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21:02 1

摘要:响应“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号召,2025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在集结新一年度的大学生志愿者,带着青春的热情奔赴“建功西部”之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张逸麟

响应“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号召,2025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在集结新一年度的大学生志愿者,带着青春的热情奔赴“建功西部”之路。

2024年数据显示,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6.8%,占全国比例超过21%,这里是潜力巨大、活力澎湃的发展阵地,也意味着有更多发展机会和就业岗位。上海自2003年起,已累计派遣354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赴祖国中西部地区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们走进乡村、扎根基层,为当地发展带去创新思维、技术革新和人文关爱,也在报效祖国和建功西部中收获成长和进步,找到青春方向和人生目标。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渴求创新,产业升级呼唤人才,给了大学生志愿者施展才华的舞台。

有的年轻人在西部开阔了眼界,消除了刻板印象,“驼铃古道的风掠过戈壁电网”才是许多西部地区的时代版本。“00”后志愿者刘大千见证了哈工大校友企业为库车市一所中学援建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并指导学生们操作机械臂、学习编写代码,许多志愿者正在以创新行动帮助当地赶上数字时代的节奏,同时也感受着现代化的变迁。

有的年轻人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人生价值。从大山里考到上海、又因西部计划回到贵州家乡的戴华丽,选择扎根基层教育。能为家乡的孩子点亮一盏盏知识之灯,戴华丽颇有成就感。志愿者们走进一个新的世界,也带去一个新的世界,展示了山的那边不只有大海,还有善良、感恩和关爱。正如戴华丽所说,“以前只想着一定要走出大山,现在才知道能把脚扎进泥土里,才是真的了不起。”

为志愿者们创造更好的服务岗位和发展机会,也是西部地区一直努力的方向。各地构建丰富的人才引进体系,将“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教师特岗计划”等与西部计划形成交叉合力,让毕业生打消了“大材小用”的顾虑。说到做到的保障措施,实实在在的资金补贴,确保志愿者发展可期、生活无虑。从情怀留人,迈向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投身西部不再是毕业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许多追随前人的脚步而来的志愿者,如今已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在“云端牧场”支教10多年的广东姑娘邵书琴,曾写下那句广为流传的“我想到更加基层的地方锻炼自己,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并被当地人称为“柯兰(勇敢)姑娘”。到六盘水志愿服务3年、助力当地果农种植猕猴桃的安文忠,回到贵州老家后与乡亲们一起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塑造了一座花果山。前行者和身边人的鲜活故事,让更多年轻人体会到西部是值得奔赴的热土,值得扎根的沃土。

20余年来,西部计划正是在志愿者们一棒接着一棒的接力跑中不断壮大,也见证着一批批大学生将热血青春融入西部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西部地区,不但要搭上数字时代的快车道,更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的时代答卷已经铺开,等待志愿者带着更多创新、环保、健康的理念和实践,书写乡村振兴、产业升级、青山绿水的西部答案。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回信中充分肯定并殷殷嘱托:“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当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将热忱播撒基层,将理想托付于西部,必将为这片跃动的土地带去无限生机。

来源: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