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黑幕!京东、美团、饿了么均被点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7:25 1

摘要:近日,有网友在日本偶遇刘强东穿着印有猪猪侠T恤的“战袍”,转过身去背面还印有京东外卖的二维码,这波操作可真的被秀到了。

外卖行业多“事故”?

近日,有网友在日本偶遇刘强东穿着印有猪猪侠T恤的“战袍”,转过身去背面还印有京东外卖的二维码,这波操作可真的被秀到了。

图/小红书

但是,东哥先别急的在国外做宣传了,国内的外卖市场又面临新的挑战了。

5月12日,央视财经报道,近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多个地区的多家医院和机构明目张胆制作“偷工减料”的健康证。其中涉及到餐饮从业人员。

众所周知,近期外卖大战打得火热,各家平台爆料不断。

无论是骑手假健康证的泛滥,到“幽灵餐厅”屡禁不止,再到近期京东被曝光的无资质餐饮商家,这些问题的核心直指平台在激烈竞争中对合规管理的忽视。

而这些乱象不仅威胁消费者健康,更折射出行业野蛮生长的代价。

央视曝光假健康证泛滥乱象

假健康证的泛滥已成为行业顽疾。

近期,据央视财经报道,在沈阳康民医院,记者发现健康证办理直接取消了内科检查和胸透,仅需采血即可一天内发证;

图/央视财经

郑州福德堂中医院甚至用指尖采血替代静脉采血,54分钟速成证件。

更荒诞的是,天津仁泰体检中心允许两名年龄、性别不同的记者互换身份代检,全程无人核对信息,三天后即发放正规健康证。

这些医院通过缩减体检项目、放任身份冒用,将健康证办理变为“流水线作业”。

与此同时,劳务中介与黑产团伙深度介入。

在沈阳,部分中介宣称“无需体检、3分钟出证”,仅需30元即可获得高仿健康证,甚至伪造疾控中心公章,通过外卖平台审核。

一名西安黑中介直言,其假证模板来自“卫生中心授权”,每天可制作近百张,流入外卖骑手和餐饮店。

这种“医院漏检+中介制假+平台放水”的链条,使得假证在多地畅通无阻。

据餐饮见闻调查,早在2019年,就有媒体报道假健康证事件。

当时有骑手曾爆料:按照规定,健康证应该到各个区的疾控中心去办理,可是在他们骑手站,只要交给站长20元,不到半个小时内,健康证就能办好,并能通过外卖平台审核。

小张告诉记者:“我不干的原因就是70%到80%的骑手,健康证都是假的,办的话就是交20块钱给站长,然后就把假健康证给办下来了。”

说实话,这个数据是很可怕的,假健康证的泛滥,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外卖行业的“疯狂地下狂欢”。

数据显示,在2019年,美团外卖共有400万名骑手,而饿了么则有300万名骑手。

若按此前骑手爆料“七到八成健康证为假”推算,意味着在当时有数百万骑手在关键食品安全环节“赤裸裸地闯红灯”。

这绝非耸人听闻——当一张仅3需0元手工费的仿冒健康证,能堂而皇之通过平台入驻审核时,所谓的“食品安全防线”已沦为笑柄。

商家资质造假成常态?

假健康证仅是外卖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商家资质造假问题同样触目惊心。

5月8日,福建电视台《第一帮帮团》栏目曝光了福州地区多家入驻京东外卖的“品质堂食”门店资料造假的情况。

据报道,京东外卖在福州地区的入驻商家存在资料造假问题,部分所谓的"品质堂食"门店实为无实体店、无正规资质的"幽灵餐厅"。

图/《第一帮帮团》

这些商家通过伪造营业执照、虚构经营地址等方式入驻京东外卖平台,严重威胁消费者食品安全。

5月9日,“京东黑板报”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京东首创外卖行业最严准入标准,入驻审核通过率仅四成。

图/京东黑板报

在举措上,包括照片复检、定期巡检、视频验真等,并邀请全民监督,以赶走妄图混入的“漏网之鱼”。

“京东黑板报”表示,若用户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无堂食餐厅”混入京东外卖,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通过商家门店页右上角的“问题反馈”入口反馈。

据介绍,反馈将有专人跟进,一经核实,立即对商家进行下线处理。

核实下线后,用户还将获得40元京东饭卡。

此外,“京东黑板报”还称邀请大家推荐品质堂食餐厅入驻,每推荐1家品质餐厅成功入驻,奖100元京东饭卡。

类似问题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同样存在。

例如,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据某地监管局调查发现,两大平台中存在大量无资质餐饮商家,甚至出现黑灰产团伙专门代办假营业执照,帮助数千家店铺违规上线。

根据调查,近一年来美团外卖已经联动全国各地警方严厉打击此类事件,同时因门店资质问题,2024年1月至3月期间,有近3万商家被平台日常巡检中发现并清退。

为什么这种事情屡禁不止?问题的根源在于平台采取“重数量轻质量”策略。

一是审核机制存在缺陷。尽管平台声称实行线上线下双重审核,但据代理商透露,商家开店后基本不会进行回头抽查,致使大量虚假资质得以蒙混过关。

二是竞争压力导致平台妥协。外卖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降低入驻门槛以吸引更多商家,甚至对“新手期”骑手无证上岗现象采取默许态度。

三是黑灰产链条成熟。从假健康证到假营业执照,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平台的技术防控手段,如OCR识别等,在专业造假手段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应对。

过度扩张的隐患

外卖行业的乱象,究其根本,实则是资本扩张与公共安全之间矛盾冲突的外在显现。

在这个资本驱动的市场环境中,各平台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抢占份额、实现快速增长,往往将主要精力聚焦于业务拓展与规模扩张,而选择性地忽视了合规管理这一关键环节。

与此同时,监管体系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导致了种种问题的出现。

法规执行力度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虽然已有《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要求平台必须严格审核入驻商家和骑手的资质,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执法部门对平台的处罚手段较为有限,多以约谈、限期整改为主,这种方式缺乏足够的威慑力,难以促使平台真正整改到位。

此外,尽管部分地区的健康证办理已经免费,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很多骑手对此并不知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假证需求的旺盛局面。

图/新华社

消费者权益在这一过程中也被严重漠视。

假健康证的泛滥使得传染病传播风险大大增加,而幽灵餐厅的存在则直接威胁到食品安全,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面临着巨大的隐患。

然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难以追溯问题源头,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找到责任主体,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究其根本,无论是假健康证还是幽灵外卖,这些行业乱象皆是是资本无序扩张的典型缩影。

当平台将“规模至上”奉为圭臬时,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便成了牺牲品。

唯有通过技术赋能、严格监管与行业自律的三重约束,才能让外卖经济真正服务于民,而非止步于“虚假繁荣”。

来源:餐饮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