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盗墓奇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3:25 1

摘要:这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桐丘县南十里处,有个上陵村,这个村子里的人以务农为生,耕种着贫瘠的土地,大多人家日子很是贫苦,桐丘县的人都笑他们,说他们是守着宝贝吃苦的人。

这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桐丘县南十里处,有个上陵村,这个村子里的人以务农为生,耕种着贫瘠的土地,大多人家日子很是贫苦,桐丘县的人都笑他们,说他们是守着宝贝吃苦的人。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当地有个传说,说是在这上陵村,埋葬着野城君,野城君何许人也?他是一个上古方国君主,生性残暴,在世时搜刮很多财宝,死后都埋进了陵墓里。

桐丘县的人都道,若是将野城君的陵墓挖开,必能得到很多财宝,而上陵村的人守着这个好地方,却只能艰难度日,可不是守着宝贝吃苦吗?

其实上陵村的人并非不想开挖野城君的陵墓,只是他们找不到,他们曾经将村子挖了个遍,也没找到陵墓所在,久而久之,上陵村的人大都把这个传说当成了谣传。

但唯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名叫魏元,他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多年,也没能得到功名,如今只有他深信上陵村实有野城君的陵墓,因耐不得贫穷,他就想要找到野城君的陵墓,发掘其中的财宝。

一、盗墓

为了找到野城君的陵墓,魏元痴迷于阅读各种堪舆之书,到处拜访风水名士,可惜耗费多年时光,也不过是白费工夫,没能得到财宝不说,把婚姻也耽误了,三十几岁也没能娶妻。

后来也是机缘巧合,魏元听人说河西庆州有闫氏五兄弟,这五兄弟最擅长寻穴摸金,他们在此道中发了财,于是魏元去了趟河西之地,找到闫家五兄弟,要请他们帮忙寻找发掘野城君的陵墓,允诺事成之后平分财宝。

不料闫氏五兄弟听了魏元所说,顿时勃然大怒,正色道:“我们兄弟都是安善之人,几时做过盗墓之事?你却是找错了人,还是快快离去的好,迟一些就报官抓你。”

魏元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垂头丧气的返回了桐丘县,你道这闫氏兄弟真没盗过墓?其实不然,只是这个行当不甚光彩,他们向来不承认是此道中人,更别说魏元只是一个陌生人。

在魏元走后,闫氏五兄弟一起合计道:“听此人所说,野城君的陵墓里似乎真有大富贵,不如咱们兄弟走一趟,取了这桩富贵。”

五兄弟计议已定,便带着应用器具,偷偷来到桐丘县上陵村,他们只略微一看,便知道了野城君陵墓所在,你道野城君陵墓在哪里?

原来上陵村有条河,随着时光流逝,这条河将野城君陵墓的坟冢冲刷殆尽,后来河床更是移到陵墓之上,因为被河流掩盖,所以上陵村的人难以寻到,而闫氏五兄弟是个中高手,只一眼便看出陵墓所在。

找到野城君陵墓之后,闫氏五兄弟白天不敢轻动,唯恐惊动村里人,到了夜里才敢偷偷掘土挖洞,连着忙碌了几夜,总算从河边斜着挖出一条地洞直通到河床下墓室中。

他们进入墓室后,但见里面并未浸水,用火光照着一看,不禁惊的目瞪口呆,只见金银珠宝堆积如山,饶是他们盗墓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大富贵,盗了那么多墓,得到的财宝加一起也不及这次多。

为了搬运这些财宝,闫氏五兄弟又花了好几夜的时间,待他们将财宝带回家之后,从此金盆洗手,再也没干盗墓这个行当了。

而他们做这一切,因为都是夜间偷偷所为,所以上陵村的人浑然不觉,此刻还在千方百计寻找野城君陵墓的魏元,完全不知自己惦念的财宝已经不翼而飞。

二、绿衫

且说那时候,上陵村有一个女人名叫金娘,她是个胎里带的疯子,自幼说话不知颠倒,吃饭不知饥饱,因她疯的厉害,始终也没找到婆家。

父母在世时,尚能养着她,父母去世后,就剩她一个人孤零零活着,因没人照管,她总是满脸污垢披头散发的在村里乱跑,同村人顾念她可怜,也会给她些吃喝,尤其魏元施舍她最多,因而让她得以饥一顿饱一顿的续着命,好歹是没死。

