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字游民的创业项目复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7:13 1

摘要:olaDAO数字游民空间,作者:双桨,原文标题:《数字游民?超级个体?重启人生?一次项目复盘里聊一聊真实的》

olaDAO数字游民空间,作者:双桨,原文标题:《数字游民?超级个体?重启人生?一次项目复盘里聊一聊真实的》

oladao社区在深圳,或者说双桨在深圳并没有成功落地。初来本是带着一个流量品牌的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流失了。大理的故事在深圳还没起笔,就好像要交卷了。

《至暗时刻》

在各种机缘巧合里,过年前临时起意不如做个咖啡品牌,既然数字游民都需要咖啡,为什么不从这里切入呢。年后回到深圳,一顿瞎折腾后,这个企划在说干就干下零帧启动。

本文想分享的是:

一个项目如何快速启动

断开原有的轨迹,如何所谓“重启人生”

如何不走约定俗成的人生

如何平衡摇摆的心态节奏

以及形成自己的系统

这些现象问题里我的底层逻辑和感受。

全文略长,穿插着项目过程和心态感受。这是一个综合性复盘。

卖咖啡

每个项目都有很多阶段,这个咖啡项目的第一个阶段是从咖啡豆开始的,在我煞有其事地浮现出一个市场空白猜想和一些调研观察后,在混乱的咖啡豆市场中,我判断有一个品牌生长的机会,于是有了一个思维导图。

说人话:先卖咖啡,再卖其他,有一群精准用户。

说鬼话:以花香为核心,精选咖啡豆产品,同时切入生活美学等场景中,打造生活方式品牌,建立高活跃用户社区,共创用户价值。

相信每个朋友都有点自己的小爱好,或深或浅,在被上班深深伤害的时候都会冒出一个这样的想法:

开个店卖咖啡/面包/精酿

在小圈子里做个渠道/平台

做个博主

等等发挥自己兴趣爱好的事。

但是本能地又会在当下的环境中开始否认:

“唉,说是这么说,哪有那么容易。”

“身不由己啊。”

“有贼心没贼胆。”

当然我也不例外,虽然总标榜自己过往乱七八糟的创业经历,但并非成功的那一个。启动困难始终伴随,有一堆的观察,一堆的结论,一堆的隔岸观火。也好在吃过的苦头够多,就不怕再挨一棒子了。

“摩的老师,我给你发了包生豆过去,一起玩一玩。”

项目的起点来自于这一句,一包生豆的启程,送到摩的老师的烘焙机开始。

一公斤生豆100元。

很关键的价格。当下创业或数字游民生活的第一奥义是如何花钱。花同等刀把下最少的钱,花同等刀刃上最多的钱。身边及过往很多朋友在面对离职/转行时第一个困难本质是如何判断投入。

互联网上包括现实环境里,很多人在说不要创业,有班就好好上吧。在部分情况里我无比认同,我也常常觉得错过时代,大三跳出专业行业开始创业,都在陪跑各种下行。在不稳定的时代里做着更不稳定的事,过着毫不稳定的生活。算起现象上的投入产出比是极低的,如果用现金来作为价值的标准,我全是沉没成本。

可是拉长生命维度来衡量,在不断的折腾中我又获得了最大的生命效率和时间价值,在有限的青春里更多地探索了这个世界的层次。如果世界导向大家的人生最终都会唉声叹气,那我不选择在20多岁就开始。我的20多岁在不断地高频重启。

所谓投入,我自己感受中最重要的是心力大于物力。当一件事还没开始的时候,自己就给它预设了万般困难和死刑的后果,那必然是最后结果和过程都没有收获。即使没有获得短期收益,但是过程中的积累是可以长期收益的。而不仅仅只有无穷的内耗。

就像上述说了这么多,我并没有卖出一包豆子。或许在看到这个项目名称的时候,大多数朋友都会冒出一堆问题:

为什么买你的?

你会做得比别人好吗?

你会烘豆子吗?

你怎么营销呢?

做品牌不是很费钱吗?

这个赛道已经很卷了不是吗?

你有团队吗?

你怎么保证稳定的供应呢?

卖多少才挣钱?

挣不了多少钱为什么还要做?

嗯?

