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SIVGA发布了镀铍膜片的动圈耳机“鹊”,售价499元,凭借优雅的北美枫木面板、高质感线材以及澎湃感调音,成为中端有线入耳式耳机中的热销型号。
2024年,SIVGA发布了镀铍膜片的动圈耳机“鹊”,售价499元,凭借优雅的北美枫木面板、高质感线材以及澎湃感调音,成为中端有线入耳式耳机中的热销型号。
时隔约1年,继任者“鹊UTG”发布,售价加200,来到699元。内置一枚全球首创的直径10mm,厚度微米级的超薄玻璃与PU悬边复合的平面振膜。
据悉新膜片可有效抑制分割震动,降低失真,并能提供更好的瞬态和高频细节。那它实际听着怎样呢?够好么?
基于以往对平面振膜的认知,我先是对鹊UTG进行了久违的“自然煲机”,也就是边听边感受变化。比较有趣的是,数小时后,它的动态和舒展性有了比初始状态更好的表现(非错觉),于是才有了这篇“听后感”。
需要注意的是,鹊UTG的灵敏度比初代低了约5dB。对一些追求震撼和爽感的人来说,可能有必要为其准备一套输出功率尽量大的前端。不过,由于大多数具备双耳机孔的小尾巴和便携播放器都有很猛的“平衡输出”,所以,如果你不那么常用它的单端插头,那么就不用纠结这个事了。
包装风格有些许变化,比初代明显更有“国际范儿”。
内部物件不多。一个大型“疯马皮”收纳包,这个和初代鹊一样。另外还附送了两种类型的耳套,一个深色,一个白色。
深色套声音略绵软,一时半会难以察觉哪个频率有明显的力道感,倒是挺均衡;白色套的低频力度感更明显,整体韵味相对更浓,我更适应这个,所以也选择了这个套。(煲机后又发现深色套也可以)
接下来,就是长时间,不同时间段的,用IPHONE手机+天使吉米星门2便携解码耳放去听(煲)。
文章末尾是两代“鹊”频响和音色的解读,还有对它搭配的一些看法。
腔体面盖(南美绿檀)看着比初代(北美枫木)高级。表层像是钢琴烤漆,泛着很透亮的青绿色泽,颇具视觉毒性。可惜相机难以呈现它的美。
据悉采用的是南美绿檀木。而且原材料到手后,还得经过3个月氧化,才能进入人工打磨和精加工的阶段。
锌合金底壳,整体设计和初代(后批次)一样,也有漂亮的光泽和舒适贴耳的轮廓。
佩戴依旧超级稳。
初代线材只配备了单端插头,这次UTG版进化为可换单端和平衡插头的线材设计,并且还提供了转环锁定装置,用于强化牢固性。(699元的售价包含单端和平衡插头了)
对比初代,新一代的线材编绞方式有变化,手感更软些,似乎也更轻了点。
而且听诊器效应(线材噪声)较为轻微,日常戴着它,可以适度的移动或运动。
外观上,除了耳机线的质感,似乎初代更显档次,其余细节,几乎都是UTG版更好。
插头对比。UTG版的更粗壮些。
调音方面:这里简单参考下内部测试对比图。其中黑线是UTG版(平面玻璃膜),蓝线是初代鹊(镀铍膜)。
差异是,新的UTG版对低频进行了收敛。从20Hz到200Hz,大约是2到5dB浮动,整体趋近哈曼2015,只比更“科学”的哈曼2013或ER4SR这种监听耳塞有着稍微多一点的低频存在感。而作为对比,初代鹊的低频区间增益大概是7dB,实际听感会比鹊UTG更具流行味;
500Hz到2000Hz(女声高音频域)有着相对哈曼或是初代鹊更多一些的收敛,这会降低人声饱满度和口型唇齿音的亮度,并轻微拉远距离,提升耐听性;
从3kHz开始有了哈曼2019的特性,乐器的中高音会因人声频域能量的适度降低,而显得更有存在感,也更丰富。同时,这也会形成一种颇具纵深感的中远景型声场。
其实整体来看,鹊UTG的频响特征与森海塞尔监听耳机IE100Pro(或IE40Pro)有某种层面的相似,但个别频域还是有着厂商自身的音色审美以及对原音再现的重视,所以并不会像森海那般极尽特色。具体地说,鹊UTG从3kHz往后能量就完全丰盈起来,而森海是从6kHz开始,且在此之前的中高频都处理得比鹊UTG更“冷漠”,加之20到40Hz的极低频衰减相对鹊UTG也更彻底,故IE100Pro相对会更显“单薄和宽广”,而鹊UTG则相对更“厚韧和大气”。