单说这日,金娘追着一只喜鹊,癫着步子来到河边,见草丛里丢了件绿色的女子衣衫,就很开心的穿在了自己身上,她刚刚将绿衫穿上,怪事发生了,一向疯癫的她,立刻不疯了,变成了正常人。

若问这件绿衫从何而来?其实它来自野城君的墓里,是同葬的野城君妻子的衣服,虽说过了上千年,但这件衣服并未像墓里其他人的衣服一样朽烂,依然完好如新。

闫氏五兄弟见到这件衣服时也觉得奇怪,想不明白它为何没有朽烂,因见其质地坚韧,就拿它往外兜运财宝,等财宝运完了,就将其随手丢在草丛里,正被金娘发现。

此刻金娘变成了明白人,就去河边洗去脸上污垢,整理了头发,活脱脱是一个标致美人,随后她前往魏元家里。

那时魏元正在寒舍中苦读一本风水书,陡然看到一个貌美女子来到自己家,奇怪问道:“你是何人?来我家有何贵干?“

显然魏元并没有认出来,眼前这貌美女子正是自己之前经常施舍的疯女人金娘,之前的金娘形容邋遢,与如今判若两人。

金娘望着他吃惊的样子,笑道:“魏郎怎的忘了?我便是金娘,往日多亏你,我才没饿死,现在我来告诉你一件事,那野城君墓里的财宝,以后你不要惦记了,因为已经被人盗走了。”

闻听眼前女子便是村里的疯女人金娘,魏元觉得很是意外,当听到金娘说野城君陵墓中的财宝被人盗走了,更令他感到震惊,当时难以置信的问道:“你怎么知道野城君墓里的财宝被人盗走了?”

金娘说道:“因为我发现了盗洞,如果你不信的话,我带你去看!”

于是魏元随着金娘来到河边,果然看到一个不大的盗洞,两人从盗洞下去,进入墓室,点起火光,只见里面被翻的七零八落,骨骸也随处丢弃,而财宝却是完全没了踪影。

魏元为了这些财宝苦心半生,如今眼见被人取走,顿时气血上涌,两眼发黑,一下子晕倒在地,人事不省了。

金娘见状大惊,慌忙掐人中将他救醒,醒来后他却变成了一副痴呆的模样,只会张嘴但是说不出话来,身体更是软塌塌的站不来,很显然他这是急火攻心伤了心智。

金娘当时只好将他拖出墓穴,然后使尽力气将他背回家去,此后便在他家里住下,给他喂饭喂水,衣不解带的照料他。

村里人听说野城君陵墓被盗,都大骂盗墓贼不该来取村里财宝,当大家得知金娘这个疯子不再疯了,而书生魏元却变成了痴呆,又觉得很惊奇。

如此金娘悉心照料了魏元两个月,某天,躺在床上的魏元忽然喊出一声“苦也!”

金娘听到他能开口说话了,知道他大概是好了,心中甚喜,坐在床头劝慰他道:“魏郎不必忧虑,荣华富贵之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做个寻常人家也罢了。”

魏元叹道:“造化弄人,也只好如此了。”

从此魏元便振作了起来,去邻村财主家谋了个账房先生的职事,之后请了个媒人提亲,将金娘娶了来,两人成亲之后,非常恩爱,隔了一年,金娘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做魏羽。

三、羊皮

魏羽这孩子哪里都好,只是不甚喜爱读书,待他成年后,魏元和金娘便将这些年勤俭度日攒下的积蓄都拿出来,让他学做经商。

那时候魏羽因见市面上羊皮紧俏,便用父母给的钱,买下一头骡子和一辆大车,前往北州边关,要贩运一批羊皮回来售卖。

不料到了边关后,魏羽正撞见了闫氏五兄弟,原来他们五兄弟自从不干盗墓营生后,便长期在边关做羊皮生意,天下就是有这般巧事,偏偏让魏羽遇到他们。

这闫氏五兄弟做生意时惯常耍奸骗人,见魏羽来买羊皮,便用好话将他唬住,等谈好价钱交了钱,却使出阴阳手法,待装车时,用好羊皮裹了虫蛀鼠咬的烂羊皮,打成捆给他装在车上。

