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徐州沛县,83岁的张士坤先生以其独特的“景意活书法”艺术,成功地将中国传统书法与盆景艺术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他通过缠绕、扭曲等方式,让花草树木生长成特定的书法形状,这一创新不仅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吸引了众多艺术
在徐州沛县,83岁的张士坤先生以其独特的“景意活书法”艺术,成功地将中国传统书法与盆景艺术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他通过缠绕、扭曲等方式,让花草树木生长成特定的书法形状,这一创新不仅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文化学者的关注,目前已获得版权认证。
创意“会呼吸的书法作品”
张士坤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早年投身军旅,荣立战功。转业后,他在商业领域和烹饪技艺上同样表现出色。退休后,张士坤将目光转向艺术创作,以名人字画中的狂草为灵感,开始尝试将平面的书法字体通过盆景艺术立体呈现。
走进张士坤的“景意活书法”苑,仿佛进入了一个立体的书法世界。这里的盆景植物造型独特,每一株都像是从书法作品中生长出来,既有狂草的奔放洒脱,又有盆景艺术的精致细腻。例如他创作的寿字系列“景书”,不仅字形笔意俱佳,更将十二生肖的形象巧妙融入其中。一棵20年树龄的火棘寿字盆景,左上角的笔画自然形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猴子脸,被称为猴寿。此外,虎寿、龙寿、羊寿等作品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创意的生肖寿字系列。
张士坤的枸杞“龙”字盆景同样令人称绝。大写意的“龙”字造型中,头、尾处点缀着绿叶红果,生动展现了龙的灵动与威严;金银花“龙”字盆景中,每一道枝丫的转折都暗合着颜筋柳骨,每一片新芽的萌发都呼应着墨色浓淡,将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会呼吸的书法作品,既保持着狂草的洒脱气韵,又生长着草木的天然野趣。这不是简单的艺术嫁接,而是张士坤对文化的创新表达。“书融景中,景臻画意,画中蕴诗,有书的神韵,景的优美,诗的激情,画的意境,是书是景,如诗如画。”张士坤说,书法与盆景皆为国粹,而书法与盆景的融合,诞生了“景意活书法”艺术,这一创新艺术形式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共培育400多棵盆景书法作品
据张士坤介绍,活书法的创作过程漫长而艰辛。每一棵盆景都需要经过数年精心培育,通过缠绕、扭曲等方式,引导植物生长成特定的书法形状。这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对书法和植物生长规律的深刻理解。张士坤表示,创作“景意活书法”是他对传统艺术的致敬与创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景意活书法”的出现,在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艺术评论家认为,张士坤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书法和盆景艺术的创新融合,更是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诠释。这种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赋予了书法和盆景新的生命力,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多年来,张士坤共培育了400多棵盆景书法,分为一笔草书、象形书法、合文、活榜书等类别。其中有200多棵龙字,寿字也有100多棵,最大一幅是高3米、宽2.8米的龙字,已生长40年。以上作品分别获得江苏版权局颁发的版权登记证书。十二生肖寿景意活书法已培育完成,准备申请版权证书。
张士坤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展出,也吸引了国际友人的关注,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张士坤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景意活书法”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展望未来,张士坤计划继续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并探索“景意活书法”与现代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结合,推动这一创新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他的坚持与创新,不仅为个人艺术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了宝贵力量。
通讯员 张景良 张桂亭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晓培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