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高富帅有多惨?郎永淳的滕硕儿子常年“拉黑”老爸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7:13 1

摘要:郎俣1999年出生。那年他的父亲郎永淳28岁,母亲吴萍31岁。郎俣这个名字,明确无误地向世人展现父母的相亲相爱,郎和吴之间簇拥着一个小人。

我们今天从一个儿子的角度,来看看富二代藤校硕士的成长经历。

郎俣1999年出生。那年他的父亲郎永淳28岁,母亲吴萍31岁。郎俣这个名字,明确无误地向世人展现父母的相亲相爱,郎和吴之间簇拥着一个小人。

当时,父亲已经在央视站稳了脚跟。3年前,25岁的苏北小镇做题家父亲,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综合第一名的成绩,被央视录用,参与创办午间节目《新闻30分》并担任主播。

母亲是丹东人,在大连长大,是父亲的北广同班同学。3年前母亲毕业分配到上海的某电视台当播音员,一年后想办法调到北京的《中国农民报》当记者,这就意味着她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好在两口子在一起了,他们于1997年5月1日在出租屋里结婚了,没有办酒。

不服输的母亲果断地跳槽到《计算机世界报》担任编辑,那正是互联网爆发的前夜,《计算机世界报》是行业top的存在,作为外行的母亲,硬是凭着自己的拼命三娘精神,在这家报社站稳了脚跟,最后做到了执行总编。

1999年9月26日,两个大龄的外地年轻人,在生活刚刚稳定下来,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他们给儿子取名郎俣,寓意着一家三口永不分离。

俣这个字,音雨,是个生僻字,或者说是个很特别的字。除了两口子煞费苦心要把夫妻二人的姓名结合在一起的热切愿望,还寄托了两人对孩子特别美好未来的憧憬。

俣的意思是高大。父亲的官宣身高是176cm,不过从多张父亲与其他人的合影来看,170cm可能都够呛。俣字也恰如其分地表明了父母希望儿子长得高大的愿望。

一对人中龙凤的父母,加上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必然化成现实中的努力托举。

郎俣在14岁前的童年少年生活,被爱表达的父母在公众面前刻意隐瞒。

大胆猜测,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这对事业型父母与儿子聚少离多,二是儿子在14岁前的事迹乏善可陈。

郎俣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2011年国庆节前,那年他12岁,在读小学五年级。母亲特意到上海复查,确诊乳腺癌,之后还按原计划带着儿子去香港迪斯尼游玩,在深圳的酒店里与刚在广州拍完节目的父亲会合。

那一年的9月,40岁的父亲刚刚通过竞聘,成为7点档《新闻联播》播音员,与欧阳夏丹搭档,深受好评,走上专业的巅峰。

在父母合著的《爱,永纯》中,父亲说,儿子在得知母亲患病的消息后,一夜之间长大了。

母亲很快就在北京住院手术。1年后的2012年底,复诊发现癌细胞转移到肝脏。2013年初,一家人开会决定,让母亲逃离北京的雾霾,去美国休养。

书中说,儿子刚刚考上人大附中,但是为了陪伴和保护母亲,放弃了国内的大好前途,毅然答应去美国陪读。这个“陪读”有点歧义啊,实际上是儿子在美国留学,母亲以陪读身份在美国休养。

然后,儿子花了几个月时间恶补英语,考出了托福97分的高分,自己申请到学校。2013年8月,儿子和母亲飞到大洋彼岸,父亲则独自留在国内打拼。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2014年1月底,郎俣已经在美国留学半年后回国,为配合父母合著新书《爱,永纯》2月14日的出版而拍摄的。

可以看出,15岁的郎俣身高不足160cm(对比一下我大儿子14周岁已经186cm),身材瘦小。

在母亲的描述中可知,母子俩刚到美国时比较仓促,母亲要治病,儿子选择寄宿家庭读书。郎俣寄宿的是个大家庭,一位白人祖母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养了很多孩子。

郎俣大概是在人大附刚上了半年初一,就辍学专门学习英语,然后申请去美国学校重读一年初一。为了尽快适应美国生活,一般选择第一年在当地家庭寄宿。

郎俣的寄宿家庭,开车去学校只要10多分钟。这家人很早起来带着他一起上班,半路将他放在一个距离学校比较远的公交车站点,总计要40分钟才能到学校。导致郎俣每天都得早早起床,睡眠不足。

到了周末,寄宿家庭全家外出,把郎俣一个人留在家里。14岁的郎俣不会做吃的,周日往往要饿上一天。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儿子的孤独无奈感可想而知。

母亲在文章中说,虽然她很挂念儿子,但因为顾忌寄宿家庭的感情,只有开车去学校偷偷看望儿子。第一年寄宿结束之后,母亲在镇上租了房子,把儿子接到身边。

郎俣在寄宿家庭的一年里,几乎不怎么开口讲自己的事情。直到和母亲住在一起,才会聊在寄宿家庭的过往,说还是和妈妈在一起好。母亲感到心酸,只能安慰自己,那一年对于儿子算是特殊的成长。

郎俣在美国留学期间,与父亲的关系比较疏远,通话频率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次,中学6年父子面对面也只有20多次。

父亲是央视国脸,享誉全国,好评如潮,儿子却对他十分“嫌弃”,原因就是父亲爱指教。比如郎俣喜欢看NBA,父亲告诫他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这些没用的东西上面。羽翼未丰的郎俣反驳说,我熟悉NBA,可以做篮球经理,做数据分析,怎么叫没用?