魏羽是个耿直粗心的人,加之涉世未深,因见这闫氏五兄弟说话慷慨,以为他们是正人君子,所以心里不加提防,没有仔细查看,以致上了大当。

待他赶着骡车南下行了数百里,某天赶上天降急雨,将羊皮全部打湿,天晴后他要晾晒羊皮时,打开绳捆方才发现,里面全是一文不值的烂羊皮,这时方知自己是上当受骗了,于是坐在地上嚎哭不已,一边哭一边大骂那五个奸商。

哭了多时,他心想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一下子给自己败完了,回家却如何跟父母交代?想来想去,便动了出家的念头,他常听人说河东大山里多寺庙道观,有很多高道高僧在那里修行,于是就丢了烂羊皮,就近卖了骡子和大车,以及仅有的几张好羊皮,徒步前往河东,好歹要寻个高道高僧拜师当徒弟。

走了多日之后,他来到潞州府地界,在山中转来转去,到处寻找高道高僧,寻了月余也没遇到中意的,这天看看天色要黑了,就去找地方投宿,到了客店却才发现,盘缠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

店家见他无钱,就往外赶人,口中说道:“我们这客店是小本买卖,却不是行善的,你要找行善的,就该去东山无量观,那里的观主赵真人一向愿意留人投宿。”

四、遇仙

从客店出来,魏羽心说如今正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没别的办法,也只好去无量观走一遭了,他便前往了东山,到了那里,果然见到一座小道观,山门赫然写着“无量观”三个大字。

魏羽叩响门环,不多时一个道童开门出来,他向道童说明借宿之意,道童便将他请了进去,因房舍不多,道童就留他在自己房里歇宿。

将要入睡之时,窗外突然亮起一片金光,紧接着起了一阵短暂的大风,魏羽惊异道:“这山里起风怎么还有金光?”

道童答道:“这并非寻常之风,乃是家师访友乘风归来了。”

闻言魏羽心里惊骇,心说自己这月余来到处寻找高人拜师,没想到凑巧在这座不起眼的小道观遇上,却不能错过机会,明日好歹要拜师。

次日天色微亮,道童早早起床,魏羽也跟着起来,道童起床后去烧火做饭,魏羽则去寻赵真人拜师。

魏羽在观内到处寻找,见静室开着门,便走了进去,但见静室中一人盘膝而坐,正在炼气导引,这人长得鹤发童颜,一副仙风道骨,魏羽心知这便是赵真人,当即跪倒在地,口说拜师之事。

赵真人被魏羽打搅了修行,心里好大的不快,刚要开口斥责,待看清魏羽相貌,却将到口的话收了回来,转而和气的问道:“你为何要拜贫道为师?难道不知在山中修行很是清苦?”

当下魏羽就将因贩羊皮受骗折了本钱,因无颜回家见父母,所以不得不出家的事情说了一遍,赵真人听完笑道:“你要拜贫道为师,贫道却不能同意,因为你我无师徒之缘,不过念在你是故人之子,贫道倒是想请你做一件事,事成之后,你可得一笔丰厚报酬,抵得上你折的本钱。”

见赵真人不愿收自己为徒,魏羽一再哀求,赵真人只是不允,最后无奈,只好作罢。

拜师不成,魏羽转念想道,赵真人说自己只要为他做一件事,便可挣回折的本钱,若果真如此,那也不错,于是就问道:“不知仙长要让我做何事?但凭吩咐。”

赵真人说道:“此事说来话长,贫道有一个好友,他叫作山先生,居住在河西怀安县翠屏山,贫道与他多年未见,想请他来此阔谈叙旧,已写下书信在此,只是缺个送信的,你若愿意,可替贫道走一遭,那山先生为人大方,他收到信之后,必然会重赏你,抵上你折的本钱绰绰有余,至于你前往河西路上的用度,贫道自有盘缠送你。”

魏羽觉得很奇怪:“仙长既然能乘风而飞,飞去见他岂不更快?又何须人传信呢?”

