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乳腺癌,有六个“不要”,请注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20:02 1

摘要:目前,对于早中期患者来说,只要接受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能高达90%以上!这既是医学技术进步的体现,也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知!

目前,对于早中期患者来说,只要接受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能高达90%以上!这既是医学技术进步的体现,也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知!

医学数据给了我们十足的信心——超过九成的早期患者都能实现临床治愈!也就不乏真的治愈了。

这里所说的临床治愈,指的是经过规范治疗后,在患者体内检测不到肿瘤病灶,症状完全缓解,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像其他人一样生活。

要是已经到了晚期,就不行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早已多种多样,不再是单一方法,特别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技术出现。

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上的靶点发起攻击,药物能够识别并与之结合,阻断癌细胞生长、增殖以及转移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

例如,HER2阳性患者,许多原本被认为预后不好的情况,在靶向药物的助力下,肿瘤得到控制,病情趋于稳定。

还有,人体的免疫系统正常情况下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癌细胞十分狡猾,会通过各种方式“伪装”自己,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

免疫治疗药物能够打破这种“伪装”,协助免疫细胞重新识别癌细胞,对其攻击。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乳腺癌领域也有一定的新突破。

有些人在接受一段时间治疗后,症状减轻,精神状态变好,就觉得“病已经好了”,擅自停止服药或后续治疗。

比如,内分泌治疗需要持续5-10年,一些人吃了一两年药,感觉身体没异常,就自行停药。

但实际上,癌细胞非常“狡猾”,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体内可能仍有癌细胞潜伏。停药,很可能“死灰复燃”。

有的人担心药物副作用,自行减少药量,也有人急于求成,擅自加大剂量。但无论是哪种行为,都可能破坏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可不是随便制定的,而是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和医学研究验证的。

从手术切除范围的选择,到术后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的搭配,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依据。

如果随意改变这些方案,就相当于抛弃了经过验证的科学方法,让治疗变得盲目,患者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当化疗药物带来强烈的恶心呕吐,当放疗让皮肤红肿溃烂,当内分泌治疗引发潮热、关节疼痛,很多人怕麻烦,或者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咬牙坚持。

但长期忍受毒副作用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治疗依从性。

♦️化疗相关副作用

恶心呕吐

化疗药物会刺激胃肠道和大脑中的呕吐中枢,导致频繁恶心呕吐。有些人甚至“谈化疗色变”,一想到要化疗就开始紧张。

根据化疗药物的致吐程度,我们可以提前使用止吐药物,如5-HT3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等。

饮食上宜清淡、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也可以尝试吃些苏打饼干、生姜片缓解恶心。

骨髓抑制

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以及红细胞数量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容易感染、出血。

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若发现指标异常,根据情况使用升白针、促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严重时需暂停化疗。

患者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防止感染。

♦️放疗相关副作用

皮肤反应

放疗区域皮肤会出现红斑、瘙痒、脱皮,严重时可能溃烂。

保持放疗区域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用手搔抓,穿宽松棉质衣物。也可以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比亚芬乳膏,缓解不适。

♦️内分泌治疗副作用

潮热

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患者会突然感觉胸部、面部发热,随后出汗。

穿着宽松、透气性好的衣物,保持室内凉爽,也可以可尝试补充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制品,但注意避免过量。

关节疼痛

常发生在手指、手腕、膝盖等关节,影响日常活动。

适当进行关节活动锻炼,如散步、瑜伽,但避免过度劳累。疼痛严重时,可以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

不少人在确诊之后,往往会深陷自我责备的泥沼,总觉得是自身的生活习惯或是某些行为引来了疾病。然而,这种想法既不正确,也毫无必要!

疾病的发病源自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遗传因素,发病风险高一些,这显然不是个人能够左右的。

还有激素水平的改变,环境因素,比如长时间暴露在污染环境中、遭受过量辐射等,都可能和疾病的发生脱不了干系。

虽说生活方式对乳腺癌发生有一定影响,但绝不是患病的唯一缘由。

我们一定要清楚,生病不是谁的错,自责不但对恢复毫无益处,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把精力放在治疗上,直面疾病,定可胜利。

许多人因疾病导致的身体变化和沉重的心理压力,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参与社交活动,加重内心的孤独感,滋生更多负面情绪。

病友互助群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群里的成员都有着相似的患病经历和感受,大家可以毫无保留地分享治疗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真实的经验和鼓励,能让人感到理解与支持,不再觉得自己很孤单,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并不特殊,从他人故事中汲取力量,增加信心。

康复初期,不必急于回归以往的社交生活,可以从一些轻松的小活动入手,如喝茶聊天,公园散步、参加社区小型活动等等。

随着身体状况好转,可参加兴趣小组,如绘画班、合唱团等,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丰富生活内容。

那些打着“祖传秘方”旗号的偏方,常常通过夸大疗效、编造成功案例来吸引患者。有人宣称几味草药熬成的汤剂就能治愈癌症,有人说自家秘制药丸能“药到病除”。

然而,目前没有任何一种“祖传秘方”经过正规医学验证。疾病的发生发展涉及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不同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基因表达都存在差异,治疗必须个体化。

而“祖传秘方”通常是“千人一方”,既无法精准作用于癌细胞,也难以保证安全性。

更严重的是,部分偏方可能含有毒性成分,如过量重金属、刺激性草药,服用后不仅治不好病,还可能损伤肝肾功能,加重病情。

生命因坚持而精彩!

来源:刘永毅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