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一社区!这群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各展所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8:10 1

摘要:当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展示刺绣技艺时,机场路社区广场的电子屏正同步播放着《我们是一家人》宣传视频;药学与食品学院师生们正与社区居民一起亲手种下第一批药用植物;畜牧兽医学院的“宠物义诊”摊位前已排起长队……在西南民族大学“一学院一社区”的育人实践中,这样的场景已成

当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展示刺绣技艺时,机场路社区广场的电子屏正同步播放着《我们是一家人》宣传视频;药学与食品学院师生们正与社区居民一起亲手种下第一批药用植物;畜牧兽医学院的“宠物义诊”摊位前已排起长队……在西南民族大学“一学院一社区”的育人实践中,这样的场景已成常态。学校通过数字化赋能、品牌化运作、体系化建设,探索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专业服务架起校社协同育人桥梁

在“志愿市集”常态化运作机制下,各学院与24个社区形成精准对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师生为社区老人实操演示“智能手机操作流程”,建筑学院志愿者用墙绘装点社区公共空间……近三年累计孵化“幸福公益相馆”“石榴籽调解室”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周周有服务、月月有主题”的实践育人图谱。

品牌项目激活思政教育新动能

“加入‘雷锋班’后,我读懂了螺丝钉精神的时代价值。”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谭同学在社区志愿服务日记中写道。学校创新思政教育载体,聘请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会长、雷锋所在团第十二任团长马剑等担任实践导师,培育出“青春伴夕阳”“绿电科普课堂”等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我们和社区群众舞起‘板凳龙’、编织片片‘棕编’、描绘品鉴‘糖画’,打响白马非遗传承名片。”志愿者李同学分享了走进社区,跟随“守艺人”感受文化魅力的经历。体育学院师生带领桂花堰社区居民学练《八段锦》,引领居民体验传统健身气功的魅力。

数字技术打通文化育人“最后一米”

学校打造的“小迪・道中华”数字工作室,已发布55期中华文化主题短视频,视频总阅读量累计超过100万次,全网浏览量超过200万次。通过校地共建的数字化宣教平台,“非遗里的中国年”“我为巴蜀文化代言”等特色内容覆盖群众师生,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传播矩阵。

西南民族大学团委书记杨丽介绍,学校已与成都市双流区、武侯区共建24个“铸牢”实践基地,52名大学生兼职社区团干部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下一步将深入推动“社区+高校”校地联动模式实践模式,把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转化为移动课堂,构建“实践-反思-提升”的育人闭环,让社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

End

校对:严 妍(陕西科技大学)

责编:田 雪校审:盖奕洁投稿:zgqnzyz@126.com

来源:中国青年志愿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