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镜头里,那个翻着白眼、嘴角下垂的凶悍老太太,让无数观众气得牙痒痒。
"你真是饿了,什么都吃得下!"
2024年初,这句刻薄台词,突然血洗短视频平台。
这是电视剧《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的覃母。
镜头里,那个翻着白眼、嘴角下垂的凶悍老太太,让无数观众气得牙痒痒。
可谁能想到,29年前的同一张脸,同一个人,站在柏林电影节的红毯上。
当时西方媒体惊呼,"中国最伟大的女演员诞生了!"
她就是演员艾丽娅。
从草原牧民的女儿,到全网热议的"恶婆婆专业户"。
这位双料影后的人生,比任何剧本都跌宕。
1965年,内蒙古草原上,艾丽娅出生在一个游牧家庭。
父亲是当地的小干部,母亲是蒙古族妇女。
这个小姑娘,能歌善舞,但每天冲着羊群表演。
她把野花插在头发上当珠钗,把套马杆当作长剑,蒙古包就是她的舞台。
命运的转折来得突然。
1980年冬天,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来学校选角。
导演一眼相中这个姑娘:"她的眼睛会说话,就她了!"
15岁的艾丽娅,不懂"表演"是什么意思。
她只记得,第一次站在灯光下时,手心里全是汗,把剧本都浸湿了。
艾丽娅第一次接触了表演,有好心的老师建议她报考电影学院。
1981年,艾丽娅被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民族班录取。
这个姑娘走进课堂时,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我连台词都念不顺啊!"多年后她笑着回忆。
她的普通话测试全班垫底,连“四是四,十是十”都念不利索。
老师让读《雷雨》选段,她把"命运"念成"命孕",全班笑到桌子底下。
但艾丽娅却有着蒙古族的韧劲。
她每天清晨五点在操场狂练绕口令,把《新华字典》翻得卷了边。
大三那年,艾丽娅从六个演员竞争中,拿到《车轮四重奏》的角色。
毕业大戏上,她饰演《骆驼祥子》里虎妞。
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台下掌声响了足足三分钟。
电影学院毕业后,艾丽娅被分配到内蒙古电影厂。
她先后参演了《女绑架者》、《女囚大队》、《醒来吧,妈妈》等作品。
虽然她参演了很多电影、电视剧,但始终默默无闻。
不久,幸运悄然降临。
1994年,艾丽娅成为电影《二嫫》的主角。剧中饰演一个河北农村妇女。
剧中有段卖血换钱的戏,原本计划用糖水代替。
可艾丽娅竟然跑到医院,“大夫,我能卖400CC吗?”
导演吓得赶紧把她拉回来。
可艾丽娅坚持要体验那种眩晕感,“不真卖,我演不出魂儿。”
拍摄时,镜头记录下震撼一幕。
暗红色的血液顺着胶管流淌,她苍白的脸上浮现出诡异的满足感。
这段表演后来被写进北电教材,标注着"用生命在演戏的范本。"
这部仅200万的小成本电影,最终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出彩。
那夜,她同时捧起华表奖、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杯,成为双料影后。
领奖台上,她只说了一句,“奖杯沉甸甸的,像草原的月亮。”
当艾丽娅捧着金鸡奖杯时,内蒙古的草原上多了座新坟。
"爸,你看啊..."她在颁奖礼上笑着,回家路上却哭湿了整条围巾。
那年冬天,父亲病危时,艾丽娅在西藏拍摄《红处方》。
可剧组在海拔5000米的雪山,等她疯赶回草原,父亲遗体都已冰凉。
这个教训让她变了,此后接戏必问:"能在内蒙古取景吗?"
她只为让年迈的母亲能在电视里多看看女儿。
已经事业成功的艾丽娅,不经意间收获了爱情。
1997年《红处方》片场,发生件趣事。
男主角姚橹,总被导演骂得低头,演对手戏的艾丽娅却一条过。
收工后,这个比她小3岁的浙江小伙,竟红着脸递来修改建议。
"我觉得这个情绪应该..."
这部戏杀青,艾丽娅和姚橹两人渐生情愫。
但他们的感情并不被人看好,都说"女影后配新人"不长久。
但25年过去,他们依然会在深夜对台词,会在每个结婚纪念日吃碗片儿川。
那是丈夫家乡杭州的味道。
姚橹总笑称:“我老婆是草原的风,我是追风的旗。”
姚橹比艾丽娅小3岁,他是杭州人。父母都是文化人,母亲也是话剧演员。
艾丽娅的婆家也都很开明,支持夫妻俩的工作。
不久,他们的女儿出生,变成三口之家。
艾丽娅结婚后,依然活跃在影视圈。
2023年的影视寒冬里,有个惊人的数据,12部热播剧里出现了同一张脸。
《平凡之路》里逼疯儿媳的张如梅,《田耕纪》中刻薄势利的连老夫人...
也有观众骂,"看她那张脸就烦!"
制片人却抢着要,"艾丽娅的恶婆婆,能让收视率涨0.5%!"
在《八角亭谜雾》片场,刚演完一场扇耳光的戏。
艾丽娅立刻抱住年轻演员,"打疼了吧?阿姨给你揉揉。"
这才是真实的艾丽娅。
今年春天,有人在北京胡同撞见这对明星夫妻。
59岁的艾丽娅素颜逛菜市场,手里拎着丈夫爱吃的莼菜。
当摊主认出她时,这个刚在剧里骂街的"恶婆婆",竟害羞得像个少女。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演员:
在镜头前撕碎自己,在生活中缝补温柔。
就像她故乡的萨日朗花,越是风吹雨打,开得越鲜艳。
来源:步凡寻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