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暨“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行。随着主办方按下启动键,“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文创市集、平行分享会、“夜游运博·千年流光”等系列活动,联动全省各地推出171项主题展览、409项教育研学
国际博物馆日江苏各地文博活动精彩纷呈。余萍 摄
5月13日,2025国际博物馆日江苏主会场活动暨“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行。随着主办方按下启动键,“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文创市集、平行分享会、“夜游运博·千年流光”等系列活动,联动全省各地推出171项主题展览、409项教育研学活动、107场博物馆“六进”以及79个文创活动,将在这个五月吸引八方游客来博物馆开启博物之旅。
5月13日,观众排队进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余萍 摄
活动现场发布了江苏省馆校合作优秀案例和2023—2024年博物馆研学游精品案例;2025年江苏省博物馆纪念馆重点展览项目以及2025国际博物馆日全省主题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18个历史文物类重点展览项目和4个革命文物类重点展览项目。这些项目围绕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展示长江文明、大运河文化等重大主题,具有鲜明的江苏文化特质,彰显“水韵江苏”独特魅力,深受业界肯定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活动现场举办了“文博青年讲学团”江苏站授旗仪式。“文博青年讲学团”由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年专业委员会中的杰出青年委员组成。5月起,“讲学团”将走进江苏各高校,分享文博行业前沿动态和发展成果。
“从运河出发: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2—2024年藏品征集成果展”。余萍 摄
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博物馆传统供需模式和运行方式。“从运河出发: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2—2024年藏品征集成果展”是主会场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展览之一,72岁的田晋萍阿姨是特地从北京来参观的,见惯了“大场面”的她也被中运博的热度所震撼,排队半个小时才进馆,让她感到江苏博物馆的热度。在元代青白釉波斯人物香插前,她饶有兴趣地使用互动屏详细观看了文物的每个侧面,并对中运博的展陈水平连声叫好。正在参加博物馆研学课程的扬州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的钱锐同学说,中运博的文物,不但留存了珍贵的运河文化遗产,也生动地将大运河的历史传递给公众。
文创市集汇集了江苏多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受到观众青睐。余萍 摄
当文物遇见敢想敢创的年轻一代,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启动仪式上,“博物知旅”情景剧生动演绎,将活动氛围一步步推向高潮。据了解,升级推出的2025“博物知旅”乐享博览、体验博学、记录博闻、感悟博韵四大系列主题活动让人充满期待。“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季面向广大青少年打造,自2022年推出以来,已成为我省创新利用馆藏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品牌,曾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十佳案例。
凤冠冰箱贴在年轻人中拥有“超高人气”。余萍 摄
博物馆文创是当下最“出圈”的创意产品。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楼大厅的“文创市集”上,徐州博物馆以西汉楚王陵出土侍女俑为原型的变脸冰箱贴、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剑毛绒玩偶、镇江博物馆的唐代论语玉烛冰箱贴、扬州博物馆的萧后冠饰冰箱贴、连云港博物馆《西游记》元素的系列文创……各地博物馆的爆款文创产品叫人目不暇接。“我们以绒为瓷,以绣为釉,设计了两款独特的绒瓷刺绣摆件。”南京市博物总馆产业发展部的谢宇萌说,这两种“绒瓷”摆件,外形分别来自南京市博物馆的国宝级文物——元代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和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看似瓷器,实则为软软的毛绒玩具,让文博爱好者将“国宝”捧在手心,抱在怀中。此外,“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文创天团成员“小粉炉”“美凤冠”“胖宝剑”还有他们的好朋友“小青炉”“小粉瓶”等这次齐聚一堂,引得现场观众驻足观看、争相选购。
观众席地而坐全景欣赏“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余萍 摄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两场平行分享会。“青年学术分享会”围绕博物馆的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博物馆的重要社会教育、研究功能,博物馆与青年人的相互成就和与技术融合的积极探索三个子主题,重点探讨快速变化社会中,作为文化身份的重要连接者、创新者和守护者,博物馆的青年如何与时代共振。“博物馆数智化成果分享会”邀请在数智化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博物馆代表,围绕展览与展示、教育与传播、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分享各自在数智化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
月色降临,“夜游运博·千年流光”——中运博之夜精彩上演。“运河未来‘视’界·数字展项探索”“文物盲盒猜猜猜·寻宝之旅”“走进傅抱石的书画世界·创意写生”和“博物馆里的传统新韵·非遗演出”等活动为观众带来了奇妙别样的博物馆体验。
启动仪式现场。余萍 摄
据了解,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全省将有近千场线上线下融合的特色活动在各地联动展开。
编辑:唐凯
审核:高仁泉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