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画面中,两位新闻主播坐在演播台上,笔记本电脑的背板上贴满了广告。女主播前方的广告牌写着“全场2.5折,假一赔十”,在给电视台自办的“翡翠和田玉文化节”打广告。男主播这边写着“丹参保心茶对血管好、对心脏好”。
作者|James
先来个脑筋急转弯,“电视台温馨提示你”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果你猜 “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出行请注意交通安全”那就错了。正确答案是“如果你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
在这里一本正经给你“温馨提示”的是广东广播台《DV现场》主持人卢俊宇,他下一秒钟就会出现在民生新闻的主播台上面。
最近还有一张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今日关注》栏目的画面截图,在网上走红。
画面中,两位新闻主播坐在演播台上,笔记本电脑的背板上贴满了广告。女主播前方的广告牌写着“全场2.5折,假一赔十”,在给电视台自办的“翡翠和田玉文化节”打广告。男主播这边写着“丹参保心茶对血管好、对心脏好”。
不仅如此,两位主播的中间还夹着两瓶“怡宝”。搞笑的是,两瓶水还有“专属底座”。
截图受到了网友群嘲,被说“主持人就差把广告牌贴脑门上了”。珠江频道在评论区表示整改。时隔几日,广告已经撤下,只留下了主持人桌子上的怡宝纯净水。
不过,网友吐槽的句子却如一块大石头,砸在每个电视人的心头:
“现在,电视台已经衰落成这样了?”
电视台用各种各样的小广告贴满新闻画面,其实并不是新闻。即使是中央媒体,广告经营也经常大幅度增加广告时长。电视台的广告产品仍然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纷纷亲自下场代言,将自身和电视台的公信力变现。地市级媒体处境更为艰难,唯一一家上市的长沙广电旗下的中广天泽,节目制作业务受到平台挤压,2024年主营业务营收不足3亿,今年走到了ST退市的边缘。虽然中广天择并不代表地面台业务,但长沙台作为地面四小龙之一,这些强势地面台曾经营收都在10亿以上,2017年上海地面频道2012年更是高达33.93亿元,远超一般省级卫视。出路何在?一方面,电视台纵有诸多不利因素,依然是稳定的“体制内”;另一方面,新闻理想也吸引一些新鲜血液持续进入。白岩松近期就在强调,现在学新闻专业的动力是有“三份工资”,包括金钱工资、情感工资和精神工资。因此电视台的非市场化要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珠江台四大天王”——舒筋健腰丸、曹清华、沙普爱思、天草丹参保心茶,在广东人的电视屏幕上天天霸屏,甚至蔓延到有线落地的TVB翡翠台(直接插入广告)。就着《外来媳妇本地郎》下饭的广东人,没有谁敢说自己没被“四大天王”支配和洗脑过。
至于其它新闻节目如《DV现场》《城事特搜》等等,也逃脱不了小广告的荼毒。
有广告分销商告诉娱乐资本论,珠江台的药品信息会嵌入如《粤韵风华》等文化节目,或在《珠江新闻眼》、《今日关注》等新闻栏目前后高频投放,以期通过场景化营销和权威栏目的“光环效应”提升转化率。
其表示,“丹参保心茶”广告曾采用“名医访谈+患者证言”并在新闻栏目前投放,这个策略取得了不俗的咨询量。此外,广告中常出现的400咨询电话和“无理由退换”承诺,也被视为区别于网络推广、构建信任体系的关键手段。
除了“真奥金银花口服液”等偏本地,丹参茶、“补肺丸”、“香丹清”等其实都是“全国连锁大品牌”,几乎每个人的家乡都会看到其广告。
从上世纪走来的老年人,受到年轻时候的思维影响,很容易认为电视和广播播出的都是真的。地方电视台的“神医”广告现象成为屡禁不止的顽疾,对中老年观众造成了广泛的误导,引发健康风险。
这些广告往往以“养生访谈”、“健康讲座”等看似权威的节目形式包装,邀请一批身份多变、头衔各异的所谓“专家”、“神医”现身说法,推销各类号称能治疗疑难杂症的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
2017年前后,“百变神医”刘洪斌(滨)火爆出圈,这位银发老人曾在三年内以至少九个不同身份,如“苗医传承人”、“北大专家”、“蒙医后人”等,活跃于多家省级卫视的健康节目中,推销的“神药”涵盖了从咳嗽、糖尿病到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症。
此类“神医”广告的制作和传播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调查揭示,部分生产商会主动提供“专家”资源和“话术”脚本,节目中的患者、观众乃至部分“专家”都可能是雇佣的演员,通过精心编排的“现场互动”和“患者感谢”来营造疗效显著的假象。