赵真人笑道:“山先生是个晚辈,贫道去拜访他与礼不合,故此需传信让他前来拜访贫道,道童又忙于观中事务无暇走开,所以贫道想让你做个传信人。”

魏羽闻言大喜,当即答应下来,用过道童准备的早饭之后,赵真人将书信交给他,又送了他几两盘缠,打发他离开。

临行之前,魏羽忽然想起一事,便向赵真人问道:“适才听仙长说我是故人之子,我怎地不曾听家父说起过他认识仙长?”

赵真人抚须笑道:“贫道说的故人非是你父亲,而是你母亲,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魏羽心说自己母亲之前一向是个疯子,她生平不曾离开上陵村,又哪里能与远在潞州府的赵真人相识?这可是有些离奇,再向赵真人细问,赵真人却不愿多说了,他只好满腹狐疑的离开了无量观,一路朝西而行。

五、小庙

两个月后,魏羽到了河西怀安县地界,按着本地人指引,寻到了翠屏山,这座山倒是风景秀美,只是找遍了整座山,也没见山上有人家宅第,一种上当的感觉立刻涌上心头,他心说去贩羊皮被人骗,如今为神仙传信又被骗,连神仙都要骗人,这却是什么世道?

且说魏羽一边埋怨赵真人欺骗自己,一边往山下来,到了下面山口处,见到一座小庙,说是小庙,其实只有一间敞开的小屋,里面摆放着山神牌位,山神牌位前的石头香炉里,犹自有火星未熄灭,显然不久前刚有人祭拜过。

魏羽看了看手里的书信,心说这里既然没有山先生,留这书信还有何用?不如烧了吧,于是他将书信投入小庙香炉里,顿时焚烧殆尽。

烧了赵真人的书信后,他径直离开翠屏山,还没走出多远,忽然听到有人呼救的声音,循着声音找去,发现一个水潭,有个貌美女子在里面挣扎,眼看就要被淹死。

魏羽不及多想,当即脱下衣服跳入水潭,仗着一身好水性,将女子救了出来,上岸之后,这女子已经是不省人事了,魏羽慌忙将女子颠倒着抱起来,待她将水吐完,又掐了半天人中,她总算是有了气,不过人却没醒来。

这时候是初冬时节,山里很是寒凉,魏羽料想这女子之所以难以醒来,大概是在水中受冻所致,可是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不能找个人家为她取暖,正一筹莫展时,忽然想到山神庙里有火种,正可为她取暖。

想到这里,魏羽便将女子背来山神庙,先将她放在庙内躺着,然后去外面找了些枯草干柴,生起一堆火给她烤着,因见她穿的绵袄湿透,这时顾不得男女有别,就为她除去了湿衣,将自己的外衣给她换上。

如此过了许久,女子身子被烤热,人也渐渐苏醒过来,醒来以后,女子陡见眼前有一个陌生男子,自己衣服也被换了,以为这男子对自己做了非礼之事,顿时吓的花容失色。

魏羽猜到女子心思,忙解释道:“姑娘不必多心,我将你从水里救出来后,因见你被冻的昏迷不醒,只好为你除去湿衣,换上我的干衣服,烤了许久的火,才将你救过来,这期间我并没有对你不轨。”

女子听魏羽言语实在,不像个歹人,心下方才安然,之后两人攀谈起来,彼此了解了出身底细,魏羽方才得知,原来这女子姓闫,唤作花月,今年不过十几岁年纪,父亲名叫闫成,是庆州大户,母亲娘家是怀安县将门袁家。

自打花月的母亲几个月前去世后,袁家姥姥对外孙女很是想念,就派人到庆州接她来怀安县住些日子,因一路多山,乘不得轿子,花月就带着婢女骑马而来,不料路上马匹受惊,驮着她在山里乱跑,到翠屏山下将她掀进水潭中,幸而被魏羽救了一命。

经过交谈,花月已知眼前的救命恩人是一个诚实君子,她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心里就对魏羽生出爱慕之情,到了快要天黑之时,她听到远处有人呼唤自己的名字,于是高声答应,不多时便有十多个人来到这座山神小庙,带头的是一个老婆婆。