论人声的亮度和厚实度,这次鹊UTG似乎没有初代那么扎实,这可能跟500到2000Hz频响的压低有关。但是,全频域的细腻度和纯净感,这次的UTG却都明显胜出了。也可以说,它的整体解析度更高了。
初代鹊,你偶尔还会在某些音乐下感到它泛中频区间的粗糙,但在这一代上,它几乎没有一丝毛躁,且润泽贯穿全频。所以,你是可以通过某些比较高级的播放设备,感知它意境的辽远和乐器泛音消逝过程中的美妙层次。
总得来说,平面玻璃膜片在对高频的表现上,展现了比传统镀铍膜片更大的优势。至少是告别了镀铍膜片那“极速中伴随着的轻微粗粝”,真正迎来了兼具“秀丽与温柔”的晶莹剔透型音色。
出于习惯,找俩竞品对比(鹊UTG前端如上),方便明确声音风格和产品身价:
一个是三星多年前的经典TWS,GALAXY BUDS+,一个是去年新出的达音科KIMA 2。都是动圈。
BUDS+调音非常平衡。中频明晰中正,高频充分而不过激,低频深厚且有高控制力,是哈曼风格TWS中水准非常高的一款。
与鹊UTG对比,BUD+的背景漆黑度、高音延展性、声场广度都被超越。硬素质上,两者完全就是两个档次的东西。而“鹊UTG”也不愧是有线耳机,更不愧是“全球首创”的玻璃制复合平面振膜。它的微动态响应,对弱音细节的扫描清晰度确实更充分,而且还不是以凸显亮度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是轻微偏暗的,但还能给出这等解析。
硬对手,达音科KIMA 2。从频响看,两者最明显差异集中于500到2000Hz区间,鹊UTG相对更收敛。其余频段,像低频都是大约5dB,高频也都有充足响应。不过具体在5k到7kHz之间,KIMA 2还是相对保守了点,至少比起鹊UTG会有个整体性的约3dB的衰减。
实际听感,鹊UTG相对更擅长表现“更细致的结像形体”和“更具延展感和更明晰的高音”,同时,也会给出“更精致、内敛和耐听的人声”。整体上就是温和人声与华丽高频的交织,另外,它的低音虽然克制,却仍可以在足够大推力或高音量的前端下展现出澎湃气势。
KIMA 2更擅长表现动态和中频饱满度,对人声和乐器低频音色的诠释,会比鹊UTG更“亮”,也更“实”。小缺憾是100Hz到200Hz拱起得稍多了点,显得中频细节形态有点过大。再就是高频瞬态和延展不太如鹊UTG。
最后再简要总结下这两款的的音色差异,鹊UTG像是以中远景距离,描绘各频域的美,瞬态更好;而达音科KIMA 2是近景,描绘泛中频区间的凝实和清晰,动态更好。
搭配相关:
手机小尾巴里面,我试了天使吉米星门2、飞傲KA15和KA17、山灵UA MINI。
真的是声音各不一样。这里面,星门2(3.5耳机孔)相对自然,也更HIFI,但源自音色的“过瘾型刺激”偏低了点,有时会觉得鹊UTG显得太温和,略平淡。
不过,山灵UA MINI(3.5耳机孔)就补强了它这个缺憾。其低频、高频都更具“冲击”力,而且借助比星门2大许多的输出功率,明显会带给鹊UTG带去更好的威力感和浩瀚场景感受。
搭配飞傲KA15,鹊UTG的中正感、饱满度和亮度都有轻微再提升,但更理想的还是它的4.4口。
搭配KA17(4.4口),鹊UTG的低频和横向声场都被彻底拉开,明显有着相对中低端便携解码耳放更高的素质魅力。
还搭配了山灵M3 PLUS便携播放器,在中增益,4.4耳机孔下,鹊UTG是既精致,又通透,又细腻,又澎湃,音色的细腻度和综合音质表现又比飞傲KA17更好。
总之,前端的音色肯定会影响后端耳机的味道,然而这还不包含耳套和线材对耳机音色的微调改变。所以,对鹊UTG的完整评价还是有必要考虑整个系统的。
结语:
鹊UTG(699元)相对初代鹊(499元)提升了高频瞬态、声音细腻度和整体的耐听度,克制了低频的暴力感,在调音的境界和对劣质音频文件的包容性上也有了更好的表现。
而与自家更高阶的千元档平板耳塞“夜莺”对比,它的人声自然度和低频力度甚至更理想(除了解析、透明度)。如果你不太痴迷哈曼式的中正,那么音色温和而又解析自然的鹊UTG就会是非常理想的选择了。
——
以上。
来源:大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