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四城话峰会”)录音报道:走进上海,探寻上合组织“上海精神”发源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07:42 1

摘要:播音员: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策划推出的“上合四城话峰会”融媒体系列传播活动,首站来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所在地——上海市。在上海西郊宾馆、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广播电台等地,记者深入探访“上海精神”的发源地与内涵,并关注与探讨当下的时代意义。来

播音员:由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广播新闻部策划推出的“上合四城话峰会”融媒体系列传播活动,首站来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所在地——上海市。在上海西郊宾馆、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广播电台等地,记者深入探访“上海精神”的发源地与内涵,并关注与探讨当下的时代意义。来听记者刘克琦、翟婧秋从上海发回的报道:

在位于上海市西南角的西郊宾馆,一条静谧的溪流边,一座自然古朴的茅草顶亭子映入眼帘。这个亭子名为逸兴亭,也叫上合亭。2001年6月14日下午,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就是在这里举行了非正式会晤。第二天,也就是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斌说:

(出录音:上海五国机制从1996年开始,经过了5年的实验之后,把它升级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就由一个多边机制,把它发展成一个正式的地区组织。2001年正好成立了上合的组织,还有一个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其实回答的是一个相同的时代命题,就是在一个新的时代,中国如何进入世界体系,如何在国际社会当中发挥作用,用一个更高的平台,更高的制度来去向世界展现中国,来承担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责任。)

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上合组织的热潮。隶属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在2005年正式成立。作为上合组织成立之后,国内第一批专门研究上合组织的学术机构,这里既培养中国的学生,也有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学生。今年是“95后”俄罗斯姑娘马丽塔在中国留学的第三年,本科和硕士一直研究区域国别关系的她对中国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申请到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后,她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中俄关系上,还在帮助更多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朋友来中国留学:

(录音:我认识一个哈萨克斯坦同学,因为2024年在阿斯塔纳上合组织召开了峰会,他现在刚刚申请了在中国读本科。我有很多来自不同中亚国家的朋友,如果他们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对中国生活、留学、奖学金这些有一些问题的话,他们会随时找我,也希望我们青年也对上海精神也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过24年发展,上合组织已从6个成员,构建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峰会议题在经贸、人文合作等方面不断拓展。作为一名年轻的“新上海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潘越文在近些年采访中,对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经贸人文往来,尤为印象深刻:

(出录音:上海车展的规模已经能和法兰克福、东京这些老牌车展掰手腕了。而且有一些参展企业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比如我记得车展上有一家来自俄罗斯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是专门为中国出口俄罗斯的汽车提供本土化软件应用生态的,在车展上也是积极地与中国车企进行沟通合作,这种“技术共享”正是“上海精神”的生动实践。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是影迷的狂欢,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去年哈萨克斯坦的影片《离婚》获得了金爵奖最佳影片大奖。通过电影,我们看到了不同国家的故事,也看到了上海用文化连接上合组织、“一带一路”国家的努力,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包容与开放。)

今年秋季,上合组织峰会即将在天津举行。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斌认为,这将是站在新的历史时期,上海精神的又一次拓展和升华:

(出录音:天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整个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它的这种开放的特点,开放的精神,在今年的峰会当中,应该也能非常好的体现出天津的历史沉淀和城市特点。其实也是告诉世界,中国的开放不是一个点的开放,不是一小片的开放,而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都会站在开放的前沿形成一个开放的高地。相信天津峰会的召开一定也是展现天津风貌,展现天津的开放的经验,展现天津开放的高地建设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来源:天津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