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推进外贸稳进提质政策并答记者问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20:55 1

摘要:5月1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云南省推进外贸稳进提质政策新闻发布会,省商务厅、昆明海关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发布2025年云南省推进外贸稳进提质政策、通报了1至4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5月1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云南省推进外贸稳进提质政策新闻发布会,省商务厅、昆明海关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发布2025年云南省推进外贸稳进提质政策、通报了1至4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生产制造型企业支持范围“扩围”至6800余家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翌介绍,省商务厅近期印发2025年第一批推进外贸稳进提质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提出35条务实措施。政策紧扣省商务厅促外贸3大行动,力争通过政策赋能,补齐外向型产业链条、完善政策服务链条、优化贸易方式链条,强弱项、扬优势,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是政策赋能产贸强基行动。针对工贸协同、科贸协同、农贸协同,着力在外贸支持政策上“扩围、加力、降准、直达”,全力支持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扩围”,即围绕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条件,对生产制造型企业支持范围由国家级近4000家“扩围”至省级6800余家,对农产品、重点供应链产品、特色优势产品支持范围由13类“扩围”至30类。

“加力”,即更大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对重点产品支持力度大幅提升。

“降准”,即对重点供应链产品、生物医药产品、二手车出口申报条件较往年有大幅下降,预计今年政策将惠及经营主体增加超60%,且超过90%为民营企业。

“直达”,即遴选资金兑付平台,逐步推动外贸政策资金直补直兑,助力外贸企业直达快享政策红利。

二是政策赋能贸易新业态创新行动。成立11个外贸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提速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认定一批省级、州市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打造一批“外贸领跑者企业”,构建多维度外贸综合服务体系。持续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提升海外仓运营能力。支持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联动发展,推动与湄公河国家经贸合作“三免三便利”政策落地见效。发挥“云企出海联盟”作用,鼓励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三是政策赋能边境贸易振兴行动。通过创新代理报关模式、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推动边境贸易扩量提质,强化边境贸易政策支撑体系,依托边(跨)合区,大力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实施“百企入边”行动,支持落地加工企业厂房建设、设备购置、运输费用、贷款贴息等系列支持政策。鼓励第三方帮助边民拓展销售市场,解决边民不懂政策、缺乏资金、缺乏销售渠道问题,助力兴边富民。

对首次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

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处长邓锐戟宇介绍,第一批政策外贸方向主要围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支持重点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以及强化信保金融支持五大方向。

一是精准施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今年,对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跨境电商、边境贸易等6种主要贸易方式,对鲜切花、咖啡、蔬菜、水果、水产品、中药材等9类优势农产品,对光伏产品、锂离子蓄电池、集成电路等12类重点供应链产品,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钛白粉等9类特色产品,在报关、物流、研发、包装设计等12个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对AEO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生产型企业在外贸领域的引领作用,提升产贸融合水平,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二是聚焦重点,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首次出台农产品出口企业备案和能矿产品集散中心建设支持政策。在农产品出口企业备案支持方面,对新增农产品出口备案的企业给予支持,进一步激发农产品出口潜力,推动云南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在能矿产品集散中心建设方面,对有色金属、金属矿砂等能矿产品进口企业建设集散中心给予支持,提升资源型产品进口集中度,保障我省优势产业发展需求。

三是多维发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打造云南“贸易无忧”服务品牌,完善“省级+州市级+领跑者”三级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国际网络营销宣传等给予支持。对行业“领跑者”带动中小微企业开展外贸给予支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在企业品牌国际化方面同步发力,对企业开展国际体系认证等给予支持。对首次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信用等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是开拓市场,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出台12项支持政策,在支持类别上,对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内重点展会及境外展会、推介会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搭建多元展示交流平台。在补助方式上,创新遴选政策兑现平台,开发线上申报程序,将申报审核控制在3个环节,兑现时间由1年左右压缩至30日内。针对第三方(企业、商协会等),设立了规模奖励和成交奖励,助力企业“抱团出海”。兼顾“走出去”与“引进来”,除对我省企业赴境外参展办会的住宿、交通成本给予补助外,对邀请境外采购商来滇洽谈也给予支持。在支持力度上,对企业在国际市场开拓活动中实现“0”的突破。这12项政策覆盖了企业出海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为企业拓市场抓订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五是强化保障,完善信保金融服务。在信保金融支持方面,通过遴选信保政策承接平台,构建“基础+综合+新业态”三级信保体系,支持企业强化海外市场风险分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保障,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国际市场风险。企业可以享受“一键投保、免申即享”的便捷服务,政策兑现由1年缩减至15日内。在跨境贸易融资方面,强化政银保联动,推进跨境贸易与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开通设立跨境贸易融资产品发布专区。对外贸企业开展进出口方向贸易融资、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实现“线上精准对接+融资贴息支持”。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对使用指定监管场地产生的成本性费用给予支持