这老婆婆见到花月,一把搂在怀里,一边哭一边心肝的叫个不停。

原来这老婆婆便是袁姥姥,花月骑的马受惊后驮着她跑失在山里,同行的人一时寻找不到,连忙到袁家报信,袁姥姥听说外孙女丢了,顿时大惊,亲自带着许多人来山里寻找,正在这山神小庙遇上,一时情难自禁,就抱着她哭了起来。

六、结亲

袁姥姥抱着花月哭了许久之后,注意到她穿着男子的衣服,便问究竟,于是花月就将自己如何被马儿掀进水里,又如何被魏羽救了一命的经过说了一遍。

袁姥姥听完之后,沉吟半晌,然后说道:“花月呀!这男子为你换了衣服,已是破了男女大防,日后必然传扬出去,那时你却如何嫁人?若这男子是好人家的孩子,就由姥姥做主,你索性嫁了他吧!”

花月听了这话,顿时羞的满面通红,但是表情里分明有默许之意,口中更是说道:“这个魏郎,确实是好人家出身。”

袁姥姥察言观色,见外孙女有答应之意,顿时大喜,当时就要让魏羽答应这门亲事,魏羽一时不知所措,他道:“这婚姻大事,须得禀明父母双亲,怎好私自答应?”

花月这时也道:“父亲和四个叔叔到边关经商,至今尚未归来,婚姻大事非同小可,好歹也要等他们回来再计议。”

这袁姥姥乃是将门女子,父兄都是武将,端的是性如烈火,在当地素有女豪杰之称,满县没人不怕她的,她听两人都说要禀明父母,当时怒道:“这桩婚事是姥姥我做主,容不得你们婆婆妈妈,你们的父母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袁姥姥当即将两人带回了家,因怕魏羽逃走,先派人找间房子将他锁了,次日又将两人押到庆州闫家。

刚到闫家,袁姥姥就命闫家的人准备婚礼事宜,闫家的家人亲族得知此事,无不觉得莫名其妙,问明究竟,都劝袁姥姥将两人的婚事缓一缓,好歹等家主回来,但这些去劝说的人,无不被骂的狗血淋头。

袁姥姥更是放话出去:“我女儿在时,闫家大小事情都是我女儿做主,如今我女儿没了,我袁姥姥也能代她做主,哪个不听,先打一百鞭子,就算你们主人在这,他若敢反对,照样吃姥姥的鞭子。”

袁姥姥女豪杰的名声人尽皆知,闫家的人一向惧怕她,见她如此说,哪个还敢有二话?当下只好准备婚礼事宜,选了个黄道吉日,将亲朋都请来,为花月和魏羽操办了婚礼,婚礼宴席上,宾客得知这桩婚事的来龙去脉,无不咂舌。

魏羽娶了花月,虽然是袁姥姥相逼,但他心里其实对花月非常喜爱,而花月对他也是早有情愫,因而洞房花烛夜之时,一对新人情意绵绵,自是两情相悦。

两人成亲后,袁姥姥没过几天就回了怀安县,魏羽则一直在闫家住着,如此过了三个月,转过年来,花月的父亲闫成和四个兄弟从边关经商过来,未到家时,他们先前往城隍庙烧了柱香,以谢城隍保佑此行平安无事。

他们正烧香时,前来迎接的家人跑来城隍庙,禀报了花月已经成亲的消息。

五兄弟闻言大惊!一起跺足捶胸哭道:“我兄弟五家,没有一个儿子,女儿也只此一个,原想着让她招一个本乡才俊做女婿,以光耀门楣,怎地突然就跟一个外乡人结了亲?这千杀的袁姥姥,真是害了我家。”

闫成当即带着四个兄弟急匆匆往家来,花月得知父亲归来,便与魏羽前来问安,当魏羽见到闫家五兄弟,不禁大惊失色,认出他们正是卖烂羊皮的奸商,五兄弟看到魏羽,也是大吃一惊,不料女婿竟是自己曾经骗过的人,此刻双方再次见到,颇有些尴尬,一时都不知说什么好。

其实这些事情,花月心里明镜似的,因为魏羽曾跟她说过到边关买羊皮被五个奸商欺骗之事,她当时就猜想到,那五个奸商大概就是她的父亲以及四个叔叔,不过她却一直没有明言,只是在心里暗自埋怨父亲和叔叔做事坏良心。

七、飞剑

过了好一会儿,闫成心中气愤难平,指着魏羽骂道:“卖你烂羊皮是我们不对,你却该来这里骗娶我女儿?如此做莫非要报复我等?”

