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小胖墩”为何扎堆?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的体重管理?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开麦嘉宾、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为19%。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小胖墩”为何扎堆?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的体重管理?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开麦嘉宾、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金晖来支招。
“小胖墩”为何越来越多?金晖表示,稍微胖一点没关系,在正常体重的正负百分之十以内,都属于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肥胖大多属于原发性肥胖,这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膳食营养不合理、运动不足、生活方式不佳,以及心理因素等。
—— 膳食营养不合理是重要原因。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治医师邓智指出,肥胖也是一种营养不良。肥胖其实是能量过剩,这种情况的孩子通常喜欢高糖、高脂、高能量的食物,往往忽略了蔬菜、水果,容易缺乏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导致营养不良。
—— 运动不足叠加生活方式不佳。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们久坐时间明显延长,用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则被严重压缩,摄入多、消耗少,热量无法及时代谢,体重自然逐渐上升;同时,一些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睡眠不规律,这些也会影响内分泌和激素代谢,久而久之就会肥胖。
—— 儿童肥胖常与情绪问题并存。肥胖和情绪问题常常是共生的,伴有情绪问题的肥胖儿童常见烦躁、脆弱无助、兴趣缺乏、自信心不足等症状,部分儿童通过进食高热量食物来缓解压力。另一边,肥胖有可能会加剧社交孤立,加重情绪问题。金晖就指出,有部分孩子的肥胖,是各种原因导致抑郁后,服用相关治疗的药物,才使身体出现了肥胖。
孩子如果一直处于肥胖状态,背后存在很多潜在问题,比如可能引起代谢性问题,包括胰岛素抵抗,还有高尿酸、血脂增高等问题。而且根据研究,41%至80%的儿童肥胖可延续至成年,成年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同时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金晖表示,孩子的健康是未来的基石,防治儿童肥胖需要以家庭为基础,综合施策。
—— 家长“带好头”做好体重管理。家长要树立健康观念,有意识地寻求专业的营养医生获取建议,带头做好体重管理,千万别认为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会瘦下来,放任不管,忽略肥胖背后的代谢风险。
—— 守好体重管理“这道关”。青春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饭更要吃好,基本的饮食原则是少油少盐少糖,多摄取优质蛋白,合适的零食选择很重要。金晖建议每个家庭备好“一称一尺一本”,每个月都记录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各种变化。
—— 关爱肥胖儿童,加强正面引导。家长要重视改善家庭环境,加强亲子沟通,帮助孩子纾解压力、恢复自信,让孩子迈开腿,增加运动时间,投入到身体活动与体育活动中,哪怕多晒晒太阳,也能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睡眠很重要,睡眠不足会令肥胖率增高。
近期,多地医院开设了儿童减重门诊。据了解,江苏三级公立医院设立体重管理、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已为数不少,如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普外减重代谢外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医学营养减重门诊、南京市中医院的脂肪肝减重门诊等,患者也逐渐增多。相对三级医院,开设与体重管理相关门诊的社区医院还不多。而位于江苏南京市雨花台区的小行医院(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在2019年就开设了营养与减重门诊,协助有需要的居民开展体重管理,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成效。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