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营销的虚与实:成都真是“新西兰首都”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23:02 1

摘要:说实话,我一直认为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小米公司无疑是品牌营销最成功的企业之一。通过创始人雷军的“真诚人设”,收获了一大批铁粉,成为维持该品牌发展的坚实基本盘。目前来看,在整个企业圈还没有任何一位企业家能够达到雷军这样的高度,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像小米公司这样

这些天,关于小米SU7挖孔版涉嫌虚假营销被众多车主联名讨说法一事引发网络热议。小米公司能否成功平息这起对其品牌影响巨大的舆论风波,还有待时间去验证。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小米公司无疑是品牌营销最成功的企业之一。通过创始人雷军的“真诚人设”,收获了一大批铁粉,成为维持该品牌发展的坚实基本盘。目前来看,在整个企业圈还没有任何一位企业家能够达到雷军这样的高度,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像小米公司这样拥有如此巨大的铁粉群体。唯一能够在营销能力上和小米相提并论的,那就只有城市营销圈的佼佼者成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米的企业营销和成都的城市营销才是我国营销界的天花板!两者虽然不在同一个赛道,但却是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将营销玩得风生水起的顶尖选手。

这些年来,成都,这座位于皑皑雪山下的省会城市,正在被各种超越其真实水平的城市标签加持。诸如“中国最宜居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创新活力城市”“新一线城市”等,给大众营销出这座城市休闲宜居、舒适安逸、烟火味慢节奏的城市印象,为这座城市吸引了一大波高度忠诚的粉丝。而这就是城市营销为这座城市带来的结果。

本来最宜居、最幸福以及烟火味慢节奏都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这些年成都凭借其强大的城市营销实力,成功将休闲宜居、烟火味慢节奏的标签深刻在更多人心中,以至于这些人只要踏上这座城市的土地,哪怕是闭上双眼也能立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休闲舒适烟火味,让原本紧绷的心情放松下来。这就是顶级的城市营销为受众带来的心理暗示,而这和小米公司成功的粉丝营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作为城市营销,还是应该注重宣传的边界。在一些没有具体数据衡量的领域搞一点夸大营销,可能别人还找不到你夸大营销的把柄。比如什么幸福感、烟火味、慢节奏、包容大气这类虚幻的方面,你怎么吹都没有事,就算是别人不认同,但也拿不出具体的证据来反驳。但是,如果要在一些存在具体数据的领域去夸大其词地吹嘘,就很容易被人用数据来揭老底。比如,很多成都自媒体长期挂在嘴边的“成都是‘新西兰’首都”这样的说法,就真存在问题。

当然,这里所谓的“新西兰首都”,并不是指真正的大洋洲国家新西兰,而是新疆、西藏、甘肃这三个西部省区在成都自媒体嘴边的简称。这些年来,这些自媒体满网络宣称成都是以上三省区老百姓最主要迁入地,由于迁入人口太多,成都已经在事实上成为这三个省区外迁人口的首都。其目的就是要给大众营造出大量外省人迁入成都的印象,以此凸显这座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和宜居性。

然而,对于成都是“新西兰”首都这一说法,是缺乏事实和数据支撑的,根本就经不起基于事实的推敲。下面,本人就从成都人口流入数据以及新疆、西藏、甘肃三省区人口流出数据来进行多维度对比,来验证“成都是‘新西兰’首都”这张城市营销标签背后的真相。

既然宣称成都是新西兰首都,就说明流入成都的新西兰人一定是特别多。那么,这些年流入成都的市外人口到底有多少呢?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从2010年到2020年,流入成都的外地人达到680多万,看似总量不小。不过,其中有540万都是从四川省内其他地市州流入成都的。真正从省外流入成都的人口还不到150万人。比相邻重庆的221万市外流入人口少了整整70万。实际成都的省外流入人口还不如重庆多。

而在成都这150万省外流入人口中,位居前三名的分别是重庆31.99万人,河南12.37万人,湖北8.09万人。而流入成都的新西兰人却分别只有新疆4万人,西藏3万人和甘肃6.3万人。这三个省区流入成都的合计只有13.3万人。而这仅占成都省外流入总人口的8.9%,远不如重庆、河南和湖北。可见,从新西兰三地流入成都人口占比来看,将成都宣传成新西兰首都,是缺乏数据支撑、站不住脚的。

既然新西兰不是成都省外流入人口主要来源地,那么新西兰三省区人口外流的主要目的地又会是成都吗?