魏羽心中惶恐,忙解释道:“小婿买到烂羊皮虽然气恼,但我娶花月实属巧合,并无骗娶之事,我事先也不知她是你的女儿,又何来报复之说呢?”

当下魏羽将被骗买烂羊皮后因为无颜回乡,如何访高人打算出家,如何夜宿无量观遇到神仙赵真人,如何为赵真人送信来翠屏山,如何寻找山先生不遇,如何救了花月,如何被袁姥姥逼婚等事都说了一遍。

闫家五兄弟听完,自是不信天下有这般巧事,当时想立即将魏羽赶走,又恐袁姥姥不依,只好暂且隐忍不发,暗地里却合计着派人前往河东潞州,去看看那里是否有一座无量观,无量观里是否有一个赵真人,赵真人是否托付魏羽前往翠屏山送信。

如果没有,魏羽必然是骗娶花月无疑,那时将他打断腿扫地出门,料想袁姥姥也无话可说。

到了次日,闫家五兄弟便派了一个叫张通的人查访此事,这张通受命后一路晓行夜宿,不一日到了潞州,果然找到了无量观。

当他来到无量观,举手敲响门环,里面出来一个道童,张通开门见山的说道:“我自庆州而来,前来拜见赵真人,想问一些事情,不知他是否在观内?”

道童不答,却先问道:“想必阁下是叫张通吧?”

张通心中吃惊,问道:“你怎地知道我姓名?”

道童说道:“师父昨日外出访友,临行前留下一封信,说明日会有一个叫张通的人前来,你将信交给他,让他将信带回河西转交家主闫成,上面有闫成想知道的事情,今日就你一人来道观,我料想你便是叫张通了。”

张通闻言吃惊不已,心说这赵真人莫非真是神仙?当时接过书信,拜别道童回转河西。

行到半路,张通却私自将书信展开看了,按照信里所写,赵真人果然曾托付魏羽前往翠屏山送信,与魏羽所说一般无二,看完信,张通已知晓魏羽娶花月纯属巧合,并无骗娶之实。

只是这张通却动了歪心思,原来他随闫成经商多年,颇受闫成器重,闫家五兄弟平时许多骗人的点子都是他的主意,他原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娶花月做闫家的上门女婿,继承偌大家业,不料被魏羽登了先,他心里着实气恼。

于是此刻他在心里想道,这赵真人的信却不能交给闫成,等回去以后,只说潞州没有无量观,更没有赵真人,赵真人托付魏羽送信之事更是无稽之谈,总之要将魏羽骗娶之事坐实,让闫家五兄弟将他赶走,只有拆散了这门亲事,那时自己方能有娶花月的机会。

张通这般想也这般做,当即将赵真人的信丢弃,回到庆州见了闫家五兄弟,就信誓旦旦的说道:“原来这魏羽果然骗娶了小姐,我找遍了潞州,并没有找到什么无量观,更没有什么赵真人,他分明是满口谎言。”

闫家五兄弟听完,个个暴怒,当即让家丁将魏羽抓来庭院当中,闫成指着他鼻子骂道:“张通已经查实,潞州没有无量观,更没有赵真人,想那翠屏山一个人家也没有,你去那里给谁送信?看来你着实是个满口谎言之人,你为了报复我们兄弟,到此骗娶我女儿,今日非打断你的腿将你扫地出门不可。”

闫氏五兄弟当时让家丁拿杆棒去打魏羽,魏羽不住的喊冤,这时花月急急过来,也跪在地上求情,五兄弟哪个肯听?眼看家丁举起杆棒就要动手,碗口粗的杆棒若是打下去,魏羽的腿是保不住了。

