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诗仙之路(23)||第四章·辗转江湖·735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09:01 1

摘要:正月,唐玄宗在洛阳耕藉田(专供祭祀皇帝祖先之田地),大赦天下。下令三百里以内刺史、县令率各所属乐队至洛阳竞演。又令天下士人,凡有造诣者,以及能胜任将帅牧宰者,京师五品以上官员及地方刺史荐举一人。

传记·诗仙之路(23)||第四章·辗转江湖·735年

735年,开元二十三年

正月,唐玄宗在洛阳耕藉田(专供祭祀皇帝祖先之田地),大赦天下。下令三百里以内刺史、县令率各所属乐队至洛阳竞演。又令天下士人,凡有造诣者,以及能胜任将帅牧宰者,京师五品以上官员及地方刺史荐举一人。

十二月,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其子寿王妃。

李颀、贾至登进士第。

杜甫二十四岁,赴京兆贡举,不第。

李白三十五岁。

唐玄宗的求贤令传到李白耳里,春风一样,吹得李白心湖荡漾,生出层层激浪。消息来时,李白还没看到春天的影子。

又熬过一段苦寒时光,盛大的春天才在一夜之间淹没了李白的石室。走出石室,面对春光,遍野烂漫。在阴暗的石室困久了,刚走出石室,李白还有些不适应眼前的明媚光景。对着被春晖渲染得明晃晃的山野,李白伸伸懒腰,又颇无奈地回到屋内。

春风倏忽,浩荡而来,又席卷而去,一转瞬,就花到荼蘼。石室外,春色衰颓,谁也无力挽回。对此,李白有些漠然,显出一副无关自我的样子。偶有一两杯苦酒下肚,既难以成醉,更难以成诗。

李白反复回味过去的诗文,百无聊赖中送走了这个蓬勃热烈的春天。这时,李白的心却还留在远去的冬天,读着诗稿,时不时打个寒颤。李白深知,唐玄宗的求贤令也如春风一般倏忽远逝。

日子回归死水一潭,有一天被突然打破,波澜忽起,无以平息。

李白收到好友元演来信,邀他远游太原。

春已远,这才是属于李白的春消息。这消息,不止是一剂强心针,更是一声惊雷,给李白猛然一击。人还在石室,心已天涯。他再也坐不住了。立刻收拾行李,不顾许氏无奈的眼神,也不管女儿稚嫩的呼喊,更不顾襁褓中伯禽的不断哭闹。李白,没有迟疑,没有回头,逃也似地离开了石室。白兆山藤蔓纵横交织,杂树茂密交错,很快淹没了他疾行如风的身影。

五月,李白径直到达洛阳。故地重游,李白依然感到十分陌生。

与元演会合后,他们渡过黄河,翻越太行山。翻山之苦,李白后来写成了《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攀越的艰难刻骨铭心:“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之后,经泽州、潞州,又走了大半个月,李白才赶到太原府。

太原,远古时属于冀州,位列华夏九州之首。

太原,春秋战国时,晋国赵氏起家发迹之地,时称晋阳。汉时,全国共设十三个州,并州刺史设治晋阳,始称并州。

太原,更是李唐王朝的肇始地。唐高祖李渊在此起兵,纵横驰骋,统一天下,开启近三百年大唐王朝。

太原,中国农耕文明时期亦农亦牧的交叉地带。“并州自古多豪侠。”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尚武重义的民风特浓。北边的游牧族经常袭扰此地居民,烧杀抢掠,极其猖狂。为生存所逼,为求得自保平安,他们养成了众人习武之风,代代不息,威名远播。

唐时,太原府被称着“北都”。如此称呼,倒不是因其经济文化有多繁荣发达,于国之太平、民之安宁而言,实为北方重镇,事关国之安危,怎可小觑?

