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和领航之一,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也是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的公司,并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重磅玩家,华为动作不断!继华为旗下投资公司哈勃首次入股机器人公司,千寻智能后。
5月12日消息,华为与优必选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再次在科技圈和资本市场引发热议。
华为在具身智能的优势,主要在于底层技术,华为拥有昇腾AI芯片、盘古大模型、鸿蒙系统等技术底座,可提供从算力到操作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
而“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作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和领航之一,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也是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的公司,并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
注:截至2024年6月底,优必选全栈式技术拥有245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逾450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60%,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根据优必选官方消息,今年4月底,旗下工业人形机器人已在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比亚迪、奥迪一汽、北汽新能源、富士康等企业完成第一阶段实训。
双方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将国内先进算力、算法、硬件,三位一体进行整合,对于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和应用都具有不小意义。
据介绍,与优必选的合作中,华为将利用昇腾、鲲鹏、华为云及大模型等技术创新能力和华为在研发、生产供应等经验,结合优必选全栈式人形机器人技术优势,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创新向工业、家庭等场景的效率提升和落地复制。
与此同时,华为还将输出全栈AI基础设施能力,支持优必选建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打造“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联合示范方案,在开发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包含双足和轮式人形机器人)等方面展开合作。
从双方协议来看,是一次围绕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从产品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及产业体系等全面的合作。
5月8日消息,华为还首次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涉足人形机器人赛道。华为哈勃入股了一家,成立仅一年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准独角兽”——千寻智能,持股比例为1.4323%。
华为哈勃入股千寻智能的动作,也被市场解读为,标志着其通过资本纽带构建机器人产业链闭环的战略意图。
千寻智能于2024年2月成立,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兼具机器人软硬件实力的公司。在于机器人的“大脑”研发领域,公司自研的具身大模型VLA Spirit v1,已可以实现叠衣服全流程顺畅操作,完成连续长程复杂任务,这也是国内首次攻克柔性物体长程操作难题。
另外,公司还研发了,首款商用机器人Moz1已集成26自由度全身力控,功率密度超特斯拉Optimus 15%。
团队成员更是聚集了来自UC Berkeley、CMU、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成员。据《科创板日报》报道称,联合创始人高阳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视觉与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是“伯克利归国四子”之一。
注: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顶尖研究机构之一。“伯克利归国四子”——吴翼、高阳、许华哲和陈建宇,其中许华哲是星海图联创,陈建宇为星动纪元联创。
今年3月底,千寻智能宣布完成5.28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阿美风险投资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P7)领投,招商局创投。虽然千寻智能方面并未透露,但从资本动向来看,华为哈勃参与的就是本轮融资。
从千寻智能方面的描述来看,本轮融资的目的就是加速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布局。
千寻智能的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与Moz1机器人,也将成为华为生态的关键拼图。
作为国内典型科技巨头,华为在机器人领域也布局已久,2022年4月,华为就与达闼机器人签订合作协议,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2024年6月,华为联合乐聚机器人推出了“夸父”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搭载了华为盘古大模型,具备一定的智能交互能力,可实现识别物品、问答互动等家庭场景应用,初步建立生态。
2024年11月,华为成立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并与多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致力于解决具身智能底层技术的共性问题,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突破性进展。
包括: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达、自变量机器人、华龙讯达、深圳华成工业控制、中坚科技、埃夫特、北京创新乐知信息技术、数字华夏深圳科技、北京中软国际教育、浙江强脑科技、佛山奥卡机器人、川禾人形机器人共16家企业参与了签约。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对第一财经称:“从当前的信息来看,华为入局具身智能,似乎与其入局智能汽车的角色定位相似,主要还是提供智能化的技术底座,赋能合作伙伴造好机器人。”
目前华为已具备算力芯片、AI、大模型软件等优势,同时具备实现车机协同的外部条件,拥有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
市场方面,高盛预计2025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300亿美元,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可能在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另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
华为与优必选、千寻智能的合作,不仅是资本的加码,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标志性事件。通过技术整合、生态协同与政策红利,华为正在构建一个覆盖‘芯片-算法-硬件-场景’的完整产业链。
华为的生态协同模式或复制其在通信、智能汽车领域的成功,成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就在华为与优必选全面合作同日。5月12日,腾讯云和同在深圳南山的“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开启深化战略合作,将一起训练具身模型、调试远控系统等,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落地。
两大科技巨头的入局,将为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按下加速键,标志着行业正式进入量产布局新阶段。
来源:卓乎科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