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游拍客 | 张坤琨:快门里的山城记忆 镜头中的重庆魂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21:19 1

摘要:当桥梁的钢铁线条遇上山水的自然肌理,再点缀以璀璨的人间灯火,这样的画面在摄影师张坤琨的镜头下,总能幻化成充满诗意的视觉交响。他不是在简单记录风景,而是在等待光影最动人的瞬间,用快门绘制最具质感的重庆城市肖像。

当桥梁的钢铁线条遇上山水的自然肌理,再点缀以璀璨的人间灯火,这样的画面在摄影师张坤琨的镜头下,总能幻化成充满诗意的视觉交响。他不是在简单记录风景,而是在等待光影最动人的瞬间,用快门绘制最具质感的重庆城市肖像。

作为重庆摄影界的标杆人物,张坤琨的名字已成为重庆城市摄影的标志性符号,近年来重庆众多“网红”影像的背后,都烙印着他独特的视觉签名,它们广泛出现在机场、地铁、公交等城市窗口,无声地与万千市民、广大游客进行着交流。

一部相机开启摄影人生

封桥迎客。张坤琨 摄

张坤琨与摄影的结缘,可以从他的童年说起。1982年,父亲买了家里第一台胶片相机,记录他的成长过程。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背着相机,用懵懂的认知与喜爱,按下自己摄影人生的第一次快门。“那时用相机拍照,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每按一次快门,都对角度要求十分严谨。”张坤琨回忆,“其实用相机记录生活,于我而言是一种传承,就像我现在时常也会拍摄我的孩子,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某天翻到这些照片,都能勾起一段珍贵的回忆。”

2001年,18岁的张坤琨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开始了他的艺术求学之路。为了提升专业能力,他将镜头对准重庆的大街小巷,通过捕捉城市的烟火气,来探寻设计与美学的灵感源泉。“摄影不仅是爱好,更是灵感的积累,每一张照片都可能成为未来创作的素材。”张坤琨说。

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立体的交通方式。张坤琨 摄

在张坤琨的摄影作品中,《惊鸿一瞥》尤其让他印象深刻——蓝调夜幕下,一道闪电劈开重庆的夜空,与长江大桥下“春姑娘”雕塑交相辉映,形成极具冲击力的画面。然而,这样的瞬间并非随手可得。为了拍摄这组照片,他守候了无数个蓝调时刻,等待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契合。

“闪电的轨迹无法预测,而天气的透度、拍摄的角度,每一个细节都要刚刚好。”张坤琨说。他常常在暴雨来临前开始蹲守,架好三脚架,调整参数,一等就是几个小时,但这位“摄影重度患者”依然乐此不疲,他坦言:“用全景拍摄闪电再切片,难度会小很多,但我更倾向用长焦来捕捉,这样画面定格瞬间才更有意义。”

惊鸿一瞥。张坤琨 摄

老重庆的独属记忆

在重庆少年宫杨森公馆旧址旁,一座水磨石滑梯静静矗立了数十年,这个被老重庆人称为“赖宁梭梭滩”的地方,在张坤琨的镜头里成为了最鲜活的城市记忆符号——斑驳的滑道倒影着黄葛树影,石质表面留着经年累月磨出的光滑痕迹。

“2018年扫街时,赖宁滑滑梯就是记忆中的模样,现在7年过去了,照片里的娃儿应该都上初高中了吧。”张坤琨感慨。

少年宫赖宁滑滑梯。张坤琨 摄

在那个没有游戏机的年代,滑滑梯就像孩子心中的“欢乐谷”,是城市最鲜活的记忆符号。

如今城市更新蝶变,有味道的重庆老社区越来越少,如果没有照片记录,可能很难再找到这些人间烟火。“我把这几年拍摄到的重庆100个老社区逐一整理,发现其中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还能拍到,但岌岌可危。”在张坤琨看来,少年宫里代代相传的嬉戏身影,解放碑下永远热闹的十字路口,长江索道车厢里的家长里短,都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缩影,它们凝聚着重庆城市的精、气、神,在变化中坚守本色,在传承中孕育新生。

正如张坤琨所言:“真正的城市精神,永远生长在普通人的共同记忆里。”

一眼望去,5列轨道列车,无数的桥梁与山城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完美融合。张坤琨 摄

人生就是不断挑战

35岁那年,张坤琨做了一个让身边人意外的决定——辞去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摄影师。但与传统摄影师不同,他并未止步于静态影像,而是敏锐地捕捉到新媒体时代的趋势,用动态影像重新诠释重庆这座城市的灵魂。

“重庆是8D魔幻城市,它的魅力在于流动的轨道穿楼、翻滚的火锅热气、夜晚洪崖洞的灯光变幻,这些灵动的瞬间单靠照片很难完全传递。”张坤琨说。

在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要让城市风貌更生动地呈现,就必须突破传统摄影的边界。转型后,他开始尝试短视频、航拍、微纪录片等动态表现形式,用流动的影像记录重庆的立体与鲜活,让观众感受到更真实的“山城脉搏”。

巳巳如意。张坤琨 摄

2018年,上游新闻成立拍客频道,张坤琨成为首批签约摄影师。通过上游新闻,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他的摄影作品感受到大美重庆的魅力。

重庆两江交汇全景图。张坤琨 摄

面对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摄影行业,张坤琨认为,技术可以学习,但独特的个人风格才是核心竞争力。“不要盲目跟风流行色调或构图,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题材和表达方式。”他建议年轻摄影师可以尝试AI辅助创作,但核心仍要坚守艺术本质。张坤琨说:“其实人生就是不断挑战,只有不断突破自己,才能让作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上游新闻记者 冉文 吴思倩 视频剪辑 徐长新

编辑:陈晓 责编:郑亚岚,李奇 审核:阮鹏程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