省商务厅东盟贸易处处长楼晓娟对第一批政策边境贸易方向的政策进行详细解读。据介绍,政策中涉及边境贸易发展的政策共九条,囊括了边民互市场所建设、贸易主体能力提升、落地加工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基本延续去年的政策框架,特点是保持政策稳定性、延续性和适应性。

边贸平台和载体建设方面。支持边民互市贸易场所建设,对本年度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的边民互市交易场所建设费用(查验大棚、仓储设施、暂不放行仓库、熏蒸仓库等,查验设备、卡口设置、信息化系统采购和安装等)给予支持。对边民互市贸易交易场所加装地磅的费用给予支持。对企业首次使用海关指定监管场地产生的成本性费用给予支持。

支持专业化市场建设。对在边境地区开展边贸进出口商品、落地加工商品展示销售的专业化市场建设费用(场地设置、交易大棚、信息化管理系统)给予支持。

支持边民互市贸易物流设施设备。对边民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购买的运输、装卸车辆或设备的费用给予支持。

贸易主体能力提升方面。为边民提供贷款贴息,对参与互市贸易的边民申请经营性贷款产生的利息给予支持;为边民提供购销综合服务,对市场主体服务边民在国内电商平台(非边民互市交易申报和国内销售平台)实现边民互市产品交易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一次性支持;为边民提供政策培训的支持。支持第三方机构组织边民开展政策宣讲培训,对报省商务厅备案并开展培训的费用给予支持。

落地加工产业发展方面。支持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企业开展生产需要的厂房建设、租用、改造和设备购置费用给予支持。对企业开展落地加工国内段运输费用给予支持;支持边境小额贸易落地加工。对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商品并开展落地加工(边境贸易进口原料占比应大于等于20%)的企业生产设备、国内段运输费用给予支持;支持落地加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对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和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发展落地加工产业,因设备购置、料件进口、办理相关资质等产生的流动资金贷款利息给予支持。

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

省商务厅跨境电子商务处处长杨正伟就政策对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支持举措作介绍。

本批政策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支持海外仓提升运营能力。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的关键环节,在发挥外贸“中转站”作用方面有着极强的优势,政策对海外仓加大了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海外仓在场地租赁或使用、信息化平台建设、仓储物流、商品展示展销、国际网络营销推广等运营性费用给予支持,进一步提升海外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帮助更多中小外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是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作为跨境电商产业链、市场主体、服务体系最集中的区域,汇聚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政策凸显跨境电商生态链建设。对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产生的场地租赁或使用、信息化平台建设、国际网络营销推广、帮助企业开设海外店铺、新媒体(直播)、企业培训等运营费用给予支持。

三是支持跨境电商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支持市场主体成长壮大,培育“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标杆企业。政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独立站或新媒体(直播)等多元化渠道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对符合条件企业的平台使用(建站)费、引流(广告)费和外贸管理软件使用费等方面给予支持,降低企业进入跨境电商领域的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四是支持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对昆明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瑞丽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挖掘国际市场潜力。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的联网信息平台、海关查验中心相关设备升级、改造、运维服务等费用给予支持;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运营服务企业开展宣传培训、境外客商经贸对接、线上线下营销推广等费用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境外采购商、中国—南亚博览会采购商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采购商品免除物流费用。

五是支持航空货运发展。航空货运在物流时效、用户体验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今年外贸支持政策将航空货运作为重要方向进行支持。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方面支持国际航线全货机运营降本增效,对符合条件的国际航线全货机运营或承租企业,对其运营航线或包机实际产生的成本性费用给予支持。另一方面支持航空货运进出口企业降本增效,对通过航空方式开展进出口贸易且符合条件的企业,对其实际产生的成本性费用给予支持。

保险公司:加大对民营经济的综合金融支持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云南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蒋宁介绍,中国信保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不断为我国外贸企业注入出口信心、支持外贸多业态发展释放强劲活力。2024年中国信保承接贸易风险金额超10214亿美元,同比增长10%。

2025年以来,中国信保云南分公司不断推动“云花、云蔬、云咖、云茶”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出海,有效提升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有色金属产业链及产业集群的服务支持力度,加大对云南省出口企业的“政策供给,授信供给,服务供给”,积极配合省商务厅推动外贸稳进提质政策落地落实,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帮助企业开拓海外买家的数量实现增长,支持企业与海外买家的交易规模持续上升。

蒋宁介绍,该公司将紧密围绕我省资源、园区、口岸三大经济特点,加大对民营经济的综合金融支持,助力企业防风险、补损失、拓市场,全力为出口企业纾困解难。

昆明海关:云南省开放口岸数量达28个

昆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志文介绍,昆明海关立足云南实际,制定实施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的二十二条措施,从“关助云企”“关推云品”“关兴云口岸”三个方面,帮助外贸企业降本增效。

围绕服务花卉产业发展,昆明海关开展鲜切花、干花远程查检监管工作试点,提升口岸验放速度,降低企业出口通关成本。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 及“厅局长坐诊” 等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大力助企纾困,持续提升海关服务外贸企业、促进外贸发展的力度、温度和精准度。

