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安,是民生所盼、发展之基。为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展示近年来平安南宁建设的实践成果,“南宁政法”各新媒体阵地特开设“政法委员谈平安建设”专栏,通过政法委员们的视角,分享平安建设实践经验,汇聚力量传播政法声音,共绘和谐社会壮美图景。
平安,是民生所盼、发展之基。为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展示近年来平安南宁建设的实践成果,“南宁政法”各新媒体阵地特开设“政法委员谈平安建设”专栏,通过政法委员们的视角,分享平安建设实践经验,汇聚力量传播政法声音,共绘和谐社会壮美图景。
稻作文化发祥地那桐镇位于隆安县东南部,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是隆安县经济、农业和文化旅游重镇。全镇辖区面积187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共3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5万人。近年来,那桐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服务壮乡特色“那文化”治理定位,积极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助力守护壮乡和美“枫景”。
广泛发动激活内生力
那桐镇以乡村为落脚点,以能人力量为纽带,广泛发动激活基层治理“软实力”,探索多元共治乡村治理新范式。 那重村——通过联合老年协会、大学生联合会、壮乡巧娘妇女联合会、红领巾议事会、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协会等5支自治队伍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024年化解矛盾纠纷22件,有效维护村屯和谐。 那元村——返乡大学生组成“那元之光”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调解矛盾纠纷等活动,2024年服务群众超4200人次; 浪湾村——推进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将法治文化与民俗活动创新结合,2024年5月“四月八农具节”期间,隆安县人民法院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实地调解土地流转纠纷案件,壮语汉语“双语”释法说理,用乡音拉近距离、用法理传递温度,推动纠纷高效化解。此外,各村积极通过“积分兑换”“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激励机制,引导村民参与平安联创,凝聚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合力。
聚焦堵点筑牢安全线
2024年下半年,镇流村赌博警情多发,群众反映强烈,成为治理“堵点”。那桐镇政法委员统筹派出所警务人员、司法干警及网格员等力量,实地走访、跟进核实、快速处置,迅速控制赌情。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力量,构建“全民监督、有奖举报”机制:村民发现疑似赌博行为即时上报,经公安部门核查属实并成功查处的,每条有效线索给予1000元现金奖励,这一举措极大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通过持续高压打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镇流村涉赌警情实现断崖式下降,从2024年8至11月的7起,到12月底彻底清零,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
那桐镇构建“村-屯-组”三级联动体系,重点围绕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经济债务纠纷等问题进行常态排查,实行“日查日报”制度,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逐一登记建档,整合派出所、司法、信访、乡建中心、妇联等部门资源,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工作方法,形成“户户有人联系、事事有人管理”的治理网络。2024年成功化解积案5起、矛盾纠纷88起,化解三敏感案件14起,办理办结群众信访件22件,实现群体性事件“零发案”目标。
强化宣传教育聚共识
那桐镇多维发力深化法治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专业服务-阵地覆盖-全民宣传”的法治宣教体系。在法治人才培育上,全年组织120名“法律明白人”开展22场次专题培训,覆盖矛盾调解、法规宣传等实务领域,打造乡村法治“带头人” 队伍;在法律服务提质方面,健全法律顾问体系,为12个村(社区)精准配备法律顾问,联动律师团队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2024年累计举办144场惠民法律活动,实现群众法律需求“家门口响应”。同时,在隆武街、教育路打造“法治宣传一条街”,设立平安文化广场,设置普法长廊、法治雕塑等特色载体,营造沉浸式学法氛围。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推送普法内容,线下结合校园安全、禁毒反诈等重点工作,抢抓“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宪法宣传周、“开学第一课”等关键节点,开展知识竞赛、情景剧展演、法治讲座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那桐镇将坚持以“那文化”智慧为指引,让“平安果子”结满田间地头,答好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那桐答卷”。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