高毛利业务,2023年公司营收已下滑25.60%,净利润下降28.26%,若Tonies GmbH减少订单,2024年及未来业绩恐面临断崖式下滑。

汉桑科技在回复函中辩称,其对Tonies GmbH的收入集中度(29.08%-52.87%)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7.24%-55.35%),并与国光电器、歌尔股份持平,符合行业特性。然而,这一比较忽略了Toniebox单一型号的极端依赖性,且未量化Tonies GmbH采购调整的潜在冲击。招股书仅泛泛提及宏观经济与关税风险,未具体披露单一客户订单减少的业绩影响,也未提供2024年下半年及未来几年的业绩预测。这种淡化处理与披露不足,可能误导投资者对业绩稳定性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同行如漫步者、天键股份2023年净利润实现增长,凸显汉桑科技的业绩波动更多源于客户结构缺陷,而非行业普遍困境。

此外,汉桑科技95%以上的收入依赖海外市场,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对原产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客户正协商定价调整,可能导致售价上涨或采购量下降。回复函虽提及公司与Tonies GmbH签订长期合同,定价公平,但未说明关税负担如何分担,订单稳定性仍存不确定性。深交所问询要求针对性风险提示,但公司仅笼统提及“客户订单不利变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缺乏具体量化分析,未能充分回应监管关切。

突击分红避税疑云

汉桑科技IPO前夕的突击分红行为,是其合规性争议的核心。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1年,公司通过子公司Hansong Holding累计分红约5.6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流向实际控制人王斌、Helge Lykke Kristensen夫妇及其控制的英属维尔京群岛企业Leaping Star 2 Ltd.。具体而言,王斌直接分红843.54万美元(约447.71万港元),缴纳个人所得税1101.94万元;王珏分红156.04万美元(约49.75万港元),缴纳204.06万元;Leaping Star 2 Ltd.分红约4.92亿港元加168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1亿元)。分红完成后,公司于2022年11月启动上市辅导,计划募资10.02亿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订),居民个人股息红利所得需按2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5.6亿元分红理论税款约为1.12亿元。然而,王斌夫妇实际缴纳约1306万元,远低于应纳税额。Leaping Star 2 Ltd.作为非居民企业,分红应按《企业所得税法》代扣10%预提所得税,但招股书未披露相关税款缴纳情况,避税嫌疑显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明确,股息分配需依法纳税,汉桑科技的分红流向海外实体,未能提供完税证明,明显违反税收合规要求。

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2024修订)及新“国九条”(2024年4月)强调,IPO企业不得通过“清仓式分红”损害持续经营能力或规避税收。深交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要求分红不得削弱资本实力。汉桑科技在2023年产能利用率仅46.65%、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巨额分红掏空现金储备,后迅速募资,明显与监管导向相悖。分红资金流向海外实体,更增添了“圈钱”与避税的质疑,构成上市合规性的重大障碍。

大手笔分红避税同时,汉桑科技计划募资10.02亿元,用于高端音频产品150万台套项目(2亿元)、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项目(3.27亿元)、新技术研发(1.95亿元)及补充流动资金(2.8亿元)。然而,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备受质疑。2023年公司产能利用率仅46.65%,远低于行业平均80%,新增产能可能加剧库存压力。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5.25%-7.20%)低于同行均值(6.21%-6.54%),35项发明专利(全部2020年后申请)远逊于通力股份(815项),技术创新能力难以支撑“行业领先”定位。

分红与募资的时点高度重合进一步加剧圈钱嫌疑。5.6亿元分红几乎耗尽现金储备,却在上市前夕募资10亿元,其中2.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种“前分后募”操作,与监管严查的“圈钱式IPO”特征高度吻合。二级市场投资者对类似行为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公司可能通过上市转移分红资金风险,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监管红线下的IPO折戟

在证监会与深交所的高压监管下,突击分红与圈钱式IPO已成为IPO审核的“红线”。新“国九条”明确要求强化IPO全链条监管,严查“清仓式分红”与“业绩变脸”,确保企业上市不以圈钱为目的。《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5号》规定,IPO企业分红应合理,不得削弱持续经营能力或规避税收。2024年,A股IPO终止案例达430家,创业板超80%拟IPO企业中止审核,反映监管对合规性与持续经营能力的严苛要求。汉桑科技的突击分红与单一客户依赖,直接触碰这一红线,其上市前景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多起IPO折戟案例为汉桑科技敲响警钟。2020年,上海泰坦科技(科创板)因2018-2019年分红3.5亿元(占净利润80%)后募资8亿元,被质疑削弱资本实力,上市申请被否。2021年,南京迪威尔(创业板)分红2.8亿元后募资6亿元,深交所认定其分红与募资用途矛盾,涉嫌圈钱,审核终止。2022年,深圳瑞杰生物(创业板)分红4亿元后募资10亿元,监管问询其分红资金流向及避税嫌疑,公司主动撤回。2023年,广州智洋科技(科创板)分红5亿元后募资12亿元,上市委认为分红掏空现金流,募资缺乏必要性,否决上市。这些案例表明,监管对“突击分红后巨额募资”持零容忍态度,尤其关注分红是否损害公司资本实力、是否存在避税行为。

汉桑科技的案例与之高度相似。5.6亿元分红流向海外实体,税款缴纳不足1.12亿元理论税额,募资10亿元与低产能利用率(46.65%)及技术短板矛盾,明显违反监管要求。深交所问询已关注其业绩波动与客户依赖,但公司回复淡化风险,未充分披露单一客户调整采购的潜在冲击。

技术创新存在短板

汉桑科技定位于高端音频与AIoT技术解决方案,强调“行业领先”。回复函称公司产品获红点奖、EISA奖等,合作客户包括NAD、JBL等知名品牌,具备技术优势。然而,其技术创新能力备受质疑。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7月,公司仅拥有35项发明专利,全部于2020年集中申请,新型与外观专利(86项)远低于通力股份(815项)、漫步者(420项)。深交所问询其专利申请异常,公司解释为“前期未重视”,但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均值,反映技术投入不足。2023年业绩下滑30%,而同行净利润普遍增长,显示其竞争力不足以支撑创业板“创新驱动”定位。

ODM模式高度依赖海外品牌商,自主品牌影响力有限。回复函虽强调与Tonies GmbH开发第二代Toniebox,但未说明新产品对业绩的具体贡献,难以抵消单一客户风险。创业板强调技术创新与成长性,汉桑科技的技术短板与业绩波动可能难以满足监管预期。

汉桑科技的创业板IPO,如同在监管与市场的双重迷雾中艰难前行。单一客户依赖与海外关税风险,使其2024年及未来业绩稳定性岌岌可危;5.6亿元突击分红流向海外实体,疑似避税直接挑战新“国九条”红线;10亿元募资计划与低产能利用率、技术短板矛盾,圈钱动机引发二级市场警惕。泰坦科技、迪威尔等折戟案例警示,汉桑科技的合规性与持续经营能力均存在重大疑点。二级市场投资者应审慎评估,警惕业绩波动与合规风险带来的投资陷阱。

本文为新经济IPO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