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通州区博物馆正式焕新亮相。全新的展陈设计与空间规划,新增100余件(套)的文物藏品,压箱底儿的宝贝全新亮相,丰富多彩的文博系列活动……这座承载着通州历史记忆的场馆,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公众讲述着大运河畔的千年文脉故事。
5月13日,通州区博物馆正式焕新亮相。全新的展陈设计与空间规划,新增100余件(套)的文物藏品,压箱底儿的宝贝全新亮相,丰富多彩的文博系列活动……这座承载着通州历史记忆的场馆,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公众讲述着大运河畔的千年文脉故事。
大方亮家底儿 开辟文化活动空间
改造后的博物馆入口和出口都改成了南门,通州区博物馆馆长李自强介绍,博物馆的南门紧邻周边的两个停车场,驾车来馆十分便利。
走进改造后的博物馆, “左辅雄藩”四个字映入眼帘,这是通州区博物馆的展陈主题。李自强介绍,“左辅”指的是通州的方位与功能。“雄藩”指的是通州的地理位置。
全新的展陈详尽展现了通州历史。“改造前,博物馆用单独一个展厅介绍通州的漕运文化,其他几个展厅介绍各个时代的历史,这会让参观的体验有些割裂。现在,我们将漕运文化融入各个朝代中,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通州的变化,也可以一窥漕运在通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李自强说。
目前,通州区有近20家备案博物馆与类博物馆,区博物馆是唯一系统介绍全区历史文化之地,馆陈可谓亮尽家底。
展品多了一倍,但是展览面积却变小了。以前博物馆有6个空间可以展览文物,如今“左辅雄藩”展览只占4处空间,面积不过300平方米,其余两个房间则辟为阅览空间与社教空间。
不少博物馆除了展览,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同时提供休息和餐食,这些都是博物馆的创新,也是吸引客流的办法。新开辟的活动空间会举办文化讲解等,丰富博物馆业态。此外,通州区博物馆的文创空间也将在年内亮相。
还有一个好消息,新改造的通州区博物馆将取消预约,游客可以直接凭身份证进入。如遇人流量过大时,博物馆将采取限流措施。
镇馆之宝携手新典藏 展品多一倍
您踏入博物馆大门,一眼就能看到二进院中间的一尊巨钟,这便是“镇馆之宝”——宝光寺铜钟。此番展陈改造,将它从屋内搬到了院落中间。
另一件“镇馆之宝”位于第三展厅——馆内重点文物军粮经纪密符扇。这也是十分珍贵的漕运文物,历史上由漕运时代的坐粮厅官员或巡仓御史掌管。
在第一展厅的第二单元,一座高约1.5米、宽约0.5米的石门赫然立于正中央,这是出土于卢庄村东汉墓的东汉砖墓刻像石门。刻像石在江淮流域极多,但在北京地区很少见,尤其是早期刻像石更少。据判断,该文物应是经漕运从南方传到通州,为运河文化的产物。
凭借造型萌出圈的还有汉釉陶狗,虽然尾巴、腿等处有明显的修补痕迹,但并不影响其乖巧可爱的外形,这可是当年汉代匠人纯手工捏制的。
位于第二展厅的辽三彩人物俑造型也很有意思,人俑身着绿釉长袍,发髻高高盘起,但手里捧着的竟是一只熟食整鸭,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燃灯塔是北京地区创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佛塔之一,也是“运河四大名塔”之一,作为大运河北段以及通州的标志,博物馆新增了独立展柜用来展示燃灯塔文物。
在第三展厅的转角处,一组金灿灿的饰品格外引人注意,这组金饰为明代文物,均出自胡家垡村西北宫女坟。
相关新闻
“博物馆之旅”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通州区博物馆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以“运河上的通州”为主线,策划推出“博物馆之旅”系列活动,通过宝说运河、图说运河、画说运河、艺说运河四场多元化活动形式,全方位展现通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博物馆的现代价值。
第一场活动为“宝”说运河——馆藏文物讲运河。通过文物展陈与专业讲解带领观众探寻大运河的文化脉络,活动通过组织观众参观博物馆运河主题文物,结合专家深度讲解,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场活动为“画”说运河——名画名人绘运河。活动通过邀请熟悉大运河的专家学者或擅长文化科普的网络大V,结合运河名画分析运河与城镇的发展演变,对博物馆馆藏未展出的名家名画进行展示并做重点解析。
第三场活动为“图”说运河——运河照片赞运河。举办运河主题摄影征集活动。活动分古韵遗迹组和当代风貌组,通过镜头记录运河的历史沉淀与时代新貌。
第四场活动为“艺”说运河——非遗技艺忆运河。活动邀请到非遗传承人进行文艺展演,同时设置非遗技艺体验环节,观众可以亲自参与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感受非遗的文化魅力。
来源 副中心之声
运河上的通州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