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镇”兴丨一片茶叶带来的山村蝶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6:28 1

摘要:清晨的安化县田庄乡高马二溪村,云雾缭绕。在湖南高甲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茶山上,茶树尖的露珠折射着晨光,公司管理人员谌勇弯着腰,手指轻捻茶树上的一片嫩叶:“靠着这片叶子,我们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他身后,是16800亩的生态茶园。 “10余年前,我们村

K6m益阳日报媒体云

村民采摘黑茶原料。甘果摄K6m益阳日报媒体云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果 通讯员 毛源冰 陈垚K6m益阳日报媒体云

清晨的安化县田庄乡高马二溪村,云雾缭绕。在湖南高甲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茶山上,茶树尖的露珠折射着晨光,公司管理人员谌勇弯着腰,手指轻捻茶树上的一片嫩叶:“靠着这片叶子,我们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他身后,是16800亩的生态茶园。 “10余年前,我们村还是省级贫困村,465户村民中有12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负债累累。”村党支部书记谌志成说。为了改变困境,村“两委”因地制宜,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依托茶园资源,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开启了从“穷山沟”到“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和“一村一品”示范村的逆袭之路。 “以前我们村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谌志成说。要想富,先修路。于是,连续几任驻村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改造提升主干道,硬是带着村民“凿”出了5条出村路,打通了产业命脉。路通之后,村“两委”又从致富能手中选拔6名“茶专家”,并由党员带头成立合作社。90后“新茶人”谌利接过父亲衣钵,将家族茶厂升级为湖南高甲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加入茶叶生产。“过去出门打工一年仅挣3万元左右,现在一亩茶园就有6000元收入。”村民谌海国笑得合不拢嘴。截至目前,高马二溪村已培育42家茶企,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茶,全村户均茶园面积近30亩。K6m益阳日报媒体云

科技为传统茶产业插上了翅膀。走进湖南高甲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杀青机的轰鸣声中,谌勇紧盯控制屏:“温度必须控制在320摄氏度到340摄氏度之间,老祖宗的手艺可不能丢。”在高马二溪村,不少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蜕变而来,科技力量的注入,让原本的小作坊升级为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茶叶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村里还建立茶叶溯源体系,借助一物一码技术,给每件产品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码”,运用物码关联技术,实现茶叶种植、生产、制作全过程、全路径消费可视化,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1979年安徽农学院教科书《制茶学》记载,湖南黑茶产于安化,而品质则以高甲溪、马家溪的原料为最好。”在湖南高甲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抖音直播间,主播介绍着高马二溪村黑茶的悠久历史,直播间不断滚动着网友的订单信息。电商的兴起,为高马二溪村的茶叶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探访。为了迎接游客,村里修缮禁碑通道,完成了3.3公里旅游环线公路的扩改及硬化,还建造了5000亩的生态观光茶园和可供游客参观的加工车间。“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让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也生意兴隆。”农家乐老板谌任岩开心地说。2024年,高马二溪村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5万人次,不少游客返程时车上满载茶叶。K6m益阳日报媒体云

夕阳西下,茶山披上金色余晖。谌志成说:“去年,我们村茶叶年综合产值突破1.2亿元,是安化茶园面积最大、茶企最多的村庄。如今,村民存款总额已达1.82亿元。”K6m益阳日报媒体云

来源:湖南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