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至12日,新化县政协常委、县菜篮子协会执行会长陈艺友率湖南掌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行,赴“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开展为期3天的考察交流。此次行程以汲取全国设施农业标杆经验为核心,聚焦产销对接机制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旨在为新化县农产品供应链注入提
5月10日至12日,新化县政协常委、县菜篮子协会执行会长陈艺友率湖南掌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行,赴“中国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开展为期3天的考察交流。此次行程以汲取全国设施农业标杆经验为核心,聚焦产销对接机制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旨在为新化县农产品供应链注入提质升级新动能。
在山东中禾四方规划设计院院长孙翔、寿光蔬控农业公司总经理李钦然等当地农业专家陪同下,考察团深度走访寿光农业全产业链核心节点:先后参观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实地调研寿光菜农辣椒种植温室、田间地头菜市场、寿光田马果菜批发市场、寿光蔬菜小镇等标杆项目,并深入粤港澳大湾区潍坊配送中心及食品加工厂,系统解析寿光蔬菜从品种研发、智能种植、精深加工到冷链流通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尤其在寿光大西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其AI温控系统、水肥一体化智能装备及区块链溯源平台,为新化县菜篮子协会与掌勺农业的种植和配送业务提供了可复制的新样板。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湖南掌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我县蔬菜企业面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技术推广滞后等特性。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蔬菜种植的布局不合理和产销脱节,影响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此外,由于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种植技术水平较低,导致蔬菜品质不稳定,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且蔬菜品种较为单一,这导致了蔬菜市场的供需不平衡,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随后县菜篮子协会执行会长陈艺友介绍新化县蔬菜产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使得蔬菜在市场上竞争力不足,难以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且我县蔬菜产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相对较少,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较为薄弱。同时,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着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方面的难题,亟待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机制,农民对新技术的使用率不高,限制了蔬菜生产的效益提升。
陈会长表示此次考察“寿光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极具示范价值,从设施农业技术标准输出,到‘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的溢价能力,正是我们完善本地基地建设、构建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品控体系的重要参照。”回去后将向菜篮子协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汇报此次参观考察的成果,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希望通过“寿光模式”的先进理念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推动新化县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山东省寿光市作为全国设施农业发源地,蔬菜播种面积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年产值110亿元,年交易额200亿元。全国60%的日光温室大棚采用“寿光标准”,其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277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8亿株。寿光蔬芯种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寿光市通过“技术输出+园区托管+品牌赋能”三位一体模式,当地已为全国20余个省份提供覆盖“设计—生产—销售”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成功带动多地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
此次考察是两地农业协作的破冰之旅。新化县菜篮子协会执行会长陈艺友在座谈中指出,“新化作为‘湘菜食材之乡’,拥有丰富的山地特色农产品资源,而寿光在设施农业技术、标准化运营及市场网络建设上优势显著,未来将推动寿光技术标准与新化特色农业结合,尤其在冷链配送、订单农业等领域深化合作,提升‘湘菜’食材供应品质。” (通讯员 廖美新)
来源:三湘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