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文化根脉,激活传播势能 ——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国际武联秘书长张玉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07:05 1

摘要:从《中国武术王中王》节目的全网6亿点击量,到武术首次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的严谨筹备;从首个亚洲太极拳日5万人参与展演,到世界太极拳日的积极申报······赛事创新、文化推广、形式改良、内容重塑——中华武术正经历一场跨越时空的“破”与“立”。

从《中国武术王中王》节目的全网6亿点击量,到武术首次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的严谨筹备;从首个亚洲太极拳日5万人参与展演,到世界太极拳日的积极申报······赛事创新、文化推广、形式改良、内容重塑——中华武术正经历一场跨越时空的“破”与“立”。

本刊记者专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国际武联秘书长张玉萍。赛场到热搜的“破圈”之旅,突围传统困境的破局探索,跨越文化藩篱的破界实践,解锁传播密码的破招过程——听张玉萍解码武术的现代生命力,看武术如何立足本土根脉,与世界展开一场精彩绝伦的对话。

破局,让传统武术“潮”起来

记者:我们先从《中国武术王中王》真人秀节目说起吧,很多观众说“看得过瘾”“没看够”,也有不少观众表示这档节目极大弘扬了武术的民族精神和正能量,也为娱乐圈注入了一股清流。节目从网上火到网下,从武术圈内火到武术圈外,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节目的情况。

张玉萍:《中国武术王中王》作为一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武术赛事真人秀节目,其成功不仅体现在收视率和点击量上,更在于它对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远影响。

首先,节目从策划到执行,都体现了较高的站位和深刻的文化自觉。它由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联合出品,这保证了节目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节目以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为宗旨,通过武术技艺、武学修为及武德品质的全方位比拼,全面展现中国武术精神,拓宽了武术传播渠道,放大了综合宣传效应。

其次,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采用了真人秀的形式,将传统武术与现代综艺相结合。这种创新不仅让武术更具观赏性,也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武术的乐趣与价值。

再者,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武术热潮。社交平台上,关于中国武术话题的阅读量激增,武术运动员们发起的“拳风灭烛”挑战赛,也引起网友们的纷纷模仿。家长们表示,要让孩子学习的不是招式,而是武术人骨子里的韧劲。这场热潮背后,是节目对武术文化“祛魅”与“赋魅”的双向突破,它既撕掉了“高深莫测”的标签,用趣味赛制拉近大众距离,又通过挖掘招式背后的哲学,让观众感知武术作为“东方智慧”的深邃。

最后,节目的成功也得益于其强大的嘉宾阵容。赵文卓、赵长军、徐向东等武英级运动员担任导师,他们不仅是武术技艺的传承者,更是武术文化的传播者。在导师们的带领下,选手们经历了多重考核,展现了他们的实际战斗能力和对武术精神的深刻理解。

记者:《中国武术王中王》这样的节目能够振奋人心,激发了大家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起到了非常好的正面引导作用。通过这样一种创新模式传播武术,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对武术的了解。

张玉萍:《中国武术王中王》节目在传播武术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激发了观众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还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节目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了武术文化的正能量。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匡扶正义、爱国爱民、德艺兼修等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节目通过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和导师们的言传身教,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节目以创新的传播方式,拓宽了武术文化的传播渠道。在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武术文化的传播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手段,使武术文化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特别是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

节目以实践性为特点,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武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让武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节目为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武术技艺和文化素养,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的学习和传承中来。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我们在武术创新表达和传播上取得的突破。

