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大新闻!新疆又有了超震撼的考古发现!吐鲁番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组在托克逊县拉网式普查时,意外发现一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大型墓群,这消息一传出,直接在考古界炸了锅!
家人们,大新闻!新疆又有了超震撼的考古发现!吐鲁番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组在托克逊县拉网式普查时,意外发现一处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大型墓群,这消息一传出,直接在考古界炸了锅!
据托克逊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三级主任科员艾克拜·克依木介绍,这个墓群规模特别大,有两个区域,足足两百多座墓葬,占地万余平方米,是目前吐鲁番盆地保存最完好、地表迹象最清晰的早期人类公共墓地。经过实地调查和专家反复认定,确定其年代主要在战国至秦汉时期。要知道,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原大地风云变幻,诸侯争霸到大一统,文化也是交融碰撞,在新疆发现同期大型墓群,意义非凡。
墓群里的墓葬分为圆形石堆墓和方形石堆墓两种类型。它所在的台地紧挨着河滩和水源地,地势平坦开阔,虽说石堆起伏小,不太容易被发现,但这里可是古代游牧民族理想的生活、迁徙和埋葬之地。想想看,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水源就是他们的生命线,平坦开阔的地方既方便放牧、生活,也符合他们对死后安息之所的选择。就像在古代,不管是中原地区还是边疆,人们都很重视墓葬选址,讲究风水、地势,希望逝者能安息,也认为这会影响家族运势。
这次发现的价值简直不可估量。一方面,为研究吐鲁番盆地早期人类生活状况提供了关键线索。以前我们对这里古代人的生活了解有限,只能从古籍里找零星记载,现在墓葬里的随葬品、墓葬形制等,都是解读他们生活的“密码”。要是出土了农具,那就能推断当时农业发展到什么程度,种什么作物、用什么工具;要是发现精美的手工艺品,还能窥探古代的工艺技术和审美观念,说不定能看到融合了中原和西域风格的独特设计呢。另一方面,对研究草原丝绸之路上游牧文明交流,它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战国至秦汉时期,丝绸之路虽未完全成型,但东西方已经有早期的贸易与文化往来。这片墓群出土的文物,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当时不同文明交流的细节,比如有没有中原的丝绸、西域的香料,又或者独特的文化符号是怎么传播、融合的。
回顾历史,新疆地区曾是众多游牧民族的栖息地,匈奴、月氏等民族在此留下独特文化印记。1976 - 1978年在天山阿拉沟还发掘出多座战国时期古墓,出土了像对虎纹金箔带、回虎形圆金牌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带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说不定这次新发现的墓群里,也能出土类似让人眼前一亮的宝贝。
目前,考古工作才刚起步,后续肯定还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大家一起持续关注,看看这座神秘墓群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关于历史的震撼发现!
来源:荷塘月色xyz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