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接到班主任的第十通电话时,李校长攥着劝学名单苦笑——名单上那个染着黄毛、把教室当网吧的学生,正对着镜头直播「校长求我上学」的闹剧。这一幕,撕开了教育界最荒诞的伤疤:当「控辍保学」变成对顽劣者的纵容,当教育者的膝盖跪在顽石前,我们守护的究竟是求知的火种,还是
劝学声声催人急,校门开合几时休?
顽童笑看师者泪,规矩崩塌何时收?
深夜接到班主任的第十通电话时,李校长攥着劝学名单苦笑——名单上那个染着黄毛、把教室当网吧的学生,正对着镜头直播「校长求我上学」的闹剧。这一幕,撕开了教育界最荒诞的伤疤:当「控辍保学」变成对顽劣者的纵容,当教育者的膝盖跪在顽石前,我们守护的究竟是求知的火种,还是暴戾的野火?
善意的天平正在倾斜
劝学的初衷,本是为贫困学子推开知识之门,为迷茫少年点亮心灯。云南山区教师背着干粮翻山劝学的故事,曾让无数人动容;贵州女孩因劝学重返课堂最终考上大学的事迹,至今仍在感动中国。
但善意一旦失去边界,就会沦为滋养恶意的温床。
某职校教师群里的聊天记录触目惊心:染着红发的学生当着全班踹翻课桌,只因教师提醒「上课别抽烟」;三个男生围殴班长致其耳膜穿孔,校方却连夜召开「保住施暴者学籍」的紧急会议。更荒诞的是,这些学生被「劝」回教室后,竟在社交媒体炫耀:「打老师照样毕业,读书?狗都不读!」
教育不是无底线的包容,没有雷霆手段,怎显菩萨心肠?
被绑架的师道尊严
某地教育局的年度报告显示:教师因劝学遭受辱骂的比例三年增长240%,「校长被学生持凳威胁」的词条去年登上七次热搜。更令人心惊的是,某初中生在作文里写道:「反正学校不敢开除我,就像游戏里开了无敌挂。」
这让人想起八十年代校园里那棵「耻辱树」——挂的不是学生名牌,而是一把戒尺。当年被开除的捣蛋王老张,如今在同学会上红着眼说:「要不是那顿竹板炒肉,我早成街头混混了。」对比当下,某重点中学教师无奈道:「我们现在连没收手机都要签《自愿上交保证书》。」
当教育者放下戒尺举起白旗,输掉的不是某个学生,而是一代人的敬畏之心。
开除不是终点,而是教育的另一种起点
支持恢复开除制度,绝不是放弃学生,而是让教育回归「双向选择」的本质。德国职教体系给出启示:14岁学生分流时,工厂师傅会直言:「车间容不下故意损坏机床的人。」这种「残酷」,反而让少年懂得:世界从不为恶意兜底。
在浙江某技术学校,被劝退的「刺头」小王经历了三个月工地搬砖后,跪在班主任面前痛哭:「我现在才知道,教室里的电扇比工地的太阳温柔。」如今他考取焊工高级证书,工资比很多大学生更高。
真正的劝学,不是把鸵鸟按进书堆,而是让雄鹰看见天空的重量。
教育需要温度,但绝不是无原则的溺爱;校园需要包容,但绝不能沦为暴戾的乐园。当我们为贫困学子奔走时,请别忘记:对顽劣者的宽容,就是对勤奋者的霸凌;对底线的坚守,才是对青春最深的慈悲。
让劝学回归本真,让开除成为警钟,方能托举起这样的未来——
教师不必跪着教书,学生终将站着成人。
来源:灿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