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经济启示录:如何走出历史困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6:34 1

摘要:为何南亚的困局与发展问题始终牵动世界目光?为何欧洲与亚洲在历史长河中走向截然不同的经济命运?这五本书,从诺贝尔奖得主的经典研究到当代学者的前沿洞察,带你穿透表象,揭开南亚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多维真相。

为何南亚的困局与发展问题始终牵动世界目光?为何欧洲与亚洲在历史长河中走向截然不同的经济命运?这五本书,从诺贝尔奖得主的经典研究到当代学者的前沿洞察,带你穿透表象,揭开南亚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多维真相

凯恩斯早年著作《印度的货币与金融》从货币体系切入,揭示殖民经济的深层脉络;普拉桑南·帕塔萨拉蒂在《为什么欧洲富强了而亚洲没有》中颠覆传统叙事,重写1600—1850年全球经济分岔的历史逻辑;阿马蒂亚·森以《贫困与饥荒》直指饥荒本质——权利剥夺而非粮食短缺;冈纳·缪尔达尔的《亚洲的戏剧》以制度视角剖析南亚贫困的系统困局;任佳聚焦《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解码独特发展模式。

从殖民走向独立,从饥荒到发展工业化,从权利缺失到制度博弈——这不仅是南亚的故事,更是全球化进程中区域发展的历史镜鉴。

《印度的货币与金融》(凯恩斯文集 第1卷)

[英]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著

安佳 译

内容简介:

《印度的货币与金融》出版于1913年,是凯恩斯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凯恩斯对印度货币问题的兴趣源于1906年到1908年他在印度事务部任职时期。凯恩斯对印度货币问题的探讨,也使他于1913年受命成为皇家印度金融与货币委员会成员。凯恩斯对皇家印度金融与货币委员会的讨论及委员会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作者简介: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的观点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影响了很多国家的经济政策。他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经济周期领域。他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著名的“凯恩斯学派”及其各种分支流派即是以他的观点为基础而形成的。

《为什么欧洲富强了而亚洲没有:1600—1850年全球经济的岔路口》

[印度]普拉桑南·帕塔萨拉蒂 著

王中华 译

内容简介:

关于“为什么欧洲从18世纪末开始实现了工业化,而亚洲却没有”这一个经典的问题,本书给出了全新的答案。通过从印度这个案例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普拉桑南·帕塔萨拉蒂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17和18世纪,欧洲和亚洲的发达地区,与其说是有更大的差异,倒不如说是更为相似——无论从经济的复杂性,还是从经济的增长情况来看,都是如此。它们随后发展道路的趋异,可以归因为所面对的不同的竞争和生态压力。正是这些压力的不同,反过来导致了不同的国家政策和经济结构。这种解释脱离了传统的观点,即发展道路不同的原因在于欧洲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更发达的科学或更优越的制度。本书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开创性的重新解读——既涉及印度、日本和中国,也包括英国、法国和奥斯曼帝国;既讨论了棉纺织工业和煤炭工业的作用,也分析了科学、技术和国家的作用。

作者简介:

普拉桑南·帕塔萨拉蒂,波士顿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他以前出版的著作包括:《转向殖民经济:1720—1800年南印度的织布工、商人和国王》(The Transition to Colonial Economy: Weavers, Merchants and Kings in South India, 1720-1800 )(2001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2009年与Giorgio Riello合作编写的《纺纱世界:1200—1850年全球棉纺织品贸易的历史》(The Spinning World: A Global History of Cotton Textiles, 1200-1850)。

《贫困与饥荒》

[印度]阿马蒂亚·森 著

王宇 王文玉 译

内容简介:

《贫困与饥荒》是阿玛蒂亚·森为国际劳工局世界就业计划专门撰写的,旨在使世人关注穷人的福利,了解贫困,并具体到饥饿这种贫困的形式,重点分析了饥饿的一般原因和饥荒的具体原因。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饥荒的主因不是粮食的短缺,而是包括交换权利、生产权利、就业权利等在内的一系列权利的失败。本书共计10章,第1章从一般意义上引入了基本方法,包括对“权利体系”的分析;第2、3章研究了贫困的概念和度量问题;第4章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饥饿这一特殊问题;第5章介绍和分析“权利方法”;第6—9章具体分析了20世纪的4次饥荒案例;第10章是关于“权利方法”的总结,即在具体层面上分析了一般贫困与权利体系的联系。

作者简介: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年出生于印度孟加拉湾,195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他因为在福利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贡献,以及对于社会最贫穷成员所面临问题的关心,而获得了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

[瑞典] 冈纳·缪尔达尔 著

[美] 塞思·金 缩写

方福前 译

内容简介:

《亚洲的戏剧》主要研究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脱贫、如何发展的问题。缪尔达尔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是一个或几个因素和条件,而是存在于这个社会体系中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出和收入、生产条件、生活水平、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以及各种制度、组织和政策。本书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对我们思考今天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特别富有启发性。

作者简介:

冈纳·缪尔达尔,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理论,经济波动,以及经济、社会和制度问题的相互依赖关系等。他是瑞典学派、新制度学派以及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缪尔达尔于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

任佳 著

内容简介:

《印度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印度发展模式初探》主要内容:印度是与新中国一同成长,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大国。两国在建国初期都实施了工业化战略,走上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印度逐步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其产业结构的演进既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轨迹,又不同于中国正在走的道路。本文以工业化理论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印度独立后五十多年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其内在机理,与中国发展模式进行比较,以期为解读印度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任佳,博士、研究员。曾任云南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南亚学会副会长、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云南南亚学会会长等职。1987年在云南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主要为区域经济和对外开放问题、印度经济和南亚问题、国际经济与次区域合作研究。

来源:商务印书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