元演的父亲是太原府尹,负责镇守北方边塞。手中有兵有器,在当地是个货真价实的实权派人物。元演本人是亳州(谯郡)的录事参军,权不大,借得父亲这棵大树,太原地面的众多官员在他面前都得礼让三分。

李白希望此行能遇到良臣,遇到识才爱才之人。他想以非凡之才打动良臣,为自己赢得举荐,获取尽快入仕图志的机会。

初到太原,一番诗酒唱和后,与元演同游晋祠。李白无心晋祠之美,晋祠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增李白忧思。接着游恒山,登马岭山。游恒山时,李白为眼前景色所动,在众人的喝彩声中题写了“壮观”两个擘窠大字,寄寓览天地壮观、穷宇宙涯际之意。笔力之雄健、胸襟之阔大引来一片啧啧之声。他们连连称道,赞其书法与寓意互彰,尽见诗家胸怀、雄才格局。

李白围着太原转了大半年,每到之处,风光自在,自是不说。但是,他想找的人却没一点线索。别人游猎,热闹非凡。李白心不在焉,神游事外,始终都是个旁观者。身在人群,心却被远远地排挤在热闹之外,李白率性而为,作《观猎》《观放白鹰》等诗文。《太原早秋》流淌着他不尽的归思: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太原秋早。抓住地域特色,一气写来,李白极力倾吐羁旅他乡、思念家乡亲人、渴望早日归乡的迫切心情。

太原主簿李舒在南栅举行宴会,盛情邀请李白赴宴。阳曲的王赞公、贾少公,以及石艾的尹少公正要赴长安赶考,一众人齐聚于此,李舒两者兼顾,为他们饯别。赶考这事一直是李白隐于心底的巨大内伤。此刻,李白紧捂伤痛,强打精神,作《秋日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情之所至,一时失控,他就在文中投放了海量的信息:

天王三京,北都居一。其风俗远,盖陶唐氏之人欤?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剧镇,非贤莫居。则阳曲丞王公,神仙之胄也。尔其学镜千古,知周万殊。又若少府贾公,以述作之雄也。鳌弄笔海,虎攫辞场。又若石艾尹少公,廓宙之器,口折黄马,手挥青萍。咸道贯于人伦,名飞于日下。实难沈屈,永情青霄。剑有隐而气冲七星,珠虽潜而光照万壑。

今年春,皇帝有事千亩,湛恩八埏,大搜群才,以缉邦政。而王公以令宰见举,贾公以王霸升闻。海激伫乎三千,天飞期于六月。必有以也,岂徒然哉!有从兄太原主簿舒,才华动时,规谋匠物。乃黕翠幕,筵虹梁,玉羞霞开,羽觞雷举。然后抗目远览,凭轩高吟。汾河镜开,涨蓝都之气色;晋山屏列,横朔塞之郊原。屏俗事于烦襟,结浮欢于落景。俄而皓月生海,来窥醉容;黄云出关,半起秋色。数君乃辍酌慷慨,夷促装。望丹阙而非远,挥玉鞭而且去。

白也不敏,先鸣翰林。幸叨玳瑁之筵,敢竭麒麟之笔。请各探韵,赋诗宠行。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素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

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良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士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

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笔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李白首先大赞座中诸友的才情,特别称赞几位赶考者才情出众、未来可期。说他们此次赶考,定有所斩获。李白借势写道:“皇帝有事千亩,湛恩八埏,大搜群才,以缉邦政。”这是现实机遇。玄宗皇帝正在全国搜罗天下雄才,李白急切期望在场诸公能够鼎力举荐自己。

李白与倩公相识,交往中,见此人“倾产重诺,好贤士文”,重义好贤,不输古人。李白思忖再三,就将自己“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拜托倩公为他编成诗集。不知何故,这位被李白如此看重的倩公应承此事后,竟一直没了下文。

李白曾三次当面托人为他编诗集,唯有此公没有兑现李白所托!李白“十丧其九”的诗,是不是也包括给了倩公的诗稿呢?若是,李白就看走了眼,倩公也非真正的“重诺”之人。于李白那些失传的诗,倩公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古罪人。

这是李白此次不辞辛劳、远游太原的全部“收获”。李白留下了这句“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的切肤之感,千秋以后,读来仍让人唏嘘不已,低眉折颜。

此行,李白一直被激情相拥、被热闹包围,是觥筹交错、酒气倾天中的必然主角。但他特失望,功名无着,看不到一点希望。最大的收获是,与谯郡参军元演结成了莫逆之交。

整个冬天,李白都被奇寒围困,更多的时候被无边的寂寞死死包裹。元演的热情即便能及时稀释,热闹之后,很快又受困于重重的寂寞。

来源:品李白读唐宋

相关推荐