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号新华社发了一张海报,没想到引起了评论区的一片哗然!这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08:00 1

摘要:5月8日新华社发布的一张跳水主题海报,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原本该是展现体育精神的宣传图,评论区却因为少了位重量级选手引发热议——三届世锦赛冠军陈芋汐的粉丝们坐不住了,纷纷留言质疑:"为何海报上只见全红婵? "

5月8日新华社发布的一张跳水主题海报,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原本该是展现体育精神的宣传图,评论区却因为少了位重量级选手引发热议——三届世锦赛冠军陈芋汐的粉丝们坐不住了,纷纷留言质疑:"为何海报上只见全红婵? "

这事儿还真不能全怪粉丝敏感。 自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后,全红婵的名字几乎成了跳水的代名词。 可要论近年来的赛场表现,陈芋汐的履历单确实更亮眼。 2022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她以0.3分微弱优势摘金;2023年福冈世锦赛,她再次以领先全红婵10分的成绩卫冕;今年多哈世锦赛更是上演帽子戏法。 在两人共同参赛的15次国际赛事中,陈芋汐拿走了11块金牌。

这对"既生瑜何生亮"的搭档关系其实颇有渊源。 当年全红婵刚进国家队时,陈芋汐已经是队里的主力选手。 训练场上,师姐手把手教师妹调整动作细节;比赛候场时,两人会默契地给对方按摩放松。 这种良性竞争在赛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每次同场竞技,两人总能互相激发突破极限。

粉丝们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对媒体选择标准的质疑。 有网友翻出过往报道,发现陈芋汐的出镜率确实比全红婵低三成。 某体育记者透露,这背后可能涉及形象定位考量:全红婵面对镜头时的活泼表现,更符合大众对"体育偶像"的期待。 而陈芋汐接受采访时,通常三句话不离技术分析,这种专注竞技的态度反而让她在镜头前显得拘谨。

不过这种选择标准也引发争议。 支持陈芋汐的网友举出数据:在微博话题讨论度方面,陈芋汐的个人话题阅读量突破8亿,相关视频最高播放量达6000万。 这说明即便曝光机会较少,她依然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体育宣传既需要明星效应,也不能忽视实力选手的榜样作用。

这场争论意外揭开了竞技体育的残酷面纱。 有退役运动员留言:"当年我们队里最刻苦的选手,可能一辈子都没上过新闻。 "数据显示,我国在册专业跳水运动员超过2000人,能站上国际领奖台的不足5%。 从这个角度看,能引发公众讨论本身已是对运动员价值的认可。

现在回看那张海报,或许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选择全红婵可能更多出于传播效果考量。 就像电影海报总要突出主演,但这不代表配角不重要。 事实上,正是这对"双子星"的持续较量,才让中国跳水始终保持在世界之巅。

当我们在讨论海报人选时,或许更应该关注这两位00后运动员创造的赛场奇迹。 她们一个保持着奥运会历史最高分记录,另一个手握世锦赛三连冠。 这种你追我赶的竞争关系,恰恰是中国跳水长盛不衰的密码。 下次世锦赛,这对搭档又将上演怎样的巅峰对决? 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故事。

来源:笑到飞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