首先我们来看甘肃。和四川一样,甘肃也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但是,我们从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甘肃省其人口主要流向新疆、陕西、宁夏等地,而不是成都。就以庆阳市为例,该市户籍人口269万中就有50万人外流,但其中有25万人都流入了西安。其次是新疆。由于甘肃与新疆因地理相邻、文化相近,截至2020年,流入新疆的甘肃人高达89.9万,占整个新疆其外来人口的31.9%。相比之下,流入成都的甘肃人仅占新疆甘肃籍人口的7%,完全就不是在一个水平上。所以,从甘肃人外迁数据来看,成都并不是甘肃人外迁的重要目的地,要将成都说成是甘肃首都,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我们再看西藏。西藏是我国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型省份,其常住人口中汉族占比不到20%,多为援藏干部、企业职工等政策性迁入。由于文化风俗等原因,真正的西藏本地人几乎不外流。少量外迁者也主要是选择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所以,即便现在拉萨至成都的航线极其便捷,但流入成都的西藏人也不足3万,并且主要还是以返乡的汉族为主。很多人在成都街头看到藏族人,也基本都是来自川西三州。真正来自西藏的藏族同胞其实真不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同样也算不上西藏人的首都。

最后我们再来看新疆。新疆属于典型的人口流入型自治区。迁出人口远低于迁入人口。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和西藏一样,新疆迁出的同样是当初援疆的汉族人。迁出目的地主要以这些援疆人员的原籍为主,其次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省市。迁入新疆的又以甘肃、河南、四川为主。其中,截至2020年迁入新疆的四川人就高达49.59万人,反观流入成都的新疆人却仅仅只有4万人,仅有流入新疆四川人的10%。由此可见,成都也算不上是新疆人的首都。

上世纪50-70年代的“三线建设”曾推动上海、河南等地人口迁入甘肃,但此类政策性迁移已基本结束。如今的人口流动更多由市场驱动。比如甘肃人选择西安,就是因其距离更近、文化同源;西藏人选择北上广,就是因其收入更高;新疆人则因务工需求流向沿海制造业基地。成都虽为西部中心城市,但并未在西部省份的人口迁徙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相邻重庆在省外人口吸引中就比成都强。

事实上,在成都新增人口中,省内其他地市贡献了超过500万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事情,反而体现出四川省内区域之间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成都GDP占全省比重近40%,而甘孜、阿坝等民族地区人均收入不足成都的三分之一。与其说成都是“新西兰首都”,倒不如说成都是“四川人的首都”还要更贴切些。

在西部地区,真正具有强大人口吸引力的应该是重庆。由于其直辖市地位,拥有更优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其汽车、电子产业吸纳了大量中西部劳动力。七普市外流入人口高达221万,高出成都70万。就以2024年为例,重庆新增就业岗位76万个,成都新增就业岗位23万个。两座城市接纳人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知名网络人士就曾说过:“重庆吸引外地人口依靠的是能够养家糊口的就业岗位,而成都吸引外地人口却是依靠‘幸福宜居’的城市标签,两座城市走的是两种不同的道路。”

仔细想来的确如此,这些年成都宣传系统强悍的城市营销能力,确实为成都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红利,才让其拥有超越其真实发展水平的回报。大力营销“十年新增600多万外地人”,却刻意回避“其中500多万均来自省内”这一关键事实。通过“新西兰首都”这样的标签来模糊“省外”与“西部”的概念,营造出“成都辐射整个西部省市”的不真实表象。很多人并不知道,西安才是吸引新西兰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如今西安都没有以新西兰首都自居,成都又如何敢戴上如此的名号呢?

由此证明,诸如“新西兰首都”这样的城市标签,本质上就是一种城市营销话术,其核心目的就是以此来诱导大众,提升城市形象。这和小米营销有着异曲同工之效:产品(城市)能力不够,营销来凑!

一家企业发展,靠的一定是卓越的产品力和良好的服务,而不是无底线营销和洗脑。一座城市发展,靠的一定是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而非“最幸福城市”、“最宜居城市”、“新西兰首都”之类的虚名。如果一家企业或一座城市忽视真实能力的建设,而是沉醉于依靠各种营销神话来为自己美颜,那么一旦真相被大众所知,就离城市形象破产不远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来源:冷眼看巴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