这些广告不仅严重夸大产品功效,甚至虚构产品成分与原理,对辨别能力较弱的中老年群体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不仅骗取钱财,更可能延误正规治疗。
尽管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缔了一批违规广告和节目,但“神医”广告仍时有变种出现,也有向线上平台转移的趋势。总台3·15晚会也曾曝光,有的无良厂家会寄送专门的“收音机”,循环播放U盘存储的节目和广告,并用电话诱骗老年人购买。
整改之后,怡宝的广告还是在珠江台留下来了。作为大家都不反感、有国资背景的产品,怡宝也频繁地出现在中央5套的节目中。
当然,贵为央视的广告,也早就没有那么好卖了。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春晚广告、联播贴片报时曾经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现在不太确定。
在电视最黄金的年代,央视的广告时段是拆成一个又一个5秒钟卖的。然而此后随着电视的传播地位下降,央视开始逐步推出7.5秒钟广告替代5秒钟广告,超过30秒的广告也逐渐增多。到2012年,央视曾经在天气预报之后,焦点访谈之前的3分钟时段当中,仅仅只播出一个长达3分钟的广告。
这个广告是青海春天的冬虫夏草品牌“极草”投放的,一时间也引发舆论哗然;不过广告主作为案例,还被央视收录进了一本书里面。在它们投广告的那个时间,极草药片的单位售价是当时国际金价的3倍。
极草之后,同一家公司改做另一款产品听花酒,都是在网上舆论颇有争议的品牌,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待遇不是上了黄金时间广告位,而是上了3·15晚会。
2016年,央视开始推出一个叫“国家品牌计划”的套播方案,后来因为使用“国家”字眼不太恰当,改名叫“品牌强国工程”。在这个方案引入之后,央视的广告现在多了不少长达几分钟的专题片模式,这些广告的样式看起来也跟新闻差不太多,有时候也会有新闻播音员配音。
但是,位于头部的总台,总归还是可以引入一些“形象气质佳”的品牌。而省台和县级台没有这么好的广告资源,每天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广告,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
每个地方的电台或电视台都有属于自己的广告刻板印象。各地新闻综合长期被叫做“海参台”、“装修台”,“XX整装”“X奶奶海参”还有虫草、红木、三七粉、牛肉罐头什么的,持续带来“沪/粤爷冲击”。
所以说珠江台在新闻里面插广告板,也不是仅此一家才这么干。这事之所以能在网上火起来,恐怕还是因为这两年大家都不怎么看电视了,才会对此感到惊奇。
相比这些硬广告让人头疼,在看起来是正常节目中进行的植入,主持人用自己的名气和公信力代言,使节目和广告变得难以区分,则是现在更普遍的趋势。
中央二套在黄金时段曾经有《购物街》这样的栏目。如今这类节目的继承者叫《央央好物嗨购派》,每周六在CCTV2播出,并通过央视频客户端联动,实现了从自有客户端直接下单的一个飞跃。
总台于2024年底启动了名为“央央好物”的直播电商平台,并于2025年1月开始常态化运营,“标志着国家级媒体在媒体融合与商业变现路径上的又一次重要探索”。“央央好物”旨在依托总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与优秀品牌合作,通过央视频等自有平台及第三方平台账号,“全年不间断地为观众推介优质商品”。
与上面提到的“品牌强国工程”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假装是新闻片不同,“央央好物”的核心特色之一在于总台主持人的深度参与。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等一批国民熟知的主持人纷纷走进直播间,利用其专业素养和个人影响力为产品背书,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对各地农业的支持态度。
总台有样,下面学样。东方卫视2022年开始尝试推出“番茄商城”小程序和网上直播,与已有的东方购物频道不同,主持人优嘉、张婕、丹丹、杨乐和刘畅全都是东方卫视的现役主持。
“央央好物”的上线也引发了广泛讨论。总台的品牌效应和主持人天团的号召力,无疑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初始流量和关注度;“央央好物”选品策略更侧重于国货精品、农副产品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希望稳扎稳打不出错。当然,不是寄托于品牌大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
