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朋友最近反映,自己种植大葱明明什么都做了,浇水、除草、松土样样不落,却还是收获一堆细弱蔫黄的大葱,卖相差劲,产量低下。问题出在哪?
很多朋友最近反映,自己种植大葱明明什么都做了,浇水、除草、松土样样不落,却还是收获一堆细弱蔫黄的大葱,卖相差劲,产量低下。问题出在哪?
其实,有一个关键点,非常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又非常的重要,那就是施肥频率。
很多人以为随便撒点肥料就行,或者心血来潮多施几次,觉得这样能让大葱长得更好。
事实恰恰相反,施肥频率不对,大葱要么营养过剩烂根,要么饿得面黄肌瘦。这时候,就算其他事做得再好,那也是白搭。
只有牢牢抓住施肥频率这根弦,才能种出粗壮油亮的大葱。
以下将详细介绍,并给出实践方法,全是干货。
你知道为什么施肥频率很重要吗?
大葱是浅根系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20厘米以内,吸收能力有限。
施肥频率的本质是控制养分供应的节奏,既要保证大葱每阶段都有充足养分,又不能让土壤养分浓度失衡。
同时我们要知道,大葱的生长周期一般分为苗期、分蘖期、鳞茎膨大期和成熟期,每个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
苗期需要少量氮肥促进叶片生长,分蘖期需要均衡肥料支持侧芽发育,鳞茎膨大期则需要大量钾肥和适量磷肥来促进葱白粗壮。
如果施肥频率没跟上这些阶段的节奏,比如苗期肥料过多或膨大期肥料不足,大葱的生长就会出现问题。
许多菜友农友们忽视这一点,随意施肥,导致大葱要么徒长叶片,要么葱白细小蔫巴巴,真的非常可惜。
接下来,详细说清如何科学掌握施肥频率,确保大葱长得粗壮油亮。
掌握正确的大葱施肥频率
大葱的施肥频率需要根据生长阶段精准调整。
以下按生长周期分阶段讲解,每阶段的施肥频率、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都不同。
操作上要严格遵循,避免随意增减。
1.苗期:少量多次,10天一次
苗期是大葱从播种到长出3-4片真叶的阶段,大约持续30-40天。
此时大葱根系弱小,吸收能力差,施肥频率应控制在每10天一次,每次施肥量要少,以免烧苗。
推荐使用含氮量较高的复合肥(如氮磷钾比例为20-10-10),每平方米施8-12克,兑水稀释后均匀浇施。
施肥时要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幼苗根部,建议沿行间撒施,然后轻浇水让肥料渗入土壤。
为什么要10天一次?因为苗期大葱对氮素需求较高,但根系吸收效率低,频繁少量施肥能保证养分持续供应,同时避免土壤养分浓度过高。
许多人嫌麻烦,喜欢一次性施足肥,结果导致苗期烂根,得不偿失。
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大葱栽培的指导意见。
2.分蘖期:两周一次,均衡营养
分蘖期是大葱开始形成侧芽的阶段,通常持续40-50天。
此时大葱的叶片和根系生长加快,对氮、磷、钾的需求趋于平衡。
施肥频率应调整为每15天一次,每平方米施15-20克复合肥(氮磷钾比例建议15-15-15)。
施肥方法可以选择沟施,即在葱行间开浅沟,将肥料撒入后覆土,然后浇水。
如果土壤偏酸,可在分蘖期中期追施一次钙肥(如过磷酸钙),每平方米8克,促进根系发育。
分蘖期的施肥频率不能太密,因为此时大葱的根系已经稍强,过于频繁施肥会导致叶片徒长,影响葱白形成。
两周一次的节奏能让大葱在营养充足的同时,保持叶片和根系的协调生长。
3.鳞茎膨大期:20天一次,重施钾肥
鳞茎膨大期是大葱葱白快速增粗的阶段,持续50-60天,是决定大葱品质的关键期。
此时对钾肥需求最大,氮肥需求减少。
施肥频率应放缓至每20天一次,每次每平方米施用高钾复合肥18-22克(氮磷钾比例建议10-10-20)。
施肥方法以撒施为主,将肥料均匀撒在葱行间,浅锄使其混入土壤,然后充分浇水。如果条件允许,可在膨大期初期追施一次有机肥(如腐熟鸡粪),每平方米1-2公斤,增强土壤肥力。
为何要20天一次?鳞茎膨大期的大葱根系已经发达,吸收能力强,土壤养分消耗较慢。过于频繁施肥会导致氮肥过剩,葱白松散,口感变差。
20天的间隔能让大葱在稳定的养分供应下,集中力量增粗葱白。
4.成熟期:停止施肥,巩固成果
成熟期是大葱葱白基本定型、准备收获的阶段,通常持续20-30天。
此时应停止施肥,让大葱自然消耗土壤残留养分,促使葱白紧实。
如果继续施肥,尤其是氮肥,会导致葱白水分过多,储存期容易腐烂。
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觉得多施肥能让大葱再长大一点,结果适得其反。
成熟期停肥是科学的,土壤中的残留养分完全够大葱维持最后生长。
以上就是种大葱不同时期的施肥频率了,种到哪个时期的时候,可以翻出来看一看,基本八九不离十。但是,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一定要留意。
要注意的地方
施肥时要观察天气,尽量选择晴天上午,避免雨天施肥导致养分流失。
每次施肥后都要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多,以土壤湿润为宜。
肥料选择上,优先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复合肥,避免使用劣质肥料导致土壤板结。
施肥工具可以用简单的撒肥器或手动撒施,但要确保肥料分布均匀。
另外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施肥频率的掌控需要耐心和纪律。很多人种大葱失败,就是因为懒得按周期施肥,或者随意加大肥量,以为多施肥就等于高产量。
这种想法完全错误。施肥频率是科学种植的底线,不守规矩,大葱绝对长不好。
施肥频率做不好,大葱蔫巴巴;做好了,粗壮油亮
施肥频率做不好的后果显而易见。很多人种大葱时,嫌频繁施肥麻烦,干脆一次性施足基肥,或者一个月才追肥一次。
结果是大葱前期疯长,后期饿肚子,葱白瘦小,叶片发黄。
也有的人心急,恨不得每周都追肥,结果土壤盐分超标,根系受损,大葱直接“夭折”。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施肥频率没掌握好。
如果严格按照苗期10天一次、分蘖期15天一次、膨大期20天一次的节奏施肥,大葱的生长会非常顺畅。苗期根系稳扎,分蘖期叶片繁茂,膨大期葱白迅速增粗,成熟期品质优良。
这样的施肥节奏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让大葱的外观更吸引人,市场价格自然更高。
很多人种大葱失败,不是因为不懂技术,而是懒得下功夫控制施肥节奏。
想种出好大葱,就得老老实实按周期施肥,别偷懒,别自作聪明。
种大葱要想粗壮油亮,施肥频率肯定是绕不过去的。
苗期10天一次,分蘖期15天一次,膨大期20天一次,成熟期停肥,这个节奏记下来。
种大葱不怕苦,就怕没纪律。抓住施肥频率这个关键点,踏踏实实干,你的付出肯定会有回报。
来源:小农民挖穿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