是的,其实我并没有解决或者完成任何这其中的一环,并且我还清楚自己并没有足够深入的咖啡知识理论,没有丰富的咖啡感官感知,没有启动的渠道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资质。空手,连白狼在哪都不知道。

但我知道什么都不做,永远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我做了这些:

大量查阅,浏览PGC/UGC/AIGC内容

补齐基础知识,常识,市场认知,不需要立马懂行,但是可以不俱于与一个咖啡专业人士探讨的程度,系统知识,观点角度。当然也源于大三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校园咖啡,有一些过往模糊认知。

做实际价格调研

对标线上各平台高中低销量/声量的品牌商或卖商,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和销量,并且列表统计,给自己一个大概的市场现状和定位参考。

做出产品demo

选择豆子代烘,选择包装的设计,规格的计算,有限的资源里如何整合,如果自己做砸了,不影响别人原有的生意,如果做好了,如何接入更好的合作。产品不仅仅是一包豆子,而是围绕一包豆子的所有上下游配套衍生。包含不限定于豆子卖好了,我的器物、服饰、出行等等产品如何接入。打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持续建好渠道

通往罗马的路不是一天修好的,所以真打算去,最好每天都修点。在狭义里指的就是做抖音小红书在没有运气加持的情况下,坚持就是最好的运营手段。上好了产品链接,不抱着7天就能螺旋起号的痴念,就不会更新七天就选择放弃。最起码在我至今两三个月的高频更新下,虽然没有卖掉一包豆子,但意外收获了一些品牌商单和活动合作。没挣到多少钱又何尝不是新的思路。

大家都说福建人迷信,看到一个蛮有意思的回复:

我们做了自己所有能做的,剩下的交给神明。

做完了这些,我觉得无比充实。虽然物质上无比空虚,也并没有回答别人的质疑,甚至让人觉得我是不见黄河心不死,这下活该了吧。

看上去每一步都是回到原点,但每一步都是在螺旋上升。每一次都在原地打转,但每一次都是真正的重启。

所以卖不出的咖啡豆,我换成了浓缩咖啡液。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和迭代了一个多月,这次有了更多的信心以及小四位数的收入。

同样是上面所做的步骤,再次循环,加入了迭代升级。

既然没法一步到位去做一个大而全的品牌和高用户认知及选择成本的产品,那就从简单的一个产品开始。

省流版,这次的路径是:

专注一个最小产品

找到最快接触到用户的渠道

做出第一次成交

重复多次成交

开始迭代产品

出现KOC

承接流量

拓展产品线

进入精细化运营

面对瓶颈期ing

截至发文完成112单,单次购买用户19人,两次以上复购用户23人,单用户最高复购12次。

一开始只卖一款中烘的意式浓缩液,到卖出第19包后开始升级中烘、深烘、SOE耶加雪菲三款产品。一开始群里只有15+咖友。出现KOC后的主动传播带来了50+的精准用户,然后逐渐开始增加挂耳,双倍浓缩拿铁,手冲冷萃板块,到这两周开始的daily special板块。目前已有113人咖啡群聊,流失人数4人。有一小阵的快速增长后,目前正处在放缓的节奏。

从一包豆子和包装物料,大概50元的启动成本,在学校论坛获客,没有借助外力渠道加速,一切从零开始。很基础的一个闭环,但如果各个环节放大,也等同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效率体验了开一家实体店,做了最小MVP测试,单量甚至比一些实体店多,虽然客单价和利润额不同,环境配套也不同。如果可以提升复购人次和用户基本盘,是可以有信心开一家社区小店的。而这个信心就是在过程中建立的。不断累积的产品优化经验,项目管理,策略制定和执行,行业深入理解,制作操作,都是我最有价值的收获。起码我现在有把握胜任市面上百分之六十的咖啡店。

这就是我又玩了一个半月的现象结果。当然,在很多创业老炮或是职场大佬的眼中这简直就是过家家,不值一提,还抵不上自己公司的项目零头,不够自己请一次客的。或许大佬们都看不到这里。

但回到这一次分享的主题。

其实过去到现在,身边更多的伙伴都卡在了第一步。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但是脱轨要有好大好大的勇气。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念的一本经,所以我们都在等,等现状被动出现转机,等手里的积累到了内心的安全感边界,等自己做好准备。所以这几年自己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

你到底在干嘛?

你怎么又干上这个了?

你不害怕焦虑吗?

其实也没有好好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因为很难回答。但结合这一次的探索和这将近一年在“数字游民”和“社区”打转的经历里,我想好好回答一次。

就是在上述的过程里不断重启,不断更新迭代,直到接上一个适合自己的场景“好”起来,就算最后没有,应该也不会比过去“坏”。

我也认为未来的大多数游民式生活的伙伴也会不断经历这样的过程,或深或浅,或长或短。也在长沙、大理、深圳碰上了很多诸如此类优秀的前辈,很是敬佩。有比我年长的,也有比我年轻的,在探索的路上都是前辈。

也许很快我又结束了这个项目,做起了别的,或是继续创业,或是去找个班上。并不代表对过去的否认和抛弃,是带着它们去寻找更大的价值发挥。沉没成本在现象上是沉没了,但在它被激活的时候,就是最大的启动资本。

在各种当下的焦虑里,或是真实的,或是被放大炒作的,回到那句经典的台词: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olaDAO数字游民空间,作者:双桨

来源:虎嗅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