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镇江的文化领域,有一位深耕30载的人物——葛志仲。他不仅是市泥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在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与民间文艺家协会担任理事,现任市红旗小学东吴分校教师及美术学科带头人。自2024年3月加入镇江市首批文化指导师队伍后,葛志仲的身影活跃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金山网讯 在镇江的文化领域,有一位深耕30载的人物——葛志仲。他不仅是市泥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在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与民间文艺家协会担任理事,现任市红旗小学东吴分校教师及美术学科带头人。自2024年3月加入镇江市首批文化指导师队伍后,葛志仲的身影活跃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泥香阁工作室、江苏大学、陈家门社区等多个地方。
葛志仲与泥塑的缘分,始于幼年。自小对泥土的喜爱,让他在初中便踏上了艺术学习之路,开启了素描的研习。他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师从我国泥塑大师喻湘涟,以及雕塑家钱绍武、王金龙教授,不断汲取艺术养分,精进技艺。多年来,他潜心创作,《三国人物》《西游记人物》《水浒人物》《镇江三怪》《刘备招亲》等千余件泥塑作品从他手中诞生,每一件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传承泥塑技艺的道路上,葛志仲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依托泥香阁工作室,他以师徒结对、跟班培训的方式,将泥塑与教育紧密融合,培养出100余名优秀的泥塑教师。在学校,他凭借泥塑课和泥塑社团,开发并实施了校本课程《泥土的诗篇》,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并爱上这门传统技艺。同时,他还借助市、区级少年宫的平台开设泥塑培训班,至今已培育出8000余名具有泥塑特长的学生,为泥塑技艺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成为文化指导师后,葛志仲精心组织《汽车》《笔筒》《龙虾》等泥塑特色课程,让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都有机会体验泥塑的乐趣。他还积极投身于各类文化活动,在“庆五一·镇江非遗技艺展演”“穆源民族学校‘最美毕业季’我是非遗传承人”等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传播泥塑文化的身影。此外,葛志仲借助新媒体的力量,通过抖音“泥香阁”等平台,展示泥塑制作过程,分享泥塑背后的故事,吸引众多爱好者的关注。
多年来,葛志仲在探索创新中收获了诸多荣誉。“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省级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等称号是对他的肯定。作品《祖孙情》荣获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一等奖,《镇江肴肉制作》《镇江香醋》斩获江苏省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三国人物》被德国迈海姆市博物馆收藏。他多次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其中《我的泥塑教学点滴感悟》获得全国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葛志仲用手中的泥土,塑造出镇江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传奇。(记者 笪伟 通讯员 袁媛 朱伟倩)
来源:金山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