目前,云南省开放口岸数量达28个,形成了集“水公铁空管网”于一体、独具特色的开放格局。昆明海关针对云南跨境运输特点,持续推进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应用,支持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在申报地海关一次申报即可“一单到底”,集装箱运输“不换箱、不开箱、一箱到底”,实现全程畅行。

今年前4个月,云南省口岸铁路运输进出口货运量207.1万吨,同比增长2.7%。支持云南省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全省机场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8万吨,增长42.9%;进出境旅客121万人次,增长35%。支持大理机场口岸临时开放。此外,昆明海关进一步优化进口货物分段实施准入监管模式,对符合相关情形的货物,实施转场检查、合并检查、附条件提离等措施,持续提高口岸监管效能。推行进口管输原油“先放后检”“集中申报”等便利化措施,优化电力跨境输出、回传等海关通关监管模式,更好保障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昆明海关指导企业运用RCEP等自贸协定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特别优惠关税待遇,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今年前4个月签发RCEP等优惠原产地证书3.4万份,增加13.3%,货值59.5亿元,增长19.9%,企业凭证书可获进口国关税减让约1.5亿元。优惠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率达到93.8%,较去年同期提升了62.5个百分点。

前4个月,云南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出口166.1亿元,增长7.8%,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9.9%。强化AEO企业便利措施落实,协同商务等部门出台更多特色联合激励措施,实现关地惠企政策同频共振,扩大AEO企业享惠覆盖面。

前4个月,全省AEO企业进出口235.4亿元,增长21.1%,占云南省进出口总值的31.8%。此外,昆明海关还推动实施“保税+ERP”改革监管模式,对与海关对接ERP系统的企业实施“多手段、少手续”的隐形监管和“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监管,有效压缩业务办理时间和运营成本。

支持开放平台和特色产业发展。拓展云南综合保税区功能,5月7日,红河某农业有限公司首批原产于越南的64吨、货值10.5万元的干木薯经河口口岸入境抵达红河综保区,标志着红河综保区进口“委托加工业务”正式开展。这项业务是蒙自海关在走访了解到企业面临困难问题后,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为企业讲政策、谋出路、解难题,1天完成进境粮食加工企业变更,2天完成企业进境检疫许可证申请,同时主动加强与口岸海关协作1天完成进境粮食调运,帮助企业首批委托加工货物顺利完成调运入厂。该项业务将帮助企业有效释放剩余产能,避免厂房、设备、人工的闲置,积极帮助企业稳生产、稳就业,为综合保税区内粮食加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促进昆明综保区保税维修新业态发展,支持在综保区内设立铁路前置无轨站,强化园区与口岸联合发展,前4个月,昆明综保区进出口15亿元,增长37.9%。助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多领域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前4个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总值达179.9亿元,同比增长59.7%。

搭建“绿色通道”,支持云南省与周边国家农产品“双向奔赴”。积极推动周边国家优质农食产品检疫准入,支持开行老挝、泰国等东盟国家优质水果进口冷链专列。在大理、玉溪、红河等地打造农产品集中查检作业场地,优化“属地+口岸”联动机制。联合相关部门依托“一码通”平台,实现高速公路收费部门采信海关载货清单和封识信息,“绿通”车辆在高速路口快速免费放行。深化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前4个月,云南中药材进口2.2亿元,增长97.7%。

前4个月 云南省鲜花、咖啡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

王志文在发布会上对云南省前4个月外贸进出口情况进行了介绍。

今年前4个月,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外贸进出口789.1亿元,增长2.1%,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出口277.3亿元,增长1.4%;进口511.8亿元,增长2.6%。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云字号”特色产品优势显著。前4个月,云南省出口农产品59.7亿元,增长28.5%,出口规模保持西部省份第一。其中,出口鲜切花3.6亿元、咖啡3.5亿元,分别增长51.4%、76.6%,出口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出口干鲜瓜果及坚果15.8亿元,增长1.2倍。同时,云南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出口产品提“质”向“新”,高端化、绿色化产品出口势头良好,前4个月,全省出口高端装备7.4亿元、锂离子蓄电池2.9亿元,分别增长77.8%、345.2%。

二是省内工业与消费增长,带动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双增。前4个月,云南省进口金属矿砂116.6亿元,增长52%;进口天然气38.6亿元,增长21.3%;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12.7亿元,增长230.3%,均实现两位数及以上的增长。同时,云南省进口消费品47.7亿元,增长24.1%,泰国的龙眼、越南火龙果等全球优质生鲜冷链产品,不断丰富着老百姓“果盘子”。

三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云南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市场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往来。前4个月,全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667.3亿元,增长4.9%,高于全省外贸整体增速2.8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4.6%。其中,对老挝、越南进出口69.4亿元、56.1亿元,分别增长3.2%和8%。前4个月,与云南省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178个,数量比去年同期多17个。

全媒体记者:孙文洁

编辑:贺靖

审核:王海涛

二审:钟玲

终审:王一帆

来源:时报传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