父子俩聚少离多,因此父亲一见到郎俣,就巴心巴肝地给郎俣推荐自己看到的文章和书籍,都是些郎俣觉得无聊透顶的说教。郎俣先是委婉地告诉父亲自己不感兴趣,后来只好直接告诉父亲不要再转发类似文章。然而父亲“屡教不改”,郎俣只好把父亲拉黑。

母亲耐心地给郎俣做工作,郎俣吐槽说父亲总喜欢管他,但总是管不到点上,老弄一堆垃圾文章分享过来,也不管他不需要。父亲老是觉得自己是对的,都是为儿子好。实在没办法交流,只能拉黑了才清静一点。

郎俣说什么也不肯再把父亲加回来,母亲只好建了个一家三口的群,让父子间有个沟通的渠道。但儿子在群里从不冒泡,父亲满心想给儿子分享自己的人生智慧,寄希望于托举儿子的人生,所有的努力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父亲只好改变策略,弯下腰来俯就郎俣。2016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125年,郎俣特别兴奋地报名参加。父亲得知消息后,特意请假飞到美国,一家三口参加这个活动。父亲文弱的身体只能跑五公里,被儿子嘲笑弱鸡,但父亲仍然感到很欣慰,毕竟有了一次难忘的家庭活动。

郎俣在与父亲的龃龉中,长成了180+的帅小伙,比父亲高了大半个头。但是,在父亲眼里,郎俣一直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小孩。

这期间,父亲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5年夏天,父亲从工作20年的央视辞职,担任找钢网的副总裁,家庭收入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此后,父亲又担任到家集团高管、舍得酒业代言人。

2017年,父亲因为醉驾,被判3个月拘役。有人说,父亲是被人做了笼子。但是这3个月的坐牢是实实在在的。父亲挣那几个钱,也是很不容易。经常要喝酒,还总被人盯上。

后来,父亲不再给人打工,而是自己创业搞网上卖货,担任了37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卖白酒、茶叶、茶具等中老年人喜欢的东西。这在郎俣看来,都是油腻和过时。

2019年,郎俣在20岁那年,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offer。父亲高兴地飞到美国,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在哥大校园里留影,父亲开开心心地在朋友圈里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郎俣很争气,只用了5年时间,就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和哲学双硕士,于2024年5月回国创业。

郎俣在毕业前就跟父亲约定,给他3年时间家里蹲,没有收入,继续靠父母养着。父亲虽然看不懂儿子的做法,却毫不犹豫地支持。父亲说,我的东西,到时候都是儿子的,他愿意躺平,也是他的权利,至少他现在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郎俣回国后,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创业初期,完全没有收入。郎俣也不和父亲住在一起,回国一年多,父子都在北京城,但见面次数屈指可数,上次见面还是在儿子生日。

父亲很关心郎俣的创业项目,苦口婆心又小心翼翼地劝导儿子:你需要向上管理,需要去整合资源,需要去管理好资金,需要去形成甚至是沉淀下资产。

郎俣却十分不以为然地怼了回来:你介绍给我的那些资源,那些叔叔阿姨,那些长辈,我后来为什么不跟他们继续深入地交流下去了呢?

因为我自己是个i人,但他们真的是作为一个成功者,一句话都没让我说过,他们只是单向地批评我,教导我,给了我更多更多的压力。我和他们的对话完全没有意义。

作为父亲的郎永淳在视频中无奈地说:我们给孩子的不应该是获取,而应该是托举,多托举他,多托举他,不要做一个让孩子讨厌的人。

郎永淳今年54岁,跟我同年,大我几个月,比我晚2年上大学,和我一样在校广播台工作过。我们分别走了一大圈弯路,都走到了自媒体行业。

在育儿实践和父子关系上,看起来,郎永淳还没有体验到苏轼这首词中的味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明天,我还会拆解郎永淳的夫妻关系及其个人成长。

后天,我会揭开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曾经威风八面的60后、70后,正在血雨腥风中排队退场。

有效沟通,是人世间的温暖

屏幕前的你,如果觉得有道理,

就点个关注,转给你身边重要的朋友吧!

来源:五子千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