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国!浙大邀请你“玩转”AI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04:36 1

摘要:“许多浙大本科生不满足于仅仅使用AI,而想参与到AI系统的构建和相关科研工作中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为教授团队开发了Generative AI应用平台,当时本科还没毕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陆俊宇与潘瑞哲深度参与搭建和维护了ChatMate平台的前后端

原创 等你参赛的 浙江大学

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下

学习AI

拥抱AI

在求是园

你还可以

创新创造

“玩转”AI

如果你对AI感兴趣

那么这场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比赛

不要错过!

(比赛、报名详情点击图片)

“玩转”AI

与AI的双向奔赴

“许多浙大本科生不满足于仅仅使用AI,而想参与到AI系统的构建和相关科研工作中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为教授团队开发了Generative AI应用平台,当时本科还没毕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陆俊宇与潘瑞哲深度参与搭建和维护了ChatMate平台的前后端系统,还深度参与提示词工程和知识库构建相关工作、负责DeepSeek大模型的接入和调试工作。

本科生“玩转”AI的现象,在求是园并不罕见,启真湖里涌动着“求是创新”的热浪。

2020年10月,正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就读大四的司雨轩作为主要参与人先后参与了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结合的角膜病智能诊断模型与系统和面向多中心的人机融合智能角膜病会诊平台项目,研发了一种支持单张 、多张图像、手术视频输入,覆盖诊断、病灶描述、手术分析、报告生成等全任务链的眼科医疗多模态基座模型。

2021年10月,竺可桢学院求是科学班大四学生袁洲航加入其中,开发了一种可以生成时间序列医学图像的生成模型,并用于医学图像的时间序列轨迹生成和预测。

两位作为有计算机背景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加入人工智能和医学交叉课题组,通过参与高水平研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创重点项目),并承担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将AI技术与医学深度融合。目前,他们都博士就读于浙大医学院,研究方向为眼科学+AI交叉。这种跨学科实践打破了专业壁垒,培养了AI+医学复合型人才,并推动了医学教育的智能化发展。

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谢文加老师为本科见习生讲授AI整合的临床课程:感染性角膜炎

“我参与了‘慧学外语’的模型部署、改进和封装,这是我接触AI实践的开端。”来自竺可桢混合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阳毓昕参与了‘慧学外语’的项目,她表示学校的AI相关课程与导师制都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平台AI模块的使用界面

AI玩得“6”

秘籍在这里

浙大学子如何习得这般AI实践能力?自2024年3月,本科生院设立155项AI For Education系列实证教学研究、11门垂域试点课程等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为师生提供理论指导、技术咨询、算力支持及语料资源……这些实践展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无限可能。

学校将继续通过项目式、探究式的竞赛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思维、技术研发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开放性视野与跨界格局。

全新比赛即将开启,欢迎你来“战”!

浙江大学将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启真问智” 人工智能模型&智能体大赛。

大赛围绕Research For Education设置开放性赛题:面向量大面广、基础通识的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大学思政、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写作、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形势与政策、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践启蒙等课程教与学场景的公共课程;面向小班教学、专精高深的专业课程教与学场景的专业课程;面向包括理工科实验、临床医学模拟、工程实训等的实验课程;面向不同学科的科研训练的学术训练。

参赛团队不限年龄、专业、年级、可以跨院系、跨年级、跨高校组队参赛,在规定时间内,选择通义千问 2.5 系列模型或自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及技术平台作为基座,聚焦某个应用场景,自选自建数据语料库训练打造人工智能模型或智能体。

浙大邀请你一起“玩转”AI

和浙大学子

在人工智能浪潮中逐浪前行

文字记者:金丽娜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