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的延庆,青山披绿,碧空澄澈。青山之间,长城,宛如一条巨龙。长城不仅是砖石构筑的防御工事,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延庆作为长城文化带的重要区域,肩负着守护长城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在这片土地上,长城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
初夏的延庆,青山披绿,碧空澄澈。青山之间,长城,宛如一条巨龙。长城不仅是砖石构筑的防御工事,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延庆作为长城文化带的重要区域,肩负着守护长城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在这片土地上,长城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书写着一曲守护历史、传承文明的动人乐章。
理念焕新“全域共融”
长城,不仅是砖石筑起的雄伟建筑,更是一部无言的史书。在延庆,保护长城文化遗产始终是重中之重。2024年,7项长城本体抢修加固修缮工程火热开展,工作人员精心呵护每一处砖石,只为留存长城那古朴沧桑的岁月痕迹,让历史的温度得以延续。
时代在发展,长城保护理念也在与时俱进,从聚焦“本体”的单一保护,到迈向“整体”的全域守护。这一转变,如同为长城文化保护打开了全新视野,长城沿线那些珍贵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均被纳入了精心编织的保护大网。
瞧,去年下半年开工的中国长城博物馆周边环境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就是生动例证。曾经略显杂乱的周边区域,如今正经历着一场美丽的蝶变。交通流线重新规划,变得顺畅有序;景观环境精心雕琢,一步一景,处处彰显文化韵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停车场、旅游标识焕然一新。项目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届时,八达岭长城景区将以全新姿态迎接八方游客,进一步提升文旅体验。这一项目的推进,不仅是简单的环境改造,更是将长城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在领略长城雄伟风姿的同时,能沉浸于深厚的长城文化之中,感受历史与现代的奇妙交融。
长城博物馆效果图
延庆区还根据长城分布,巧妙划分3个片区,在旧县镇、永宁镇、康庄镇设立保护站。这些保护站犹如坚固堡垒,辐射周边,将长城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携手共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长城撑起全方位的“保护屏障”。这种整体保护、分片管理的模式,是对长城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尊重,它让长城不再是孤立的历史遗迹,而是与周边环境、人文风情紧密相连的文化共同体。
重任在肩“全民守护”
在延庆长城保护的队伍里,有一位身影格外忙碌,他就是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羽扬。自2005年投身北京长城资源调查,近20年来,汤羽扬和团队像执着的“探险家”,沿着延庆长城的蜿蜒轨迹,一步步丈量。他们背着沉重的设备,穿梭在山林间,任凭风吹日晒,却从未退缩。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技术,他们为长城绘制出精准的“数字画像”,每一组数据,都凝聚着对长城的深情。在大庄科长城研究性保护修缮项目中,汤羽扬大胆创新,引入考古并推动多学科协同作战。就像是为长城“会诊”,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发力,为古老长城的修复开出“良方”,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修缮之路。
在长城保护的基层一线,长城保护员和志愿者们如同繁星点点,照亮长城保护的漫漫长路。全区135名长城保护员,经过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他们是长城的“贴身卫士”。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长城上,保护员们已开启巡查之旅。重点地段,他们全天坚守,时刻关注长城的细微变化;一般地段,定期巡查,绝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他们用双脚丈量长城的长度,用责任守护长城的安宁。
200余名志愿者则来自各行各业,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热心公益的上班族,还有精神矍铄的退休老人。他们因为对长城的热爱相聚在一起,成为长城保护的重要力量。他们走进长城周边村落,清理垃圾,让长城周边环境整洁如新;走进校园,开展“长城文化进课堂”活动,为孩子们讲述长城故事,播撒下传承长城文化的种子;他们还发起“抢救长城砖”行动,从细微处着手,守护长城的一砖一瓦。如今,他们又投身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用实际行动为长城保护添砖加瓦。
长城,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成为民族精神的图腾。从政府的重视推动,到学者的专业研究,再到公众的热情参与,全社会形成了珍视、敬爱、呵护长城的浓厚氛围。众人齐心协力守护长城,不仅是保护历史遗迹,更是传承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强烈责任感。
科技赋能“智慧守护”
科技浪潮汹涌而来,也为延庆长城保护注入了新活力。无人机,这个看似小巧的“钢铁飞鸟”,成为长城保护的创新利器。在八达岭镇石峡村,一场别开生面的无人机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6名长城保护员围在教员身边,眼睛紧紧盯着无人机,充满好奇与期待。石峡村被长城环绕,以往保护员徒步巡查,翻山越岭,耗时又费力,全面巡查一趟得花6—7个小时。现在有了无人机,一切都不一样了。
“对着大屏幕,就能随时随地掌握长城的情况,这可帮了大忙!”石峡村长城保护员刘红岩兴奋地说道。经过培训,无人机将成为保护员们的得力助手,它能快速穿梭在山谷间,克服复杂地形的阻碍,对长城进行全方位巡查。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仪,如同给无人机装上了“火眼金睛”,能清晰捕捉长城墙体、敌楼的细微裂缝、破损等病害隐患,还能监测周边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等情况,为长城保护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
早在2023年,延庆区就开始布局“无人机科技赋能八达岭长城保护管理应用平台”项目。如今,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北四楼、南四楼,两座无人机机场傲然矗立。18条规划好的自动巡查航线,像精密的“空中轨道”,无人机每日沿着航线飞行10个架次。每次飞行结束,采集的图像、影像资料就会自动回传至应用系统平台,方便工作人员分析比对。这一科技手段的运用,让长城保护从传统的人力为主转变为智慧守护,极大提升了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技术创新的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给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的重要回信,如同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了延庆长城保护的前行道路。这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延庆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长城保护工作,让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