2月17日,央视新闻《中国经济引力场》节目走进华为松山湖基地,主持人劳春燕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岚图汽车CEO卢放共同直播。在节目中,华为方面着力宣传“上车智驾开、下车智驾停”等概念,并说L2 实现了“脱脚”,L3可以实现“脱手、脱眼”,驾驶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短暂地将双手从方向盘上移开,视线也可以离开路面,等等。央视新闻新媒体和央视频此后又在多场网络直播宣传华为的“智驾”概念。
之后就是3月29日发生了小米SU7的致命事故,引发舆论对车企一味宣传“智驾”概念的质疑。
这种联合企业进行品牌宣传的方式,说明哪怕电视广告时段包场,都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胃口,必须绑定电视台和主持人的信誉,来给企业进行背书。
这句“广东广播电视台温馨提示你”的下一句是什么?并不是公益广告之类,而是“如果你坐骨神经痛、椎管狭窄……”。一本正经给你“温馨提示”的是《DV现场》主持人卢俊宇,他下一秒钟就会出现在民生新闻的主播台上面。
在《今日关注》做主播时间最长的郑达老师,在耕耘20多年后也被说“晚节不保”,近几年为“舒筋健腰丸”做广告,一句“腰间盘出咗问题,痛啊!”替代他多年的屏幕形象,成了谈到这个名字时候的第一印象。
这些问题随便拿出一个,都比主播在电脑上贴一条广告要严重得多。
2022年,地方频道的方言王牌节目《嘎讪胡》鼓起勇气,对节目中插广告的乱象做了一次整治,虽然依旧是主持人舒悦坐镇,但节目中不再展示观众不喜欢的广告了,还引发本地网友好评。
然后呢?2025年开年伊始,《嘎讪胡》作为最后一档沪语节目,停播了。
说完中央和省级电视台,我们来看看稍微下沉一点的情况。
在A股当中,广电系统的传媒股从来就算不上是多么好的投资标的。去年在文娱股普遍蹭AIGC的大背景下,广电系股票只能算是“别人吃肉它喝汤”,目前股价的支撑主要来自自带基础设施的收租身份(如歌华有线),以及政务接单(如吉视传媒)。
在这之中,非省台的广电系统里面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如今走到了退市边缘。如果连行业中状态最好的一家都已经是这样了,其它同行的境遇可想而知。
4月29日,中广天择公告称,由于公司2024年度利润为负且主营营收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天择”。
中广天择是长沙广电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诞生于2007年,凭借《星动亚洲》《冲上云霄》等节目风生水起,2017年登陆上交所时,市值一度突破50亿元。公司业务涉及视频版权运营、产教融合、文旅融合、数字资产运营等领域。
2019年,中广天择与B站联合出品的警务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三季播放量达6.9亿次,评分稳居9.7分以上。节目中“有新的警情,请查收”的提示音,被网友戏称为“抓了么订单”,引发大量讨论和“自来水”。
这也说明在新媒体时代,中广天择并非没有高光时刻;但“守护系列”的现象级IP却未能挽救公司业绩。问题核心在于:在核心渠道转移的背景下,内容越成功,平台越强大。
中广天择上市之初,电视台依然作为核心传播渠道之一,掌控着内容分发的命脉,保证它可以获得稳定收益。如今,节目热度、流量和大部分收入留在了B站,而中广天择作为内容提供方,仅获得有限的制作分成。
各大视频平台和头部卫视推行“降本增效”策略,直接压低内容采购价格。中广天择年报显示,2024年度节目销售及制作服务收入同比下降了919万元。
据年报,中广天择2024年净利润-1703.6万元,同比减少96.46%;每股收益-0.13元,同比减少85.71%。
中广天择表示将依托国资优势,夯实主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制作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争取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同日公司公告,将长沙广电持有的“长沙体育产业经营有限公司”赛事运营业务并入公司。去年长沙体产公司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累计727.93万元。
这些年,中广天择虽尝试布局短剧、MCN等新业务,但因缺乏自有流量入口,在供给过剩、可替代性极强的短剧市场,不投流意味着难出效果;直播带货的收入也在下降。
凭借《守护系列》《儿科医生系列》等纪录片,加上一个长沙马拉松,能拯救这棵地市台上市公司的“独苗”于水火吗?
