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时间5月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在奥马哈顺利举行。“股神”巴菲特与他钦定的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以及保险业务主管阿吉特·贾恩同台,共同回答了现场来自全球股东的提问。
北京时间5月3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在奥马哈顺利举行。“股神”巴菲特与他钦定的接班人格雷格·阿贝尔,以及保险业务主管阿吉特·贾恩同台,共同回答了现场来自全球股东的提问。
另外,巴菲特在大会上还宣布他将提请董事会批准格雷格·阿贝尔在年底接过CEO的职位,并回答了与关税、AI、日本商社投资等相关的问题,这些也和我们在前瞻文章中提及的热点比较符合。
而当我们在整理巴菲特在可能是他本人参加的最后一次股东大会上完整问答的时候,除了和具体投资相关的内容,亦从他的回答中感悟到了许多他人生中长期受用的投资哲学,而他更为年轻人分享了许多自己宝贵的经验。小睿稍作整理,以飨读者。
选择正确的伙伴
比单纯追求财富更重要
有投资者在提问环节问道年轻人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投资哲理,并向巴菲特询问巴老本人在早期的时候学习到了什么教训。
巴菲特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分享了他从早期经历中汲取的深刻教训。"这是非常好的问题,我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会有人给我这方面的建议。"他坦言道,并强调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你选择与什么样的人同行。巴菲特特别指出:"你不要去期待说你每一次做的决定都是正确的",但一定要确保自己与志同道合的人相处。他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在生命早期就意识到这一点,未来的道路会顺利许多。"等到你年纪大的时候才知道这些事情对你很重要,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
巴菲特列举了几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人物,如汤姆·墨菲、Sandy Gottesman和Walter Scott,并指出与这些智慧且正直的人共事,能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他建议年轻人不要仅仅追逐财富或模仿成功者的模式,而是应该寻找真正热爱事业、超越功利的人,并向他们学习。他以查理·芒格为例,说明与优秀的人长期合作不仅能提升投资能力,还能让人生更有意义。巴菲特回忆自己早年拜访GEICO的经历,尽管起初不得其门而入,但最终遇到了一位对他帮助极大的人。他提醒人们,在得到他人帮助后,要懂得感恩并以实际行动回馈,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可能引导你做出错误决定的人或企业。
巴菲特特别提醒年轻人要珍惜所处的环境:"有些时候很不幸也会有反向的效果,比如说你很幸运有好的环境的话,你的周围都是很幸运的人的话,你当然是要珍惜这些环境。"他以宏观视角分析道:"全世界有80亿人,在美国的人口是3亿多人,你现在在美国已经是在游戏当中胜率高的人了,你一定要利用这样的环境。"但他随即话锋一转,给出一个至关重要的忠告:"但是你不要跟企业或人,如果他们让你做某些事情,你觉得不应该做的事情,你不应该跟他们在一起。不同的行业挑选的人是不一样的。"
在投资领域,巴菲特认为真正的乐趣在于持续热爱这一事业。"很多人在赚了一笔钱之后就不想再进行这个行业了。"他强调道。他特别推崇汤姆·墨菲的远见:"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像他这样能够看到别人潜力的人。"在谈到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功经验时,巴菲特充满感激地说:"Sandy Gottesman从1963年到几年前过世帮我们经营这家公司,还有Walter Scott,也是帮我们经营30多年,格雷格·阿贝尔也帮我们运作有25年的时间了。"
巴菲特幽默地分享了他对幸福人生的理解:"幸福快乐的人会活得更长久,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他们做的是生命中喜爱的事情。"他鼓励年轻人珍惜所处的环境:"你现在在美国已经是在游戏当中胜率高的人了,你一定要利用这样的环境。"但同时他也郑重提醒:"你不要跟企业或人,如果他们让你做某些事情,你觉得不应该做的事情,你不应该跟他们在一起。"
在他看来,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投资回报,更在于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低谷终将过去,珍惜当下幸运
巴菲特在谈及人生起伏时,展现了他特有的乐观与智慧。"我想每个人都有高潮或进入低谷的境界",他平静地说道,随即又补充道:"这些问题对我来讲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他以老搭档查理·芒格为例,"查理曾经常常经过很多的低潮,但我的意思说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可能没有低潮的时候。"巴菲特用他标志性的幽默化解沉重:"我可以给你保证,就是发生低潮,你也不会死掉。"
这位年近95岁的智者从历史维度给出了独特视角:"我们现在出生在一个好时代,同时您再看一下历史,如果您那个时候是一百年前或五百年前或一千年前出生的话,您现在在朝朝代代交替之下已经非常幸运了。"他深情地说:"我们通过了二十几代引导,我感觉到现在生命已经成为被带领到最好的时机。"对于当下的困境,他建议:"我会关注在您的生命中发生好的事情上面,我可以告诉你坏的事情总会发生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巴菲特以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作比:"比如说我们打橄榄球的职业橄榄球队的12个人,也许他们只能打到30岁、40岁,但是他们生命周期,以及职业生涯,在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职业运动员已经习惯了这样子的状况。"谈及健康管理,他分享了与芒格的共识:"查理跟我常常谈到这个问题,在某个层面上来讲,你也不需要太过量的运动。"随即又展现他标志性的幽默:"我现在已经94岁多了,在94年的历史之中,我想喝可乐,我任何时间想喝就喝它一杯,所以并没有太坏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至少现在还没发生。"
