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电池全球首过刮底测试|每日新汽车供应链联播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16:43 1

摘要:近日,孚能科技SPS电池包通过2024版C-NCAP全球首个电动车刮底测试,以30km/h正向及5km/h倒车撞击150mm障碍物,未加护板仍无变形、漏液。该测试模拟底盘磕碰极端工况,验证电池高安全性。

产品动态

Product Updates

孚能电池全球首过刮底测试

近日,孚能科技SPS电池包通过2024版C-NCAP全球首个电动车刮底测试,以30km/h正向及5km/h倒车撞击150mm障碍物,未加护板仍无变形、漏液。该测试模拟底盘磕碰极端工况,验证电池高安全性。

SPS采用高稳定材料、铝合金结构及智能防护,热失控风险降低80%。目前产品已量产,获广汽、吉利等车企定点,将用于2025年新车型。此次突破推动行业安全标准升级。

佛瑞亚海拉获10亿欧元汽车电子订单

近日,佛瑞亚海拉斩获超10亿欧元订单,将为全球高端车企开发量产“高级控制模块”(ACM,2028年投产),并为另一知名车企量产“智能配电模块”(iPDM,2025年中投产)。
项目由德国利普施塔特研发、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生产。其全球首发的iconF方案集成电子保险丝技术,可减重25%、智能分配电力,保障自动驾驶关键功能安全。

佑驾L4无人小巴获电信订单

近日,深圳佑驾创新(2431.HK)宣布,其车规级L4自动驾驶小巴获中国电信项目定点,二季度交付。
新车搭载双Orin域控(500TOPS)、半固态激光雷达,支持40km/h无人驾驶,成本较前代显著下降。通过端到端大模型优化复杂场景应对能力,已适配微循环公交等场景。此次合作标志其L4技术进入规模化商用,为智慧交通提供新方案。

企业动态

Corporate Updates

松下全球裁员1万人

近日,松下宣布2025财年全球裁员1万人(占总数4%),重点削减工业设备(35%)、影像产品(20%)等亏损业务,重组费达1300亿日元。2024财年其净利润同比骤降17.5%至3662亿日元,主因电动车需求疲软。

电池业务虽装车量降18%,但通过供货马自达、产能转移美国及新品研发,预计2025年营收利润双增。CEO称改革瞄准未来20年发展,目标2028年利润提升3000亿日元。

Aurora首席产品官离职

近日,无人驾驶卡车公司Aurora Innovation首席产品官Sterling Anderson宣布8月底离职,称公司已达商业化转折点。此前两周,Aurora无人驾驶卡车在得州45号公路投入运营,累计行驶4000英里,创收87万美元。

公司计划年底前拓展至10号州际公路,并突破夜间行驶技术以提升运营效率。Aurora称其技术领先竞品数年,现金储备可支撑至2026年。Anderson曾主导特斯拉Autopilot开发,离职后将加入某全球性企业。

送货机器人加速普及

近日,Starship、Kiwibot等公司研发的送货机器人正借助激光雷达(Lidar)和SLAM技术,实现自主导航,穿行于城市街道。Lidar通过激光测距构建高精度环境模型,结合多传感器冗余设计,确保复杂场景下的精准避障。

目前,此类机器人已在欧美多地商业化运营,单次配送成本低于1美元。尽管面临路权界定和天气干扰等挑战,其技术核心源自汽车自动驾驶,未来或与车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智慧物流发展。

中德合资进军电池隔膜市场

近日,德国库尔兹与中国厚生新能源合资成立厚生-库尔兹新材料科技,聚焦高功能性陶瓷涂层隔膜研发,提升电池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库尔兹提供涂层技术,厚生贡献湿法基膜产能,目标填补欧洲高端隔膜供应链缺口。

厚生2023年隔膜出货4亿平方米,全球排名第七;库尔兹拥有超2000项涂层专利。合资公司将加速中国技术出海,应对欧洲电动车市场激增需求,预计2030年欧洲电池产能达1.2TWh。此举或成中企“技术+本地化”出海新范式。

黄冈签约百亿电池回收项目

近日,湖北黄冈签约金晟新能源退役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03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处理退役电池40万吨,可高效回收锂、磷、铁等战略资源,预计年产值超150亿元。

此举将缓解新能源产业链资源压力,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黄冈借此强化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项目计划年内开工。

S.RIDE联手Wayve采集东京路况数据

近日,日本S.RIDE与英国Wayve达成合作,即日起通过东京出租车车队采集道路数据,用于训练AI自动驾驶模型。数据涵盖交通信号、行人动态等关键信息,将严格匿名处理。
合作方包括Green Cab等多家出租车公司。S.RIDE背靠索尼技术,此举为其布局自动驾驶出行的重要一步。日本计划2025年实现L4自动驾驶商业化,此次合作或加速技术落地。

邛崃86天建成锰酸锂电池项目

近日,泓力新能源(成都)有限公司锰酸锂电池项目在邛崃投产,距2月6日签约仅86天。该项目投资11亿元,年产10亿只电池,预计年产值25亿元。

政府专班全程服务,企业提前筹备,实现“签约即动工”。园区已聚集320余家新能源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50%以上。项目满产后将填补西部产能缺口,助力成都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THE END

来源:铃轩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