如上文所述,广电类媒体呈现资源集中的趋势。在几家大台之外,其余省台基本不发声;地市媒体除长沙还在努力打自制品牌,其它都进入电视和报纸合并的“融媒体中心”阶段,还在进一步缩编。
电视行业总体上难以适应新媒体崛起造成的巨大冲击。目前开机率、收视率等指标下降,本质上是因为节目内容同质化,创新性和信息量比不上网上UGC/PGC内容,有时候传播语态也比较落后。
为了生存,电视常规节目制作越来越向“创收”倾斜,包括主持人直播带货、记者变身“销售”、节目软植入等现象普遍。但是节目质量差会让创收越来越难,经费不足又导致优秀人才出走,就像吴梦知离开芒果一样,恐怕会形成恶性循环。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如今,在小红书上搜索与广电类媒体有关的帖子,可以发现两种人同时存在。
一种是干了很多年的媒体人决定出走,离开平台;或者是有些人跟台里发生了财务、劳务纠纷。另一种是新人接到offer,正在犹豫要不要进入,他们也在迷茫地问着某一个用人单位是不是体制内的,是否有编制。
如此看来,广电也算是个“围城”。
以前就有媒体报道,比上面说的长沙广电更小的地方台,目前仍然要保留其编制,而不是被大的媒体集团吞并之后只留一个记者站——这是体制造成的问题,确实让进入这些小地方的人过得非常辛苦。
有的地方台为了营收“整活”,也会接一些本地开业庆典、婚礼主持的单子。但再小的体制内,终究也是体制内。如果能保持工作的稳定,稍微有点辛苦也是可以忍耐的。
除了以上这些现实因素,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驱动力量,正在促使着新鲜血液进入广电行业——那就是一个听起来甚至有点傻里傻气的词:新闻理想。
最近,央视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白岩松减少了出镜频率,更多的在各地讲学。他先是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系开课,然后又趁着阅读日,去杭州参与书店的讲座,以及接受河南台《大象会客厅》的专访等等。
在面对新闻学学生时,白岩松对他们寄予厚望。他提出,现在学新闻专业的动力是有“三份工资”,包括金钱工资、情感工资和精神工资。他相信,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即使未来的经济回报并非出众,仍然信仰好的新闻可以推动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参会的年轻人也大部分保持着认真的心情,以及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现实的期待。
体制内稳定工作依然对新鲜血液具有吸引力,电视媒体仍然可以是很多年轻人职业生涯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也需要建立更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尽管经费有限,也可以善用资源。白岩松自己就是受益于90年代初新闻评论部起于草莽,招人做节目都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的传记也写到,自己明显感受到组织内部的活力。
如果在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中难以与新媒体匹敌,电视媒体也可以针对市场调节的弱点,以体制优势和非市场化的考核因素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更多反映现实生活、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做一些“市场不喜欢,但是公众需要”的内容。NHK纪录片、台湾地区“公视”的《我们与恶的距离》等,就是在纯市场化前提下很难操作的题材。
娱乐资本论的多篇报道展现了市场调节的弱点,比如评价“母女题材受限”的报道指出,市场化制作团队当下在刻画母亲形象乃至女性形象时,被甲方要求不能够“极致的坏”,即便是坏也需要在“无奈”或者“被迫”的处境下。一个行业潜规则是,母亲不能在没经过孩子的同意的情况下谈恋爱,就算谈了,也需要永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最终需要大团圆的结局。河豚君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走向,原因主要是出于商业的考量,平台需要考虑到大多数观众的情感共鸣,甚至会刻意把人物处理得“扁平化”。
电视台的困境并不等于视频媒体的困境,更不等于媒体的困境。具备优秀电视能力的人才不一定都在体制内或体制外,电视媒体的内容出圈也不限于在大屏还是在小屏。
白岩松们希望证明,体制内仍然可以做好的新闻、优秀的节目,仍然可以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应对挑战。现实就是这样,充满着各种复杂因素的纠缠,而希望恐怕也孕育于其中。
来源:娱乐资本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