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俨少这番话若是放在今天,简直能给学画人当"防坑指南"。老爷子把学山水比作婴儿吃奶,这"第一口奶"的比喻实在精妙——就像新生儿喝了劣质奶粉会伤脾胃,初学画者若是临了俗气的画谱,往后三十年都带着洗不净的匠气。当年他在无锡美专教书时,见过太多被《芥子园画传》教坏的
陆俨少:山水画学习的方法,起手不外临摹,从中可以得到传统的技法。临摹要有好的本子,起步不高,终身受累。
陆俨少这番话若是放在今天,简直能给学画人当"防坑指南"。老爷子把学山水比作婴儿吃奶,这"第一口奶"的比喻实在精妙——就像新生儿喝了劣质奶粉会伤脾胃,初学画者若是临了俗气的画谱,往后三十年都带着洗不净的匠气。当年他在无锡美专教书时,见过太多被《芥子园画传》教坏的学生,画山石永远"披麻皴三件套",画树木必是"鹿角蟹爪二选一",活脱脱把山水画成零件拼装。
这位海上画派大家自己就是教科书级的临摹范本。十八岁揣着王原祁画册进嵩山写生,硬是把四王笔法揉碎了重组。他总结的"三进三出"心法堪称艺术界的"吸星大法":先像拓碑似的临摹宋元名迹,把郭熙的云头皴、黄公望的浅绛法吃透;再钻进真山真水印证古法,在雁荡山悟出"陆家云水"的飘渺;最后还要像武林高手自废武功,七十岁变法时把早年学的北宗斧劈皴全抛了,创出前无古人的"勾云勾水"绝技。
他说的"入而能出"之难,在当今美院更是常见病。某届国画系毕业生联展上,十幅山水八幅像黄宾虹,剩下两幅学李可染,教授气得直拍桌:"你们这是复印机成精了?"反观陆俨少带学生,从来不许对临超过三遍。有次见学生把王蒙《青卞隐居图》临得纤毫毕现,反手就把画案掀了:"笔墨是活的!你当自己在修故宫文物呢?"
最狠的是他点评当代画坛的"病毒传播论"。某次拍卖预展,指着幅标价千万的"大师新作"冷笑:"这用笔全是《芥子园》里最末流的套路,师爷的师爷的师爷带歪了徒子徒孙,比电脑病毒迭代还难杀干净。"转头却对角落里无名画家的习作点头:"虽笔力未到,但没吃过脏东西,还能教。"
如今看陆老留下的课徒稿,简直是用血泪写的防骗手册。他亲自编的《山水画刍议》里,把历代名画分成"母乳级"和"三聚氰胺级"。宋画列必临清单,清四僧定要细读,至于某些清末海派甜俗之作,直接打上"此物伤笔"的红叉。最绝的是附录里的"望闻问切"四法:望气韵是否浑浊,闻笔墨可有陈腐气,问师承是否正脉,切题款可露怯——活脱把鉴画变成了中医把脉。
难怪当年程十发开玩笑说:"老陆这套理论,救的可不只是山水画,简直是拯救了江南半壁学画少年的艺术基因。"如今美院老教授们还留着规矩:新生入学先临三个月宋画洗眼睛,美其名曰"喝陆俨少开的排毒汤药"。这碗喝了八十年的醒脑汤,比任何创作方法论都来得辛辣提神。
来源:水墨陈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