张玉萍:近年来,我们在武术工作上不断创新,在竞技武术赛事升级方面,精心打造了90项国际性和全国性竞技武术赛事,弘扬中华武术精神,这些赛事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技艺的平台,也吸引了大量观众,提升了武术的影响力。在品牌活动创新方面,比如“武术+互联网+影视”的《中国武术王中王》。还比如,四川打造并升级峨眉武术品牌,组建峨眉派女子功夫团扩大影响;深圳推出6项武术类非遗项目,打造原创舞剧《咏春》集成多元化业态。此外,从武术的服务和推广角度,我们也持续开展创新实践。我们研发推出的“中国武术APP”综合服务平台,搭建集武术赛事、段位管理、会员服务、太极拳健身站点建设等资源为一体的“智慧武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段位制申报、考评“一网通办”,简化入会程序,扩大武术人口,有效提升了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记者:让武术吸引更多年轻群体,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年轻群体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新鲜血液。武术如何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

张玉萍:创新表达与科技赋能是武术全球化传播的新动力。我们一直在尝试将武术与现代艺术、科技手段相结合,通过对武术创新方式的传播吸引更多年轻人。比如,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与渠道,探索“武术+”融合创新,打造本土特色武术赛事活动品牌,打造“武术潮牌”及衍生产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武术品牌活动和产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IP等等。此外,我们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全面开展校园武术工作,逐步构建完善的武术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和青少年武术竞赛体系,不断增加青少年武术习练人口。

记者:您担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后立刻展开广泛的调研工作,确定了守正创新的武术发展理念。

张玉萍:武术文化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保存,更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延续。文化传承并非单纯地复古,而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要深入挖掘武术文化内涵,完善传承机制,抢救濒危拳种,确保武术文化的核心技艺和传统精髓得以延续。要积极探索“武术+”和“+武术”模式,推动武术与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让武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破界,创新表达的跨界实践

破招,找寻武术的传播密码

记者:您的身份除了是武管中心主任外还是国际武联秘书长,在武术的国际传播上,我们有哪些创新举措呢?

张玉萍:武术已经成为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太极拳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首个“亚洲太极拳日”诞生,“国际太极拳日”正在积极申报中······这些都是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新亮点。我们要推动中华武术“走出去”,讲好中国武术故事,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为武术申奥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记者: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是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的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武术更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张玉萍:虽然国际武联现在有160个会员协会,但他们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国际武联需要去帮助一些会员协会提升教练和裁判水平、提高赛事组织能力。我们加大推广力度,制定5~10年的长期规划,建立和完善国际武术发展的规范制度,不断加快武术国际化发展进程。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高志丹局长谈到,要从战略高度和顶层设计出发,拓展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对外推广大格局,增强武术传播力影响力。

张玉萍:我们通过武术竞赛、表演、培训以及群众武术推介活动等形式,推动武术从“走出去”向“融进去”跨越。我们精心组织国家外交机制框架下的配套活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及中美、中俄、中法重点双边人文交流机制框架内活动。打造金砖国家运动会、中国-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太极拳网络大赛。开展中法建交60周年、中马建交50周年及武术代表团访美5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了中美青少年、“一带一路”格鲁吉亚站等以及在华留学生武术训练营、论坛及交流赛等活动。在华举办2024年国际武术邀请赛,高志丹局长亲自出席并主持召开新一届国际武联执委会。波海三国武术网络大赛及中国-东盟太极拳网络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友参与网络投票,总投票1.7亿人次,总访问量达7亿人次。还有刚刚提到的在今年3月21日,我们的首个“亚洲太极拳日”活动办得有声有色,北京、河北、河南、湖北、山西、海南,以及重庆、湖南、贵州、新疆、青海等地积极响应总局号召,约5万人同步开展展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做出了新贡献。

记者:您曾经说过武术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融进去”。

张玉萍:对于武术国际传播,“走出去”是我们的胸怀和态度,“走进去”是目的。凡是练过武术的人都热爱中国文化,这就是武术的魅力,是武术的文化特质。武术通过“以武会友”架起不同文明对话的桥梁,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为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武术地位重要、价值多元、使命特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国体育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我们正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潮中,更要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高度来发展武术,这样,武术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生态研究

燕行说道

媒界评论

体教前沿

生态瞭望

燕行书屋

健身家园

政策公告

生态融合

燕行视角

来源:生态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