巴菲特将目光投向在场的年轻人:"如果你要想办法扩展您的生命,如果很幸运的话,你今天来自这么远的地方,你还是非常健康,而且长途跋涉来到这个会,你有了这么好的机会跟这么多聪明的人,与有趣的人进行学习、进行比较,已经非常幸运,这就是我们可以提供给你的。"
寻找良师,点燃求知之火
沃伦·巴菲特与格雷格·阿贝尔对年轻求职者的建议,道出了事业与人生的真谛。阿贝尔直截了当地回应求职意向:"如果你要成为伯克希尔员工的话,要努力工作才能拥有股票,当然你要像我们的生命一样要努力工作的。"他特别强调职业操守的重要性:"有些工作是有道德的,你要有适当的道德并有所奉献。"随后他道出一个深刻的人生观察:"长期以来,你会发现生命当中会有很多让你觉得很快乐的事情,就像巴菲特先生所说,如果你认真工作的话,就会发现生命当中所喜爱的事情。"
而巴菲特则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生动诠释了求知之路。他深情回忆道:"我父亲在投资行业之中,我真的非常幸运,因为我的老爸是做投资生意的,所以会等他,看他怎么样做生意,而且我自己也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其他的小孩都没有读过这些书,他们只谈一谈数字或者讲讲话,但是我非常有幸能学到这些。"这段童年经历奠定了他对投资的最初认知。
"后来我就去公共图书馆里面,有一天我找到了一本关于投资的书,这个图书馆叫作19世纪奥马哈公共图书馆。"他以幽默的口吻比较自己与芒格的阅读量:"我不像查理,查理读的书像书海一样。我也很喜欢读书,但是得到的效果真的没有他多,因为我读太多的话可能会崩溃。"
巴菲特特别强调了好奇心与良师的重要性:"我觉得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找到跟你有同理心的老师是非常有用的。"他回忆道:"我这一辈子遇到了几个老师,在高中、大学都有。在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两三个特别优秀的可以让我真正追随的老师。"谈及与这些老师的相处,他说:"我自己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是非常享受的,他们真的非常适合我。"
他特别提到本杰明·格雷厄姆对自己的深远影响:"我的一个最有趣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读本杰明·格雷厄姆老师的书,我也觉得非常受益,对于我来讲他就是伟大的人。"另外,巴菲特还特别提到看过一本对他而言非常重要的书——《伟大的大桥》,这本书也让他觉得灵光一现。
"在你的大脑细胞中,你的记忆会闪烁明亮的光芒。"他回忆道父亲以前告诉他每个人是不同的,你现在也许觉得不太好,但是会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条路,也会找到在上学的时候哪些人跟你最对头,不管是跟你进行交谈,或者是要教导你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特别喜欢。“有些老师特别喜欢跟年轻的学生们进行某些课题的交谈,而且会花额外的时间跟你在一起。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觉得格雷厄姆老师对我,真的在全心全意跟我进行沟通,我觉得我非常幸运,而且非常有趣。”
这段亦师亦父的关系,也成为巴菲特投资生涯最珍贵的基石,所以巴菲特以温暖的话语鼓励年轻人:"将来你一定会找到你喜爱的老师,会找到一些非常优秀的人。过去在我生命当中至少有十个人,他们都给了我非常正面的影响。"他特别强调:"我在学校学习的经验是很好的,但我认为之所以有这样好的经验,是因为个人的关系,而不是学校机构的关系。"
巴菲特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巴菲特在最后一次参加的股东大会上,给了年轻投资者许多建议,也分享了许多人生哲学与感悟,那么,巴菲特在对自己的孩子上,是怎么做的呢?
在《滚雪球》这本记录财富人生的传记中,沃伦·巴菲特展现了一套独特的育儿哲学。这位亿万富翁对子女的金钱教育令人深思:"我的孩子们要在世界上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知道,不论他们想做什么我都会支持的。"但支持的方式绝非简单给予——他每年只给孩子们几千美元,并明确告知:"等我离世时,你们可能只会分到50万美元的遗产。"这个数字对普通人而言或许可观,但对"股神"之子却显得刻意克制。巴菲特对此的解释充满智慧:"这些钱已经足够让他们做一些事情了,却不足以让他们什么也不干而只是享受。"
这一警句成了他的箴言之一,多年来巴菲特不断重复着。
同时,他还将过度馈赠视为危害:"只因为他们出生在富人之家,就为他们创建了信托基金——我认为这是给他们'提供了一生所需要的食物券'——可能会'伤害很大',并且是'反社会的行为'。"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坐拥巨额财富,巴菲特却从未刻意培养子女成为投资专家。传记中特别提到:"他自己的孩子们并没有接受父亲专业投资水准的熏陶,甚至有关如何处理大宗金钱的技巧,巴菲特也没有传授给子女们。"但孩子们却领悟了最珍贵的财富观——"他们从父亲身上学到了价值连城的一课,那就是对待债务的态度。"
巴菲特对债务的厌恶深深影响着家族:"对于欠债深恶痛绝的观点也遗传到了孩子们身上,这其实已经是非常幸运了。"在金钱原则上,他展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对于债务,甚至是任何和钱有关的话题,巴菲特的态度向来是一致的,他从来不会乱花一分钱。从这一点来看,巴菲特对待子女的态度和对待陌生人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位理性至上的父亲也有其柔软的一面——当涉及健康问题时,他愿意打破原则:"在面对孩子们体重的问题上,巴菲特又非常愿意拿钱作为交易的筹码,让孩子们去控制自己的体重。"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