偏在这时,有一柄剑凌空飞来,正刺中张通胸膛,他顷刻毙命,在场之人无不大惊,大家去看那飞剑时,却是纸折的,上面似有字迹。

闫成壮着胆子将纸折的飞剑从张通胸膛拔出,展开与四个兄弟去看上面的字,赫然写着“此人说谎,已然伏诛,尔等兄弟,当善待魏羽,亦不可再行奸诈,否则自有飞剑临头。”落款则是无量观赵真人。

五兄弟看完,无不骇然,当时知道这张通欺骗了他们,慌忙去地上搀扶起魏羽,一起向他赔罪,他们日后果然不敢再对魏羽有二话,更不敢再做奸商了,就怕被赵真人飞剑索命。

八、故人

经过这桩事之后,花月心中明白,她和魏羽的亲事实是神仙促成,因而夫妻两个恩爱更胜新婚,只是她常见魏羽因思念父母,总是闷闷不乐,就和魏羽商量着将公公婆婆接来家中居住。

闫成得知他们夫妻心意,便揽下此事,要亲自派人去接魏羽的父母,不过他只知魏羽是桐丘县人,不知具体所在,便去问魏羽。

魏羽说道:“我家是在桐丘县南十里处的上陵村。”

听到上陵村三个字,闫成心中寻思道:“我们五兄弟当年盗掘野城君的陵墓,便是在桐丘县上陵村,如今女婿却正是这村子的人,天下巧事竟如此多?”

闫成当时派人前往桐丘县上陵村,将魏羽的父母魏元和金娘用轿子接了来。

等魏元夫妻到了庆州,闫成先去迎接,两下相见,魏元认出这闫成正是自己当年相请盗墓的闫家五兄弟之一。

此时再见,魏元满面羞愧的说道:“得知我儿在外娶了妻,不料他娶的正是闫兄你的女儿,当年我不识时务,要请你们兄弟帮忙盗墓,被你们骂的狗血淋头,都怪我误听传言,把正人君子当成了盗墓贼,后来每每想起此事,心里都觉得十分惭愧,如今你我两家结亲,虽是好意请我来住,我却无颜在此,只好告辞了!”

魏元说着就要带着金娘离开,闫成见状连忙拦住,惭愧的说道:“贤弟莫要说这话,当年我们兄弟之所以骂了贤弟,非是不愿盗墓,只是不愿跟贤弟分财宝罢了,故此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做派,待贤弟走后,我们五兄弟便前往你们村子偷偷盗了野城君的陵墓,如今我家偌大家业,大半都来自那桩财宝。”

闫成道出实情后,魏元望着他一语不发,两人顿时面面相觑,魏元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直惦念的野城君陵墓里的财宝,竟是被闫家五兄弟盗了,更没想到如今彼此成了儿女亲家,两人对视良久,之后一起大笑出来,感叹造化弄人。

这时魏羽偕同花月过来,郑重的拜见了魏元和金娘,魏元和金娘见儿媳说话间分明是个贤淑女子,都为儿子能娶这么个好妻子而高兴,一家人皆大欢喜。

回家后,闫成命人准备宴席给魏元和金娘接风洗尘,吃酒之时,闫成见金娘身上穿的绿衫颇为眼熟,便向魏元打听这绿衫来历。

魏元说道:“说起这件绿衫,还得感谢闫兄,因为这件衣裳便是野城君墓里的,起初家妻是个疯人,她捡到这件绿衫穿在身上,自此便不疯了,我二人方能结为夫妻,若无你们兄弟盗墓,这件绿衫便无法重见天日,我与家妻也成不得姻缘。”

闫成闻说,这才回想起当年在野城君墓里时,果然曾见到一件绿衫,不料这件绿衫竟能让疯子转好,也是一件奇事。

从此以后,魏羽和金娘便在庆州住了下来,花月对他们好生侍奉,闫家五兄弟又带同魏羽一起经商,魏羽仁厚,后来成了有名的仁义商人,所赚钱财更是比野城君坟墓里的财宝多百倍,花月又生下五个儿子,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时人无不艳羡。

来源:夜话民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