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的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余韵悠长,全新乐章又在这座“中国科幻之都”轰然奏响。10月18日-19日,“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科幻大咖们,带着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无尽幻想聚集蓉城。
全新乐章又在“中国科幻之都”成都奏响。
去年的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余韵悠长,全新乐章又在这座“中国科幻之都”轰然奏响。10月18日-19日,“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科幻大咖们,带着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无尽幻想聚集蓉城。
成都,以一项全新文学大赛的开创,不仅在中国科幻文学奖中占据重要席位,也为“中国科幻之都” 加码新的分量。
从会到赛
天问计划延续科幻大会
“天问”华语文学科幻大赛,是2023世界科幻大会的结晶。2300多年前,屈原写下将近2000字的长诗《天问》,扣问宇宙万物的起源,日月星辰的运转,也对人类社会的神话与历史,提出自己的反思。天问,得名于《楚辞》诗歌,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天问,又意味着一种现代的探索精神,就是我们怎样向宇宙进发、怎样向宇宙去探究人类的未来。
去年10月,“天问”计划在世界科幻大会正式亮相。“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不仅完善了成都科幻拼图,且啼声初试,十分响亮。
今年7月底,“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向海内外创作者正式发出参赛邀请,旋即吸引了全球范围的优秀华语科幻作品、作者及科幻游戏、动漫、影视等相关从业者报名参赛。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报送参选作品(机构或个人)共计1162部(人)。新秀“天问”,善借东风,其作为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的广泛性、权威性、公正性与卓越性,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
10月18日,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国内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克罗地亚、挪威、瑞典、德国、保加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科幻领域创作者与从业者们齐聚成都科幻馆,分享热爱,交流创意。通过AI、3D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充满科幻、未来、艺术感的现场,人们沉浸式见证了天问大赛的揭晓,以及大赛获奖作者的高光时刻。
天问启航,寻路未来。这项从成都启航、面向全球的华语科幻文学大赛,作为世界科幻大会的延伸,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科幻热潮。
从文学的偏旁切入科幻产业
从古至今,人类一次次面对未来发出“天问”,不仅是为了寻找答案,也是为文明的续航注入新的动力。今天的“天问”,不仅是科幻文学赛,也是产业新动力。
不同于一般的科幻文学大赛,“天问”拥有强烈的产业导向。期间举行的第二届科幻产业发展促进大会,围绕科幻产业的影响力破圈和能级提升两大方向,汇聚科幻影视、游戏、未来赛事等跨界领域的顶尖从业者,共同探索科幻与影视、文旅、游戏、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路径。活动还首次发布《2024成都科幻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和《科幻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报告》。
正如本次成果发布会“共生纪元·创想无界”主题所昭示,“天问”强调跨界融合和创新性,鼓励人们打破界限、拓展思维,科幻的无限可能性和跨界融合的特点,能够推动科幻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
这一融合创新的过程,文学是母本、是起点,是从0到1的抓手。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首先要推出一些很重要的文学作品,有了重量级作品之后,科幻动漫、影视产业以及其他多媒体会在“文学”这个艺术母体上生长。
在成都,从文学形态的《死水微澜》《尘埃落定》,到同名影视剧的诞生,从神性的哪吒、人性的三国英雄到相关动漫电影、网游新产品、新经典的问世,人们不断见证文学经典从1到N的跨界新生。
有文学母体的创造,也有科幻资源的链接。成都广泛链接全球优质科幻资源,引聚了一批科幻领军企业、科幻人才团队和科技创新平台落地高新区、郫都区,助力成都建设科幻产业高地。以成都科幻馆所在的郫都区为例,其成立驻京影视文创园联络点,推动郭帆影业、灵河文化等影视头部企业落户,聚集联瑞影业、壹同制作等88家影视企业和姜文、陈思诚等一批名导名演,成功创建国家级“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实验室”。
以举办大赛为契机,挖掘、发挥“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的长效价值,推动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想象力向生产力的聚变。
“科幻之都”更新城市形象
回首去年今日,3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嘉宾、2万多名幻迷相聚成都,堪称一次新奇之旅、破圈之旅。
成都“主场”,成为中国科幻的丰收场。通过举办“有史以来最棒的一届世界科幻大会”,成都的名字写入了世界科幻史册,中国科幻也藉此扩大了全球影响。
成都“主场”,更是城市形象的传播场。一个城市一旦与科幻结缘,代表的不是拥有了几百亿、几千亿的产业,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有未来感”的城市形象。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本·亚洛的中肯之语,让人记忆犹新。
举办世界科幻大会,成都向全球传递了“中国科幻之都”的新城市形象。城市形象的多元和现代,对于致力于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成都,大有裨益。多一份维度,即多一份神往。
世界科幻大会虽然落幕,但于成都,它未必是过去式,更可以是进行时、将来时。这势必带来一个新命题——如何做好世界科幻大会“后半篇”文章,不断为“中国科幻之都”注入新内涵?
它可以是常态化举办科幻文学大赛。以灵感和想象为链,凝聚全球华语创作人,为城市和人类的未来寻求答案。
它可以是从文化基因探寻科幻元素。成都有着深植城市的科幻基因,也有着悠远丰厚的历史文化。比如源远流长的古蜀文明,神秘的三星堆、金沙文化,乃至山海经,都可以入题科幻文学。这有待城市和科幻人的进一步挖掘。
它可以是以科幻产业助力城市发展。《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1132.9亿元,同比增长29.1%,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多年来,成都相关份额占比超过五分之一,作为主力军,需要尽力保持先发优势。
持续更新“中国科幻之都”内涵,就能为“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源源不断输入新动力。
来源:一点资讯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