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实为江西产:莫让崇洋心理捆绑理性消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9:40 1

摘要:近日,一起“洋”奶粉实为江西生产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个名为“胖东莱食品中转仓”的直播间中,一款号称是新西兰生产的羊奶初乳高钙粉经记者调查后被证实,其实际产地竟为江西宜春。(5月11日 《新京报》)

□王芷仪(湘潭大学)

近日,一起“洋”奶粉实为江西生产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一个名为“胖东莱食品中转仓”的直播间中,一款号称是新西兰生产的羊奶初乳高钙粉经记者调查后被证实,其实际产地竟为江西宜春。(5月11日 《新京报》)

部分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崇洋心理,将国产奶粉包装成“洋”奶粉售卖,这种现象不仅反映出市场的不规范,更凸显了消费者崇洋心理背后的认知偏差。

在奶粉市场,消费者对于“洋”奶粉的追捧由来已久。许多消费者认为,国外的奶粉在奶源、生产工艺和质量监管上都更胜一筹,于是盲目地选择价格更为昂贵的“洋”奶粉。这种崇洋心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对国外产品的过度美化。一些消费者缺乏对国产奶粉发展的了解,没有认识到近些年国产奶粉已经在质量、安全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国货的崛起并非仅存在于奶粉行业。近年来,电子产品、家电以及汽车等领域,国货风潮席卷而来,以国产汽车为例,比亚迪2024年销量427万台。曾经辉煌的老牌国货也在不断创新中再度翻红,重焕生机,比如白象、蜂花、活力28等,中国品牌在世界各地“圈粉”无数。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达到21.8%。

然而,消费者的崇洋心理让他们变得不理性,忽视了这些事实。部分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这一心理,通过虚假宣传和贴牌销售等手段,将国产奶粉包装成“洋”奶粉,以牟取更高的利润。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市场规范。

崇洋心理背后的认知偏差,还体现在对品牌的盲目迷信上。部分人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更圆”,只要是国外的品牌,一定就是好的,忽略了产品的实际质量和适用性。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失去了理性判断的能力,容易被商家的宣传所误导。

要改变这一现状,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通过宣传与科普,让消费者了解国产品牌的发展与优势,拓宽其思维边界,减少认知偏差的出现。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大力打击虚假宣传和贴牌销售这种违法情况的出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消费者对于国产品牌的自信。

“洋”奶粉实为江西生产这一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崇洋心理背后的认知偏差,莫让这种偏差捆绑了我们的理性消费。让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消费,共同推动国产品牌行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